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賢春?蔣睿萍
摘要:本文以《瑯琊榜》為例,分析探討了歷史劇中現實指涉與受眾需求之間的關系,認為在當下的大眾傳播過程和娛樂環境中,歷史劇中的現實指涉主要是迎合受眾需求,希望這種認識能為未來歷史劇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歷史劇;指涉;受眾需求
一、歷史劇與受眾需求
(一)歷史劇
歷史劇是歷史題材電視劇的簡稱,它是我國中國電視劇類型的一種。數千年漫長的社會發展史給中國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土壤,而現實的意識形態壓力,則為歷史劇的繁榮開辟了一個創作的出口。有學者根據中國歷史電視劇的美學特征,將中國歷史電視劇劃分為電視神話神魔劇、電視歷史劇和電視歷史故事劇三個類別。電視歷史劇按照時間劃分,其可以分為革命歷史題材和古代題材。電視歷史劇主要事件和人物有比較真實的歷史根據,屬于真人真事的敘事形式。
(二)受眾需求
受眾的需求是指受眾在某一時間內和某一市場范圍中按照一定價格意愿并且能夠消費的各種信息產品的數量。需要注意的是受眾需求總是同時關系到兩個變量,一是與該價格相對應的人們愿意并且有購買能力的信息產品數量;二是該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產品的價格,不僅僅包括精力、時間等投入的機會成本,而且包括受眾直接購買信息產品的費用。
在媒介市場環境中,有非常多的因素影響著受眾的需求,比如內容、價格、市場推廣、收入、文化素質、人均年齡層等。
二、《瑯琊榜》中的現實指涉
(一)人物形象:個性張揚
《瑯琊榜》中的人物形象豐富,但是其事件發生的主要場所無非宮廷和江湖,因此他的人物形象在某種程度上依然有著以往歷史劇中人物形象的影子。也就是說,在《瑯琊榜》這部歷史劇中,人物形象在現實中(其他以往的歷史劇中)是具有明確的指涉對象的。
《瑯琊榜》中塑造了三兄弟奪嫡的三角故事,晉王、譽王和靖王都有能力與抱負,但是三人的奪嫡方式又有所不同。前兩者的意圖非常明顯,而靖王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出奪嫡的意圖,但是只是因為自己在朝中無人支持。三兄弟奪嫡的故事,在以往的歷史劇中十分常見。如歷史劇《雍正王朝》中的三個皇子胤礽、胤禩和胤禛其實就如歷史劇《瑯琊榜》中的晉王、譽王和靖王分別相對應的,而且《瑯琊榜》所塑造的三者的性格與指涉對象非常相近,能力與指涉對象也大體相當。古希臘著名戲劇家索福克勒斯在自己的悲劇中首次引進了第三者的角色,這使得悲劇作品的喜劇沖突更為強烈,也使得人物性格得到了更好的彰顯。由此可見,《瑯琊榜》中的三王奪嫡,其實指涉對象在現實影視劇中和文學作品中都是非常廣泛的。
《瑯琊榜》的一條主線,就是梅長蘇身份在朝廷和江湖之間的自由切換。那么,電視劇中的梅長蘇在現實中有無指涉對象呢?答案是肯定的。《瑯琊榜》中的梅長蘇號稱“天下第一才子”,而且是“江左盟”的首領,才華能力常人都難以匹及,偏偏卻是個病秧子。梅長蘇隱姓埋名江湖十余載,在時機成熟之際重返京城,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梅長蘇身邊聚攏了一大批江湖豪俠,尤其是和他有著兄弟之誼且始終相伴的“飛流”。無論是梅長蘇還是飛流,其在現實中都是有非常明顯的指涉對象的。只是因為觀眾的視野所限,或者《瑯琊榜》對于指涉對象的“陌生化”處理,才使得受眾有了煥然一新的感覺。其實,《瑯琊榜》中的眾多受眾喜聞樂見的元素,在以往的歷史劇中已經司空見慣,只是當他們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時,受眾卻不曾相識。
(二)表達主題:忠孝仁義
關于《瑯琊榜》表達的主題,官方的介紹是國仇家恨中的君臣情義。其實,任何一部歷史劇,單一表現某種主題顯然是不現實的。
首先,《瑯琊榜》的一個主題是忠君愛國。《瑯琊榜》這部歷史劇“忠君愛國”的思想指涉,其實就是現代傳媒背景下受眾的某種心理需求。因為在當下眾多的古裝類影視劇或者宮廷劇中,往往更加側重于宮斗、權斗的過程,而忽視了為何而斗。
