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馮旭東 / 特約通訊員 袁偉江
一灣清水入城來——浙江上虞“五水共治”見聞
本刊記者馮旭東 / 特約通訊員袁偉江

圖 / 清水繞城——曹娥江畔我的家(阮佳波 / 攝)
為進一步推動“美麗浙江、美麗鄉村”建設,2014年起,浙江省在全省開展了“五水共治”戰役性工程。“五水”,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按照計劃,該工程實施三年后,浙江的水系水域水質要明顯改善,達到“市長、局長們可以下河游泳洗澡”的目標。
如今,“治污水”已接近收官階段,是否達到了“可以下河洗澡”的程度?為此,記者近日到以綠色化工、照明電器、新興建材為支柱產業的浙江紹興市上虞區采訪,欲探個究竟。
流經上虞境內的曹娥江,如詩般寧靜,如畫般旖旎。上虞應她而生,應她而興。從上古大禹治水到晉代開鑿蕭紹運河,從唐代修筑百瀝海塘到當代曹娥江治理,上虞與曹娥江結下了不解之緣。曹娥江是上虞的母親河,錢塘江最大的支流,浙江四大水系之一,因東漢少女曹娥入江救父而得名。唐代大詩人李白多次沿曹娥江尋覓謝眺蹤跡,“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惦念之心,掬水可見。“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在暢游唐詩之路進入曹娥江時,寫下《稱心寺》一首,“穿溆不厭曲,艤潭惟愛深。為樂凡幾許,聽取舟中琴。”
曹娥江流域面積占了紹興市總面積的62.6%,“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蜿蜒曹娥江,因它的清澈美麗,讓古今文人墨客們幾度扁舟泛行,溢滿了詩歌的芬芳。曾經,由于染缸、腌缸、酒缸遍布,紹興城鄉水質一度遭受污染,沿江集聚的印染、紡織、化工等企業的污水排放,也使曹娥江流域變得不堪入目,水質渾濁,部分河道為劣五類,不僅不能飲用,連洗滌游泳都困難。世代居住在江邊的陸先生說,那時候到了夏天水體就發臭,村民連窗戶都不敢開。
“上虞是水多,但以前干凈的水卻不多。”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水利局局長祝榮法站在曹娥江邊,向記者介紹著“水環境”的今昔變化,曾經的“化工”重鎮現在更值得夸耀的是綠水青山。
在曹娥江畔的曹娥街道外五甲村,不少村民喜歡吃完晚飯后出門散步。和以前相比,現在的城鄉環境已完全變了模樣:別墅式的新房紅花綠樹圍繞,村道上看不見垃圾,河道、池塘清澈可見,水中生長著各種凈水植物……
生活在外五甲村的270戶村民歷來依曹娥江而居。“過去,村里的廚房和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河道的,再加上江邊企業的工業污染……”村民章杏英說。
“五水共治”后,村里統一截污納管,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都排入管道進行集中處理,同時針對外五甲村距離城區較遠的情況,為村里建了一個小型垃圾處理廠,實現了垃圾不出村,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像外五甲村這樣的村莊在上虞隨處可見。豐惠鎮南源村是個古村落,一面傍山,三面環水,545戶人家依南岙溪而居。過去村民將生活污水及垃圾直接倒入河道,導致水質越來越差,河道里啤酒瓶、易拉罐及花花綠綠的塑料袋什么都有,有時甚至漂浮著動物的尸體。“五水共治”后,通過截污納管,挖泥清淤,砌石河岸,清理河道,“垃圾河”頓時煥然一新。現在走進南源村,但見路面整潔,綠樹相掩,河水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古村煥發出生機。
“現在村里統一截污納管,家家戶戶的生活污水都排入管道進行集中處理。而且現在雞鴨養殖場清理了好多家,魚塘也不能承包了,水環境自然是提升上來了。”擔山村村支部書記姚寶忠說。
在曹娥江全流域治理中,通過采砂軋砂、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集中整治和城鎮截污管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實施,使各類污染減小到最低程度。同時通過生態河道治理、河道保潔等措施,大力開展“清三河(黑河、臭河、垃圾河)”整治,讓曹娥江的水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現在曹娥江流域早已不見劣五類水,主干道水質常年保持在三類及三類水以上。
