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艷萍
中考變化蘊含著教育教學改進的方向,中考試題背后所折射出的育人價值與教學導向非常值得我們深思。2015年,北京市中考發出了教育教學改進的最強音——以考試改革撬動教育教學改革,引導大家密切關注教育教學的導向和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要求教師在今后教學中,要從傳授知識為本向學生發展為本轉變,從關注教學方式的形式的變化轉變為關注“內在需求”,尤其要既關注實際發生,更要關注學生實際獲得。
2015年,北京市中考試題體現了“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這一課標要求,重在對“四基”“思維過程”“學科本質”和“應用價值”的考查,重在“知識的生成性”的考查。下面,筆者以近幾年北京市中考試題與2015年北京市中考試題對比變化為案例,談談中考改革帶給教學教師的思考和啟示。



二、基于中考的變化趨勢與教學啟示,初中數學教學調整案例
通過上面例題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到2015年北京市中考試題的變化,同時感受到試題給教學帶來的導向。基于中考的變化趨勢與教學啟示,教師要不斷研究和改進教學。下面案例是在筆者的指導下,J老師將《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示》做了教學調整,將這節課設計成數學學科實踐活動。
1. 活動目標
讓學生掌握數據處理的過程,能根據調查問題設計調查問卷,能收集、整理、表示數據,能用計算機處理較為復雜的數據,并會對數據合理分析,體會數據中蘊含的信息;在數據的收集、整理、表示、分析過程中,提高運用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數據分析意識;在用計算機處理較為復雜數據的過程中,感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從不同角度對同一問題進行分析及將幾個相對獨立的問題綜合分析的過程中,讓學生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2.數據源的選擇
調查問題中,J老師將數據源的選擇定位在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問題上。J老師想到平時布置作業時,許多同學抱怨作業太多、時間不夠用、太忙了……為此J老師將此次實踐課主題定為“我們真的有那么忙嗎?”希望通過此次調查,利用數據科學分析學生到底有沒有那么忙。針對這個主題,J老師給出了 家庭作業完成情況調查、課外閱讀情況調查、中學生使用手機情況調查三個研究課題。
3.活動過程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并進行分組。分組后,根據要研究的問題設計調查問卷,確定調查對象、調查方法,然后進行調查;調查結束后將得到的數據整理;最后利用統計圖對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和給出相應建議。
4.活動匯報
每組同學主要從調查背景、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方法、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分析、結論與建議等方面進行匯報。
活動一 家庭作業完成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6%的同學不喜歡寫作業,但是還是有65%的同學一直都能堅持認真完成作業,有24%的同學經常能夠認真完成作業,這說明大家都清楚作業的重要性,即使不喜歡,但還是能夠認真完成;從數量上來看,77%的同學都能在2小時內完成作業,這說明作業數量并未超負荷。
活動二 課外閱讀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同學都喜歡閱讀且有閱讀課外書的習慣,但許多同學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大部分同學每周的閱讀時間在3小時以下,且閱讀量較少;同學們憑自己的興趣選擇書籍,所讀書籍結構不合理,沒有針對性,缺乏家長、教師的指導。
活動三 中學生使用手機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有過兩個以上的手機,學生使用手機一般都用來玩游戲、聊天,39%的同學每天使用手機時間在3小時以上。
(案例來源:北京市大峪中學姬生苓)
學生通過學科實踐活動,經歷數據處理過程,不僅掌握了統計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更體會到統計調查的發現與解決問題功能。
總之,中考改革對數學考查的變化趨勢帶給教學的思考與啟示是值得教師深度研究的,我們要看到試題變化給教學帶來的導向。教師今后要轉變教育教學方式,在數學教學上機械記憶、單調計算、模仿應用必須摒棄,而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維形成、數學知識的生成以及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與學科素養等是今后教學改進和加強的主旋律。
責任編輯:趙彩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