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不可少
疫苗的發現是人類發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接種疫苗可以極為有效地控制很多傳染性疾病的發生。而最近“5.7億元未冷藏疫苗流入18省”的事件,讓人們將目光再次聚焦到疫苗上。
近日,數億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2010年以來,山東濟南龐某母女涉嫌非法經營疫苗,非法購入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存儲運輸銷往全國各地,涉案金額達5.7億元。
與此同時,不安、恐慌的情緒逐漸蔓延,網絡上充斥著“毒疫苗”、“殺人疫苗”、“奪命疫苗”等字眼,育兒論壇中許多媽媽更是用“心驚肉跳”來形容自己的感受。那么,接種失效疫苗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人們是否可以不打疫苗?國產疫苗質量是否可靠?
3月下旬,針對社會各界關心的疫苗安全問題,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21條疫苗科普知識予以回應。
從這份疫苗科普中可以獲悉,我國現在有64種可以預防34種傳染病的疫苗。我國自1978年開始建立和實施計劃免疫,至今免費提供的疫苗品種增加到14個,所預防的傳染病也相應增加到15個,簡稱“十四苗十五病”。擴大免疫規劃的逐步實施使我國消除了由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質炎,控制了乙肝、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結核、乙腦等疾病。
疫苗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疾病預防控制手段。國家食藥監總局透露,計劃免疫(免疫規劃)實施33年來,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四種傳染病總發病率下降99%以上,共減少發病3億人次,減少死亡400萬人,減少住院費用400多億元。
孩子接種過期疫苗或未經冷鏈運輸的疫苗,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化監管司司長李國慶說,國家規定疫苗必須在冷鏈條件下運輸儲存,脫離冷鏈條件進行運輸儲存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從科學層面講,疫苗短時間脫離冷鏈一般不會產生安全性問題。但是長時間脫離冷鏈的疫苗,有效性可能會受影響。疫苗本身會有一定的異常反應發生概率,脫離冷鏈的疫苗一般并不增加異常反應的概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免疫規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趙鎧表示,疫苗比較嬌嫩,怕熱、怕光、怕凍。為了保持疫苗的活性,需要采用冷鏈運輸。廠家生產的疫苗要通過冷藏車運輸,到了接種點要有冰箱或者冷藏包。冷鏈的重要性在于保證疫苗的活性和有效性。
“脫離冷鏈的疫苗到底影響有多大,主要取決于在冷鏈外存在多長時間。例如,乙肝疫苗、流腦疫苗等耐熱性就比較好。此次疫苗事件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理論上說,因為它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不是假疫苗或偽劣疫苗,在前期有質量控制,可能風險會小一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王華慶坦言。
世界衛生組織稱,兒童在接種了不當儲存的疫苗后,由于接種疫苗而生病的可能性極低。但是,若疫苗因過期或不當處理失去效力,該兒童將缺乏疫苗針對疾病的預防能力,可能在未來感染疾病,對其造成傷害。這種情況跟未接種疫苗的后果類似。
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接種疫苗無用論”又甚囂塵上。疫苗打還是不打,成為不少人糾結的問題。
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接種后,在不傷害機體的情況下,可使機體產生免疫力。一旦相關的病毒、病菌真的侵入機體,免疫系統便會依據其原有記憶,制造更多的免疫物質來保護機體。
如果沒有疫苗,世界會怎樣?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專家擔心,不少危害生命的疾病將成為一種日常風險,人們的行動將受到嚴重限制。一旦有傳染病發生,城市就是高風險區域,變成在醫療衛生方面一有“風吹草動”就得趕緊逃離的地方,而不是有吸引力的人類活動中心。
忽視疫苗接種曾在世界上有很多慘痛教訓。20世紀70年代末,瑞典一位醫學專家曾質疑百日咳疫苗接種的必要性,導致相關疫苗接種率大幅下降,政府于1979年放棄百日咳疫苗接種。此后數年,百日咳病例每年逾萬例,引發了很多死亡悲劇。瑞典于1996年重新將百日咳疫苗納入免疫規劃。
接種疫苗不但能保護孩子的身體不受疾病侵襲,也大大減少了家長的精神壓力和家庭經濟負擔。因為有些疾病通過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但一旦感染就不可能治愈,會導致終生殘疾、后遺癥或終生帶毒甚至死亡,如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流行性乙腦、乙肝、流腦等。我國消滅了天花和小兒麻痹這兩種疾病,就是有效接種疫苗的結果。
