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說,提出辭職無非是兩種情況:要么受了委屈,要么受了誘惑。我則例外,對供職了25年的體制即便沒有充滿感激之情,也絕無怨恨之意;也沒有受什么誘惑,并沒有什么機會在等著我,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沒勸住自己,2016年4月25日我提出申請。
8月12日,云南省國土廳黨組批準我辭去普洱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職務,同時批準我辭去公職。
9月,單位停發了工資。一個周末,我拎上我的私人用品,走出單位大門,失業了。
就像風箏斷了線,完全自由了。(如果是退休的話,通常會有一本“光榮退休”證書和一床絲棉被。)
我是自愿辭職,只有一頁批準書。
“如果是被開除的話,會有一點補償。”人事部門的人說。
辭了就辭了,本來我也不想再說什么了。因為辭職是自愿的,也是經過長時間考慮的,再說些什么感想感慨,實在是沒有意義的。既然可以毅然決然地丟掉25年的公職、丟掉多年的處級職務、丟掉每月養家糊口的工資、丟掉參加工作以來贏得的各種榮譽,肯定也已經不在乎對我辭職一事各種評價,所以,并不想費心思來解釋自己的決定,更不想去揣測別人的看法。
但是,作為自己人生的一個轉折,是需要有個注腳的;將來回望人生路時,對自己為什么要走出這一步,是需要給自己一個說法的。
至于我的辭職原因,并沒有多少感慨,申請上僅僅填寫了“個人原因”四個字。
雖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主要還是個性使然,常常感覺與“規矩”不太搭調;“規則”之下,不時會感到有些“憋屈”。工作生活中誰都多少有些不如意,但我辭職,不存在什么“一言不合”、“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之類意氣用事的問題。
這次是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是想過一種自由的、本性的、尊嚴的活法。
25年來,因為沒有使盡洪荒之力,打工不像打工,生活不像生活,事業不像事業,一句話,活著不像活著。人到中年了,一直還是“人在囧途”。如果現在就可以看得到自己15年,甚至20年后的狀態,我覺得是殘酷的,也是難于忍受的。
辭職是一條不可逆轉的路,這點自己是心知肚明的,這也是懶得做什么解釋的原因。而且,我感覺把我的一些想法說出來的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
于我而言,體制內外并沒有那么大的區分。事實上,我隱隱約約感覺到,今后的過日子,有時還得靠和體制內打交道。
過去在體制內各單位游走,現在游出了體制,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普洱地方小,是典型的熟人社會,過去辭職的人不多,所以可能誰辭去公職都會成為小事件。自己刻意低調,這本來也不是什么大事,沒必要搞得那么悲情,沒有必要搞得那么轟轟烈烈。自己也沒有感到那么“藍瘦”和“香菇”,思想上并沒有什么大的波動,覺得只是換了一個上班的地點,換了一個平臺和跑道。
我跟老媽解釋說,我又要調工作了,這次是到律師事務所工作,老媽聽了沒有說什么。畢竟,我換過很多單位,這是又一次而已。
對于未來,或者說出來以后如何混日子,我并沒有什么把握,并沒有什么現成的機會等著我,但我確定的是我已經不適應甚至很抵觸體制內的種種了。
就這么叛逆!我常開玩笑說,我是公務員的“底線”,再比我差的,必定做不得人民公仆了。
正式辭職兩個月,感覺已經大不同了。 “別人的扶貧”、“別人的節假日”……竟不堪回首了。
我把自己歸零了,一切從頭再來。體制內的人和事,以及隨之而來的喧囂,慢慢地離我而去,漸行漸遠。走過的一切,也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逐步淡忘了。不再戚戚于聲名,不再汲汲于富貴,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不忘初心,打算給自己15年時間,想做一枚普普通通的小律師,不知道能否就此安身立命,為自己而活。
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在有的同齡人已經開始準備提前退休的時候,我背上行囊,像一個剛剛畢業的毛頭小伙一樣到處找工作。
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