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留白
最近好多人問我:“這次旅行的最大收獲是什么?”我仔細想想,還真沒有。
說到最大的感受或者收獲,我自己就必須把所有的收獲羅列出來,然后再排出個一二三四,這個還挺難的。對我來說,這次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筆財富,美好或者不堪,順利或者阻礙。既然都是財富,我也不必去比較哪個最值錢,哪個相對廉價。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就會變得麻木,缺乏新鮮感。這時候就需要一次出行來調劑生活。哪怕是一次短途旅行,回來后,感覺身邊的環境已經隨著心情發生了變化。
當時在西雙版納的章朗村,布朗族的人在家里都是不穿鞋的,即使蓋的新房子都是水泥地面,也是習慣進門先脫鞋。甚至在佛寺,不光在室內,在院子里他們都是赤腳行走的。為了尊重當地文化,我也經常不穿鞋。走在院子里的卵石鋪地,或者沙路上,有點兒癢,有點兒硌腳,但是很舒服,還能感受到陽光賜予大地的溫度。
現在有時候赤腳在屋里走走,也會覺得很舒服。就是因為這一段經歷,可能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一點兒小變化。
在旅行中,有時會被某個情節不經意的電擊,時間緩緩流淌,進而延展出無數幻想的空間。這是在習慣了的環境里不容易產生的。
一路上住過很多青旅客棧賓館,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西江苗寨住過的一家客棧。不是它的硬件設施有多齊全,裝修有多豪華。而是我住的那間房有一扇和墻壁等長的大玻璃窗,窗外有棵樹葉很濃密的大樹。枝葉覆蓋著整扇窗戶,滿眼的綠意。窗戶朝東,早上陽光會透過樹葉的縫隙飄進來,鋪滿整個房間。這種感覺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外婆家的園子里,外婆帶我去采摘水果,外婆把我抱起來,放在樹干上,我沿著樹干爬上去,逆著光伸手去摘果子。陽光從樹葉間落下來,落到樹干上,落到地上。
平常在家因為對周圍的環境實在太熟悉了,所以懶得觀察。而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任何一個人的舉手投足也可能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旅行只是零食,生活才是正餐。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人的生活方式。一個人若無法理解別人的生活,就只能永遠生活在逼仄的空間里。
在北京實習的時候,有一次下班回家坐地鐵,看到一個哥們抓著扶手很艱難地下樓梯,我就上前扶了他一把。他道了聲謝謝,說休息一下就好了。五分鐘后,他問了我一個問題,“如果你還有幾個月可以活的話,你會做什么?”我說:“我還真沒想過,有可能做一些特別想做的事吧!”
原來,他得了癌癥,晚期,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94年的,比我還小三歲。但是已經工作了兩年,還開了一家自己的寵物店。問他有沒有什么特別想做的,他說他要帶父母去做一次詳細的身體檢查,還說想見一下前任。別的也沒再說什么,只是他覺得以后會過得很好,如果還有以后的話。
后來我們互相留了聯系方式,過了幾個月,給他打電話,電話已經打不通了。
人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誰也不知道,死神在哪一刻降臨。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會后悔嗎?
如果明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會后悔嗎?
其實窮也好,富也好,出去旅行也好,在家也好,把生活慢慢修煉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最重要。生活,不是活著就好,而是每天樂于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