專家提醒,疫苗安全問題應該得到重視,但如果因噎廢食,讓孩子從此拒絕疫苗,則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疫苗分為傳統疫苗和新型疫苗兩大類。傳統疫苗包括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亞單位疫苗、DNA疫苗和治療性疫苗等。
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疫苗管理分為兩類:一類疫苗又稱計劃內疫苗,指的是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規定受種的疫苗。包括國家免疫規劃確定的疫苗,省級政府在執行國家免疫規劃時增加的疫苗,縣級以上政府或其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的應急接種或群體性預防接種所使用的疫苗。目前,這類疫苗以兒童常規免疫疫苗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減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二類疫苗又稱計劃外疫苗,指的是由公民自費且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二類疫苗種類較多,包括水痘疫苗、流感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口服輪狀疫苗、肺炎疫苗、脊灰滅活疫苗、狂犬疫苗等。
“第一類疫苗和第二類疫苗其實并非醫學上的劃分,而是行政上的劃分,二者在預防控制疾病上同等重要。”深圳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科主任張世英指出,各個國家根據自身國情、流行病學特點等制定本國的國家免疫計劃。但二類疫苗并非不重要,這只是國家根據財政狀況和防病規劃而做出的一種劃分。
王華慶指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主要從必要性、可行性方面來劃分,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沒有差別的。例如,脊髓灰質炎疫苗就有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糖丸屬于一類疫苗,滅活疫苗在一些地區是二類疫苗。二類疫苗是對一類疫苗的重要補充。實際上有些二類疫苗針對的傳染病對人們威脅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患病后不僅對個人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增加了經濟負擔。公眾可以根據經濟狀況、個人身體素質選擇接種。
在各種社交媒體和自媒體中,不少人宣揚“香港疫苗都是進口的、安全性高”,一些針對中產階級家庭去香港打疫苗的攻略應運而生,傳播甚廣。但是,到香港甚至國外接種疫苗真的比在國內接種疫苗安全嗎?
世界衛生組織生物制品標準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軍志稱,我國所有上市疫苗必須符合國家藥品標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藥監部門頒布的國家藥品標準。在我國上市的藥品,無論國產或進口,在其有效期內各項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標均不得低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要求。多年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產國和使用國,在疫苗研發、生產和質量控制方面不斷積累經驗,疫苗質量標準不斷提高,可以比肩國際水平,有些指標如疫苗安全性檢測項目甚至優于國際標準。
此外,我國的疫苗管理體系也符合國際標準。根據世衛組織國家疫苗管理體系評估要求,在完善的疫苗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國家疫苗監督管理涵蓋了6項職能:上市許可、上市后監管(包括接種后不良反應監測)、批簽發、實驗室管理、監管檢查和臨床試驗監管,覆蓋了從疫苗研發到使用的各個環節。我國2011年首次通過世衛組織國家疫苗管理體系評估,2014年順利通過了該體系的復評估。
中科院院士高福指出,不能簡單地說國產的疫苗沒有境外的疫苗安全,“建國以來,我國的疫苗全靠自力更生,很多疫苗都是國際領先的,比如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預防天花的天壇株、甲肝減毒活疫苗等。據介紹,目前,我國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和華蘭生物生產的流感疫苗已通過疫苗預認證,納入聯合國采購計劃。
“香港用的疫苗是不是絕對比內地好呢?不見得。是不是就絕對適合內地人呢?也不見得。”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建議,如果能通過正規的渠道,在正規的防疫部門使用正規產品,在國內打會更好。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