姜曙
摘要:建筑可以說是文化的符號,而建筑的實質就是體現想表達的內容。接合空間是日式建筑共有的構造,幾乎所有的建筑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認為它是日式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推斷,接合空間是可以能夠體現日本人的某種共同意識的。學界普遍認為,這種共同意識是日本人的“間”的意識。
關鍵詞:接合空間;“間”的意識
一、日語中的“間”
“間”是一種事與事之間的合理狀態,是兩個狀態間的柔和過渡。人與人之間保持“間”就是保持合適的距離,可以避免摩擦,緩和氛圍。
日語中的“間”并不只是指單純的分界線,更指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過渡區域,是緩慢變化過程中的一部分,它使變化的過程從始至終都是完整而連續的。因此,這一部分深受日本人喜愛,它是一種模糊的美,在日語中,被稱為“ぼかし”。
二、日式建筑中的“接合空間”
“日式建筑的接合空間,指半外部、半公用、中間性的中部緩沖空間。特質有三。1.從互相轉換的過程中產生的,互相依存、轉換的,有折中、調和作用的緩沖空間。2.因復雜的社會生活而產生的、帶有多種目的及功能的物理空間。3.因人類文明的發展,概念已越發不明顯的中間空間,是一種融合的、共存的空間形態。” 典型的接合空間有緣側、玄關、障子等三種結構。
三、緣側的“流動性”
據《新明解》解釋,“緣側是附在家的外側的細長木板”,寬度一般是0.35m-0.5m。日本氣候潮濕,所以緣側離地面有一定的距離,為了方便出行,就需要有墊腳石減小高度差。這是緣側生活上的作用。緣側還有心理上的作用。出入建筑的時候,人都需要一個心理轉換的過程。日本人追求的,是柔和的變化。因此,減小高度差的石頭提供給日本人的,就是其所需的心理緩沖空間。
在這個心理變化的過程中,高度差是漸變的,不管從生活還是從心理上來說,這樣的空間具有流動性。而從這種帶柔和的流動性的空間結構中,就不難看出日本人的“間”意識。
四、障子的“貫通性”
據《スーパー大辭林3.0》解釋,“障子是和風建筑中屏障具的總稱”。如果關上障子,建筑的內與外就是兩個空間。但是,障子比木質門、鐵門都要薄很多,光可以通過薄薄的紙穿透。因此,障子雖說是兩個空間的間隔,但是并不明確。
當障子開的時候,兩個空間的光和空氣都自然流通起來,互相融合,內外已成一體,障子就有了調和兩邊空間的作用。而“間”也對兩邊狀態起融合的反作用,可以說具體的“障子”是對抽象的“間”意識的體現。
五、玄關的“矛盾性”
日本的建筑辭書中,對玄關有這樣的定義。“住居或公共建筑的出入口都被稱為‘玄關。”
(一)作用
1.家人交流的場所。一般,家庭成員在家中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玄關是住宅的出入口,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常去,在玄關,家人之間可以進行簡短的交流。
2.接待場所。一般,只有在家人朋友或是有事來訪時,客人才會進入室內,與主人交談。而在鄰居、郵遞員等來訪時,只需在玄關處簡單寒暄,可以避免剛坐就走的尷尬。
3.內外的界線。玄關,是室內、外的界線。建筑內外真正的分隔,是堅硬的墻壁。可以說,玄關是室內柔軟空間的結束,也是室外堅硬空間的開始。
(二)“遠距離性”和“近距離性”
“遠距離性”是指保持人與人間的物理或心理距離,而“近距離性”則是指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本是兩種相反的性質,卻在玄關一處同時體現。
1.遠距離性
玄關作為室內外的間隔,拉開了內外空間的距離。
第一,日本人在迎接客人時,常是從遠至近,從里至外,逐漸縮短與客人的距離。也就是說,在日本人的潛意識中,其實是存在排他性的,所以才會覺得“距離產生美”。
第二,日本人的內外意識非常強烈。內與外之間,本身就是存在邊界的。玄關作為這邊界的一種,對日本人的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玄關處設有式臺。在式臺,客人要從室外進入室內,必須登上一層臺階。這時,可能會給客人“主人為上,客人為下”的,明顯不平等的感覺。
2.近距離性
把玄關當成過渡空間,就能簡單理解其近距離性了。
客人可以在玄關這個內外的過渡空間上預先做好空間轉換的心理準備,而這樣的空間是主人給予客人的,可以說,玄關的設置,是主人對客人心靈體貼的表現。沒有強烈的壓迫感,使客人更容易融入室內的空間。從室外到玄關,再從玄關到室內,看似漫長的物理距離,從心靈體貼上來說,反而縮短了主客間的心理距離。
從“遠距離性”來說,玄關的確是空間與空間的界線,拉長了空間與空間、人與人的物理距離。而從“近距離性”來說,玄關給了主客人無壓力的柔和變化的過渡空間,緩和了氣氛。有著這樣微妙而重要的作用的矛盾統一體,不正體現了日本人的“間”意識嗎?
六、結語
具體層面來說,“接合空間”是日式建筑“內外”的“間隔”,是一種流動的、緩慢變化的空間。而從抽象層面來說,“接合空間”又是日本人人際關系“內外”的間隔,有減輕對方壓迫感、緩和氣氛以及心理緩沖的作用。然而,“接合空間”不僅是一種空間的間隔,也帶有一些連貫性。在和對方保持距離的同時,又在縮小距離。也許只有日本國民才能真正理解、感受到這樣微妙的空間。而這種“接合空間”的特質就在于“間”意識。
參考文獻:
[1]劉軍. <日語中“間”一詞的文化意象[J].日語知識,1999(10).
[2]趙秀俠. 說“間”[J].日語知識,2004(07).
[3]王秀文.玄関[J].日語知識,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