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刊登在《循環》和《美國心臟協會周刊》上的兩項研究指出,經常騎自行車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
《循環》的文章說,研究人員調查了4.5萬名丹麥成年人,結果發現:在20年的追蹤調查中,經常騎自行車的人,心臟病發作風險降低了11%~18%;每周只需要騎半小時自行車就能夠幫助機體抵御冠狀動脈疾病;在頭5年跟蹤期間經常騎自行車的人,相比隨后15年不騎自行車的人,患心臟病風險降低25%。
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周刊》上的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對2萬名瑞典40歲、50歲及60歲的人,進行長達10年的追蹤調查,對這些人的上下班習慣、體重、膽固醇水平、血壓及血糖進行了監測,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開車上班的人比,騎自行車上班的人中:15%的人不易肥胖,13%的人不易患高血壓,15%的人不易患高膽固醇癥,12%的人不易患糖尿病。在接下來10年的調查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保持騎自行車習慣的人,肥胖風險降低39%,高血壓風險降低11%,高膽固醇風險降低20%,糖尿病風險降低18%。
研究人員認為,鍛煉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晚,那些從開車或坐公交上下班轉到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可以顯著感受到他們心血管健康的改善。
血脂異常引發骨性關節炎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發布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高膽固醇血癥可能導致軟骨破壞,增加骨性關節炎的發病風險。該研究由湘雅二醫院骨科毛新展教授與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肖殷教授等共同開展。
研究人員實驗發現,高膽固醇可以觸發軟骨細胞的線粒體過度氧化應激(一種不適反應),從而促進其凋亡,造成軟骨下骨的骨丟失,最終發展為骨性關節炎。
研究人員利用高膽固醇飲食組和正常飲食組兩組不同的動物模型,來模擬人類高膽固醇血癥。為了模擬人膝關節受傷,兩種模型均接受了膝關節炎模擬手術。結果發現,與正常飲食組相比,高膽固醇飲食組出現了嚴重的骨性關節炎;降低膽固醇水平的治療和線粒體靶向抗氧化劑治療,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顯著降低。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血脂高易引起骨性關節炎。
此前,人們對血脂高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心血管疾病上。該研究成果不僅為骨性關節炎的研究注入新活力,也為骨性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