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春賢
生死戰友情
莊春賢
彭德懷臨終前囑咐:“不要忘記洪超,他是我們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圖 / 洪超
戰友情,人世間最寶貴、最感人的一種情,它是由鮮血甚至生命凝聚成的,是出生入死形成的情誼。80多年前,彭德懷與他的戰友洪超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就結下了這樣一份令他終生難忘的生死戰友情。
洪超是彭德懷的老部下,長期跟隨彭德懷,驍勇善戰,深受紅軍官兵愛戴。1974年11月,彭德懷在含冤去世前,仍念念不忘這位老部下,囑咐身邊的人:“不要忘記洪超,他是我們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犧牲的第一位師長。”
洪超,1909年出生于湖北黃梅新水鄉貧苦農民家中。1926年在家鄉參加農民運動,曾任兒童團團長;1927年夏入葉挺任師長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教導隊學習,18歲參加南昌起義。1928年4月,他跟隨朱德、陳毅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12月被調到彭德懷領導的紅四軍第三十團(原紅五軍主力)任排長、參謀。從此,彭、洪二人成為艱危與共的戰友。
1929年5月恢復紅五軍番號,在彭德懷領導下,洪超先后任軍部參謀、第一縱隊中隊長和大隊長,參加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湘贛、湘鄂贛根據地的斗爭。從1930年8月起,洪超先后擔任紅三軍團團長、師長等職務,在第一、二次攻打長沙的激烈戰斗中,沖鋒陷陣,英勇殺敵。
1930年冬至1931年秋,洪超在紅三軍團前委書記、總指揮彭德懷領導下,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爭。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紅五軍、紅八軍番號被撤銷,各師歸紅三軍團部指揮,洪超任第六師師長。1932年3月,贛州戰役結束后,重新設立紅五軍,洪超擔任紅一師師長。此時,蘇區中央局于3月中旬召開江口會議,決定將紅軍主力分別組成中(后改為東)、西兩路軍。西路軍由紅三軍團第五、第七、第十四軍組成,洪超所部在總指揮彭德懷、總政治委員滕代遠領導下,于3月20日從贛縣江口出發,經信豐、大余、崇義等地到達上猶,擔負赤化贛南西河地區,打通與湘贛的聯系,將湘贛蘇區與中央蘇區聯成一片的任務。洪超為開創和保衛中央蘇區,出生入死,深得彭德懷賞識。
1932年12月至1933年1月,洪超率部參加了黃獅戰斗、長源阻擊戰,取得了重大勝利。2月,他又率部參加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同年3月,洪超在草臺崗戰斗中負重傷,失去左臂。但他身殘志堅,兩個月后,又被任命為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
1933年9月,在彭德懷領導下,洪超率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戰爭。洪超率領紅三軍團第四師先后參加了福建洵口遭遇戰、硝石戰斗、資溪橋戰斗、八角亭戰斗、團村戰斗、泰寧大洋嶂阻擊戰和沙縣戰斗,在每一次戰斗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1934年1月,在攻占福建沙縣縣城戰斗中,洪超指揮部隊英勇作戰,擔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內,這是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紅軍攻克的第一座縣城。沙縣縣城戰斗結束后,洪超奉命率部返回江西。
1934年夏末,在狙擊國民黨軍周渾元和吳奇偉的兩個縱隊向紅三軍團進攻時,彭德懷又把“蠟燭形防御戰”的任務交給了洪超。蠟燭形陣地是由三個高地組成的,洪超指示第三營營長張震做好堅守陣地的準備。第三營構筑工事時,洪超親自到陣地上作具體指導。紅軍堅守的這個高地距離敵軍只有四五百米,有的只隔一個小山溝,連敵人喊吃飯、換哨、修工事的聲音都可以聽得清。敵人實行經濟封鎖,紅軍連鹽也吃不上,又缺乏武器彈藥。在這種極其艱難的環境中,敵軍十分瘋狂,以三四個團的兵力,一擁而上的羊群戰術向紅軍陣地進攻。形勢十分嚴峻!在洪超親自指揮下,紅軍戰士發揚“有敵無我,有我無敵”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愈戰愈勇,直打到彈盡糧絕時,戰士們仍奮勇與敵人拼刺刀。經過反復沖殺,浴血搏斗,紅軍最終取得了阻擊戰的勝利。由于作戰勇敢,指揮果斷,多次率部出色完成戰斗任務,他獲得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授予的二等“紅星獎章”。洪超師長當年的部下、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曾經這樣回憶:“洪超同志是我們三軍團最年輕的師長……我們一共見過3次面,他英勇果敢、待人和藹,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長征。國民黨蔣介石在紅軍長征途中設置了四道封鎖線,其中第一道封鎖線設置在安遠、信豐、贛縣、南康一線,由國民黨南路軍陳濟棠駐守。此前,根據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指示,紅軍代表曾與陳濟棠代表進行談判,雙方達成了就地停戰等五項協議。但是,由于陳濟棠沒有及時將有關協議精神傳達到其前線部隊,因此,在第一道封鎖線上,雙方戰斗十分激烈。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時,彭德懷命令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洪超擔任開路先鋒,他當即表示堅決完成任務。10月21日,洪超率部由贛縣潭坑口向信豐百石前進。上午10時,紅十團在向百石村悄悄摸索前進時,被敵人發現。“砰!砰!砰!”槍聲驚動了寂靜的山谷,機槍“噠噠噠……”的聲音震撼了大地,沖鋒號聲劃破了長空,長征第一仗就此打響了!
在洪超指揮下,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百石附近的制高點,架起機槍,向守敵猛烈掃射。此時,紅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越過鐵絲網,翻過深深的壕溝,向高處的碉堡沖去。槍炮聲、吶喊聲響徹山谷。聽到激烈的槍聲,駐金雞圩粵軍一個營猛地向百石村撲來,途中,遭到紅十一團、紅十二團迎頭痛擊,受到紅軍打擊,敵人潰不成軍,慌忙逃走。

200余名百石守敵被紅軍打得暈頭轉向,急忙逃離碉堡,躲進村里一座建筑堅固的“萬人祠”圍屋里。紅軍攻占百石碉堡后,很快將圍屋包圍起來,隨即展開政治攻勢,高喊“繳槍不殺”口號。可是,躲在圍屋里的民團卻負隅頑抗,一會兒向外打幾槍,一會兒又扔出幾顆手榴彈。洪超馬上到前沿觀察,果斷命令:“用迫擊炮堅決消滅敵人!”話音剛落,他不幸被圍墻內射出的一顆流彈擊中頭部,血流不止,壯烈犧牲。
當洪超犧牲的消息傳到紅三軍團指揮部,彭德懷痛心疾首,親自趕赴現場憑吊。彭德懷的部下、山西省軍區原副政治委員張平凱在《憶彭大將軍》一書中詳細回憶了這一情節:洪超“作戰英勇,是三軍團有名的猛將、年輕的指揮官,犧牲時年僅二十五歲。他為紅軍突破第一道防線,立下了首功。彭軍團長失去了一名愛將,非常沉痛,他含淚和同志們一起掩埋了洪超的尸體,然后懷著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切齒仇恨,踏著烈士們的血跡,繼續率部西進。”這足見彭德懷對洪超的器重,以及對洪超犧牲的無限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