其次,《瑯琊榜》表達的主題還有兄弟之義。《瑯琊榜》中,靖王最后不僅收獲了帝位,而且獲得了民心(大部分朝臣的支持),與母親之間的感情更深,而且最關鍵的是找回了失去多年的“兄弟之誼”。從現實指涉的角度來看,這種劇情設計一方面是對受眾潛在心理的滿足,符合“大團圓”式的喜劇結局風格,另一方面也是對現實社會中傳統歷史劇的顛覆,不過這種顛覆依然有明確的指涉對象——以往的歷史劇情節。
(三)文本內容:古今結合
從文本內容來分析,《瑯琊榜》這部歷史劇中的細節的現實指涉更為明顯,也更加豐富。首先,從文本語言來看,這部劇不像一些歷史劇一樣,為了表現歷史真實感,可以將劇中人物的臺詞設計得高度“擬古化”,滿口之乎者也,這是與現實中電視劇針對的受眾有關的,其指涉對象就是《瑯琊榜》的受眾。因為對于現在的人而言,白話文已經通行許久,如果高度“擬古”,那么必然會讓很多受眾難以理解和接受,《瑯琊榜》中的很多禮制、習俗、服裝等,卻是高度講究的,而且在現實中均可以找到明確的指涉對象。比如關于禮制,其中涉及的葬禮、祭禮、宮宴、家宴等場合,均有高度的仿古性。制作團隊通過聘請專業的民俗學家、歷史研究者以及服裝研究者,結合一些古代典籍及當下社會審美特點,對南梁時期皇家和民間的規制禮儀進行了全面的還原。
(四)畫面風格:天人合一
《瑯琊榜》的畫風清新唯美,這是以往的大多歷史劇所無法做到的。它的最大功能,并不似乎僅僅是讓電視劇的畫面看起來更美,而是將受眾完全帶到了一個古典的意境之中。
從整部影片的色彩來看,沒有像當下一些宮廷劇那樣過于艷麗的服飾造型,人物的服飾幾乎都是白色或者偏暗色,這使得整部影片顯得莊重、淡雅,充滿了古典韻味。這種現實指涉與受眾需求的緊密結合,是其廣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瑯琊榜》中現實指涉與受眾需求之間的關系
(一)當下電視受眾的娛樂消費心理
當下的歷史劇本身帶有極強的娛樂性質,當它與網絡媒體相結合的時候,這種娛樂性借助網絡媒體傳播的碎片化特征得到了盡可能的放大,但是,當下的歷史劇的嚴肅性并沒有隨之被放大,而是淹沒在娛樂化的浪潮之中。在此背景下,歷史劇就迎合了消費時代大眾的娛樂心理需求,并在最大程度上對這種消費娛樂心理給予滿足。
(二)電視劇《瑯琊榜》對受眾需求的迎合
《瑯琊榜》雖然是娛樂時代的產物,但是它并非為了娛樂而娛樂,而是將娛樂元素植根于一種深厚的文化根基中,這種文化根基,就是受眾在當下的娛樂環境中生發出來的一種全新的娛樂需求,《瑯琊榜》準確地捕捉到了受眾的這些娛樂需求,并通過電視劇準確地對其進行了回應,從而使得電視受眾的娛樂消費心理得到了滿足。
四、《瑯琊榜》對本土歷史劇發展的啟示意義
(一)強化媒體責任,挖掘有內涵的娛樂文化
對于歷史劇而言,不論歷史劇形式是武俠類、仙俠類、戰爭類,還是歷史正劇類,審美水平、歷史內涵、文化品位才是根本性的內核。我們可以看到,在《瑯琊榜》這部歷史劇中,與主流價值觀觀念(比如忠君愛國思想,這并非傳統的愚忠,而是忠于善良、忠于正義)結合、與娛樂文化元素(比如宮廷劇、古裝劇的標簽,胡歌等當紅娛樂明星的出演等)結合、與倡導綠色環保觀念(通過電視劇傳達出來的美好景色、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相結合,是促成該電視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提升歷史劇的質量,引導受眾健康的娛樂需求
當下的歷史劇有自身的特點,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思想性與娛樂性相統一。因此,當下的歷史劇往往比其他新聞更加注重生動性和娛樂性,在內容上要求為觀眾提供有意義、真實、有價值和積極向上的娛樂內容;第二,專業性與群眾性相結合。因此,當下的歷史劇要求雅俗共賞,把俗的題材提升出高雅品味,將雅的題材升華得讓受眾有興趣。
參考文獻:
[1]史可揚,楊文秀.從歷史電視劇到“懷舊電視劇”——當下歷史電視劇審美文化審視[J].藝術百家,2013(01).
[2]楊杰.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大眾傳播學解讀[D].湖南師范大學,2011-05-01.
[3]王天帥.電視歷史劇的真實性與現實性[J].電視研究,2006(11).
[4]司洪岳.歷史與現實的映照——關于歷史電視劇的“鏡像”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