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碧蓉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1
摘 要 組織會計師事務所、工程造價咨詢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是一種有效途徑。但如何保證目標一致、合力推進,是提高審計質量、取得審計成效的關鍵所在。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就工程跟蹤審計中如何加強中介機構協審人員的組織管理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 審計 協審 組織管理
近年來,許多審計機關加強了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尤其是加大了跟蹤審計力度。相對于一般審計項目而言,跟蹤審計項目量大、耗時長、需要的人手多,審計任務繁重與審計力量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組織會計師事務所、工程造價咨詢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國家審計+中介機構”合作審計模式的建立,對于充分利用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的資源和技術,實現優勢互補,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但是由于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在社會地位、價值取向、管理模式等不同,如何保證目標一致、合力推進,是提高審計質量、取得審計成效的關鍵所在。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就工程跟蹤審計中如何加強中介機構協審人員的組織管理談幾點認識。
一、國家審計與社會審計的特點分析
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都是我國審計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財務信息質量,維護國家財經秩序,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方面均起到了積極作用。兩者在審計方法和審計程序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仍存在審計理念、價值取向、組織方式等諸多不同。
(一)審計理念不同
國家審計目標的定位,是對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而根據我國獨立審計準則的規定,社會審計目標定位是改善與規范經濟秩序。
(二)價值取向不同
國家審計的特點是對國家宏觀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把握能力較強,審計成果層次較高,其價值取向是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從政策法規、體制機制等反映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發揮審計推動完善國家治理的建設性作用。而社會審計由于其審計目標定位的局限,審計中往往能夠很快發現問題,但對于被審計對象缺乏必要的分析,不能從政策法規、體制機制層面對問題進行反映,難以形成高層次的信息,造成審計方向不夠縱深,審計的價值不能高層次體現。
(三)組織方式不同
國家審計是代表國家依法行使監督權的行政機關,具有憲法賦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其組織形式是作為各級政府的重要組成部門,保證了機構、人員、經費的獨立。社會審計則是由一定資格的專業人員,通過政府部門的批準,以合伙公司或事務所的形式組成的社會審計機構,其主要業務是一種受托審計。因此,社會審計人員的特點是專業化程度高、具備較豐富的審計經驗,但獨立性、權威性還有所欠缺。
二、凝聚團隊合力,加強協審人員管理
在跟蹤審計引入社會中介機構參與協審后,必須充分認識到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優勢互補和差異不足,最大程度發揮審計資源整合所形成的合力,加強對協審人員的使用和管理,保證審計質量。
(一)樹立整體觀念,創造和諧氛圍
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跟蹤審計,往往是派出審計業務人員與國家審計人員共同組建審計組,擔負一個完整項目的審計任務。國家審計人員負責相關銜接與協調、業務指導與復核,中介機構協審人員負責技術、業務操作。雖然分工各有不同,但整個審計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對協審人員的管理,首先要使審計組每位成員都樹立整體觀念,業務思路一致、行動步調統一。此時,抓好培訓是前提條件,由于工作經歷、專業背景等與國家審計不同,需要國家審計機關在開展審前培訓時對審計理念、審計方案、步驟方法、法律法規等進行詳細講解,完善國家審計人員和社會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統一明確審計目標和各項要求。
(二)加強相互協作,凝聚團隊合力
全體審計成員在審計過程中對發現的問題線索進行動態的溝通和協調,充分的討論和分析,集中審計力量進行重點突破。 只有國家審計和協審人員進行了密切合作、緊密銜接,才能充分發揮資源整合的作用,凝聚團隊合力,實現審計價值。
為提高現場審計的效率和質量,國家審計人員還要對現場審計的重點環節、重點事項加強指引。只有通過國家審計人員科學有效的指導管理、協審人員的專業發現以及兩者之間的及時溝通反饋,才能形成強大的審計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
(三)實行質量復審,加強考核評估
為了保證“國家審計+社會中介”模式下的跟蹤審計質量,必須對審計過程和結果進行動態控制。這就要求國家審計人員在審計實施過程中能夠及時掌握協審人員的工作進展情況,對其取證、底稿等要定期進行復核。
同時,為了激勵協審人員提高審計工作效能,確保審計質量,可建立動態的考核機制:一是審計成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二是協審人員能力發揮是否充分;三是國家審計人員和協審人員的協作效果如何。通過對以上三個方面的評估,發現問題,研究解決方法,不斷提高對中介協審機構和人員的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協審優勢,提高跟蹤審計效益。
參考文獻:
[1] 何衛紅,趙佳.內部審計研究述評:2003—2009[J].審計研究,2011(01).
[2] 劉國常,郭慧.內部審計特征的影響因素及其效果研究——來自中國中小企業板塊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