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
1941年12月,因二戰中的珍珠港事件,美國舉全國之力參戰,各行各業都被動員起來,道布爾迪、企鵝、蘭登書屋等美國國內著名書商組成“戰時書籍委員會”。他們以最快速度推出了“部隊版平裝書”。這些書依照美軍士兵制服口袋大小“量身定制”,大量印刷,免費發放給每一位參戰的美軍官兵。
從1941年到二戰結束的1945年,短短四年間,“部隊版平裝書”共計出版了1322種、1.2億冊,美軍人手數十冊。他們在轉移途中讀,在甲板上讀,在營地里讀,在防空洞里讀,在野戰醫院的病床上讀……許多人就是在戰爭期間結識了海明威、福克納等作家的,就是在槍林彈雨的間隙.他們喜歡上了《簡·愛》《煙草路》等純文學書籍。尤其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深受官兵歡迎,15萬本被運往歐洲戰場竟然還不夠。
“戰時書籍委員會”培養了一代美國讀者的閱讀習慣.被后人稱為“意想不到的好處”。要知道,在此之前,許多美國士兵尤其是來自社會底層的士兵.是根本沒有閱讀文學書籍之可能性的。二戰后,這些“非普通讀者”的閱讀趣味多半保留下來,影響了他們一生,也影響到美國主流社會對文學經典書籍閱讀的喜好與重視。
當年的許多美軍士兵都是走出校門后第一次拿起書來閱讀,很多人起初只是緣于無奈和無聊。戰爭的確改變了世界格局,而閱讀卻改變了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