目前,以曹娥江“一江兩岸”為龍頭的城市建設大力推進,投入6.25億元的15幢高樓動工建設,年底前在建高樓將全面結頂,10幢高樓竣工投用。集城市防洪與生態景觀于一體的“一江兩岸”城市親水型綠色文化長廊“曹娥江文化景觀帶”已完成大半,江濱兩岸成為上虞居民茶余飯后散步休閑的優選之地。漫步曹娥江邊,放眼望去是涓涓清流和郁郁蔥蔥的綠樹草坪,數不勝數的白鷺正在戲水棲息,江水畫出一條漂亮的弧線向前延伸,漸漸與遠山融為一體,猶如一幅清雅的山水畫。昔日童年記憶中的夢里水鄉又回來了。

圖 / 美麗的杭州灣海上花田景區一角
今年,是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全面鋪開的第三年,是實現治水工作“三五七”時間表中“三年解決突出問題,明顯見效”目標的決勝年。為此,上虞區緊緊圍繞全市“勠力同心、清污奪鼎”總基調,持續推進治水工作。
堅持“水岸同治”,治水先治污,狠抓污染源頭整治。目前,上虞區正全面開展入河排污(水)口標識專項行動。通過入河排污(水)口標示標牌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倒逼沿河污染源截污納管,減少污染增量,改善河道水質。
堅持“集聚提升一批、兼并重組一批、關停淘汰一批”分類處置要求,全面啟動化工、印染行業整治提升行動,至10月底已關閉淘汰20家,停產整治51家,制定落實整改措施122家。全面開展“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專項行動,完成整治提升63家,搬遷入園16家,淘汰關停36家,實現“騰籠換鳥”。
大力開展工業園區污染治理行動,聘請中介機構對全區重點工業園區及有關企業環境污染現狀進行“把脈會診”,排摸問題826個。目前,已整改820個,整改率99.3%。
按照打造全省環境執法最嚴縣(市、區)標準,推進水環境執法。按照“管行業必須管環保”要求,整合水利、環保、建設、交通運輸、農林等部門執法力量,成立水環境監管執法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全區聯動執法,先后開展護航G20百日環保執法、水環境監管執法等專項行動,累計查處水環境違法案件161起,刑事拘留16人次;清除非法捕撈設施5934處,拆除涉水違法建筑4.1萬平方米,震懾效果明顯。
針對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上虞區全面實施截污納管三年行動計劃,今年已新增城鎮污水配套管網40.7公里,新增城鄉生活污水納管量8148噸/日,污水收集率達到92.7%。在農村,污水設施建設得到極大發展,三年來,累計投資14億元,涉及全區范圍內322個建制村,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受益農戶15.9萬戶。
污泥不除,濁水難清。今年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決不把污泥濁水帶進全面小康”總體目標,上虞為了打好河湖清淤這個硬仗,斥資150萬元引進省級專業測量機構,摸清了全區708條重點河道的淤泥存量。至10月底,全區累計清淤522萬立方米,總量居全省各縣(市、區)首位。
清淤總量成績喜人,僅僅只是攻堅戰的一部分,淤泥的科學處理,更考驗著上虞人的智慧。上虞區政府委托專業機構對河道淤泥的重金屬和有機物含量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分類處置。另外,針對淤泥二次污染的問題,上虞在全區所有的淤泥運輸車上安裝了衛星定位系統,并在區行政管理執法局設立監控平臺,實行淤泥運輸24小時全程監控,堅決查處偷倒亂倒行為。
除了治污清淤,興修水利、防洪排澇也是上虞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上虞便是受臺風影響較為頻繁的區域。每到夏季,防洪防汛工作嚴峻,洪澇災害時有發生,給上虞人民的生活生產帶來了極大影響。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自“五水共治”開展以來,上虞區著力推進“強庫”“固堤”“擴排”3類防洪工程建設。在虞南山區,投入8000萬元,完成112座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建設,有效排除山區地質災害隱患,確保山區源頭防洪安全。在虞北杭州灣,被喻為錢塘江南岸的“水上長城”的海塘封閉圈建成。據介紹,該項目投資11.76億元,總長18公里,100年一遇的抗洪標準,有效地保護虞北區域免受錢塘江潮水侵害。
為解決城區治污排澇等問題,上虞早在2012年就提出“在城區再造半條曹娥江”的構想。而今,構想正一步步成為現實。日前,總投資9.55億元的濱江河——瀝北河整治工程已與城區主干河道貫通,實現“引水活水”,盤活了城區水系網絡,打開了城區河水北流入海的新渠道。此舉極大地降低了汛期曹娥江防洪排澇的壓力,直接受益群眾達到36萬人,環境和社會效益日益凸顯。

圖 / 依水而建的新農村——曹娥街道外五甲村(劉盼 / 攝)
“治水的關鍵在于對體量巨大的傳統產業進行產能壓縮、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如果就治水而治水,即便花再多的錢,最終都會‘打水漂’。”早在2013年底,浙江省委主要領導就系統闡述了“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的理念。
上虞是曾經的“化工”大市,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傳統產業與生態環境的矛盾。面對昔日的“GDP功臣”,上虞區政府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對污染嚴重的化工、印染行業進行重點整治提升。
“要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和新型業態培育兩手齊抓”,上虞區委主要領導日前在全區專題會議上強調。近年來,上虞區正著力培育新興產業,發展“綠色經濟”。去年,醞釀已久的中丹生態合作園落戶上虞,該園區重點引入了丹麥包括歐洲國家地區綠色智能建筑、水處理、空氣質量監測和凈化等產業化項目,旨在打造國內綠色智能建筑技術的示范基地。據悉,去年全區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145.1億元,增長17.8%,占全部工業生產性投資的50.5%。
除了新興產業的培育,科技成果的轉化也成為上虞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關鍵因子。今年5月,上虞區政府與浙江理工大學正式簽署浙江理工大學上虞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建協議。該研究院將針對上虞又一支柱產業——機械裝備,開展共性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虞區正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建設“e游小鎮”。據了解,這是一個聚焦游戲、移動社交、互聯網教育、智慧旅游等信息經濟領域新業態的特色小鎮。在規劃的2.8平方公里內,浙大網新、惠普、新華定制等7個重大項目已在小鎮開工建設,項目投資超過50億元。如今,“e游小鎮”成功躋身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鎮,并成功列入省首批12個信息經濟發展示范區。

圖 / 永和鎮麻岙水庫俯瞰美景(阮佳波 / 攝)
“e游小鎮”的建設,是上虞區政府在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決心把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式經濟逐步轉到綠色的、新興的、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上來,從而占領未來產業新高地。隨著今年首屆中國游戲產業高峰論壇暨e游杯電子競技大賽等大型活動在“e游小鎮”的召開,“互聯網+”日益成為上虞經濟新的增長點。
環境變美了,生活變好了,上虞人民的幸福指數直線提升。
順著曹娥江畔一路走,有大大小小景色宜人的沿江公園,青瓷館、健身帶、咖啡屋、茶社等隱逸其中。江邊的風情小鎮里還有各種設計吧、創意園、廣告工作室、游樂場等。
在城區,每年舉辦的浙東新商都(上虞)購物節,已成為長三角最具品牌影響力的會展節慶品牌之一,吸引上虞居民及周邊城市游客前來購物休閑。以城北高鐵站為活力圓心的新城正在形成,萬達廣場等一系列商業配套已于11月25日開業迎客。
在鄉村,上虞的“四季仙果之旅”早已打響了名聲。覆卮山櫻桃、丁贊桑果、二都楊梅、野藤葡萄、舜陽紅心獼猴桃等品牌水果享譽長三角地區。去年5月,杭州灣海上花田小鎮全新開園,海涂的廣袤大氣、花田的精巧美麗,成為浙江休閑旅游觀賞新亮點。花田小鎮計劃在10年左右時間投入200億元,打造中國最美的海上花田。
未來幾年,上虞區將進一步圍繞建設杭州灣高端制造之區、浙東商務休閑之都、長三角人文品質之城目標,按照“田園生態之美、鄉村文化之美、綠色產業之美、環境整潔之美”的要求,扎實推進“五水共治”等各項重點工作,加快美麗環境和美麗經濟的融合發展,讓幸福之花盛開在曹娥江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