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軍輝(天津中海油能源發展油田設施管理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
船舶污染與海洋環境的關聯性分析與闡述
許軍輝(天津中海油能源發展油田設施管理有限公司,天津 300452)
近年來,我國海運事業一直在快速發展,為了能夠實現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海上運輸已經成為了海運事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海洋環境的保護也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重點研究了油田作業船舶污染與海洋環境之間的聯系,對船舶污染進行了有效的防治。
船舶污染;海洋環境;關聯
1.1 艙底含油污水的根源
對于船舶污染中的含油污水來說,主要根源在于機械設備、水柜、油柜排放、泄漏以及油水管路泄漏、甲板開口處水密性缺失而引起的泄漏,會導致油污水流至船舶艙底。其中船舶艙底含油污水的量和船舶載重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油田作業船舶中每艘船的艙底含油污水量按照20噸來計算,那么污水含油量大約為2000~20000mg/L,也就是說,每年油田作業船舶隨艙底含油污水排入海洋中的油量是非常大的,對海洋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1.2 壓載水污染的根源
在油田作業船舶中,壓載水的作用是確保船舶的穩定運行,雖然各種船舶的壓載物都不同,有的會使用水泥、鐵塊等,但是絕大部分的船舶都會存在壓載水,而壓載水的量和船舶的載重沒有直接的關聯,通常都是為了保證船舶的穩定性。一般情況下,壓載水都有獨立的艙室,而且壓艙水都比較干凈,但是對于一些廢棄、破舊的船舶壓艙水來說,因為使用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會含有一些污染物,其含油量也比較低。比如,要是油田作業船舶,在類比對為1.5~2萬噸的壓艙水中,分散油和乳化油的最高含量在59.23mg/L左右,最低含量在1.44mg/L左右,平均含量在12.14mg/L左右。
1.3 船舶沖洗水根源
在油田作業船舶中,船舶沖洗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不是特別高,而且最主要的包括泥沙、油以及鐵銹等,如果要對油輪進行清洗,會使用較多的洗艙水,洗艙水的量是由油品而決定的,輕質油品的洗艙水用量就比較小。因為受到高壓沖洗和洗滌劑的作用,洗艙水中大部分的油都是以乳化油的形式存在。在油輪洗艙水中,平均含油濃度大約為3000mg/L,而基本情況下船舶的沖洗水含油量不會大于10mg/L。如果采用船舶的數量和噸位來進行沖洗水的計算,那么油田作業船舶每年產生的沖洗廢水量會非常多。
對于目前的海洋環境而言,船舶污染會給海洋環境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比如,2014年美國一艘油田作業船舶在經過太平洋時,由于發生漏油現象對太平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污染,海洋監管部門及時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對船舶污染現象進行防治,其中稀釋擴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以下公式在海洋二維穩態形式下進行了相關的計算,具體的公式為:

式中的C(x、y)代表的是(x、y)處污染物的垂直平均濃度;H、B、u分別代表的是深度、寬度以及流速;Cp、Qp代表的是污染物的排放濃度以及排放量;Ch代表的是上游污染物的濃度;My代表的是橫向混合系數。
從公式的計算結果中我們可以得出:如果是在正常的排放情況下,對海洋環境產生的影響比較小,在漲潮、落潮時海洋中石油類的濃度量最大大概在0.003mg/L左右。如果是在船舶污染的排放情況下,其最大濃度會變為0.05mg/L,已經超出GB3097—1997的標準,對海洋環境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一定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污染現象的發生。
3.1 海面溢油監測系統的完善
對于油田作業船舶來說,海面溢油監測系統的建設能夠對溢油進行準確的定位,而且還可以將應急處理和指揮決策結合在一起,對溢油的相關情況進行自動保存,記錄人員使用費用以及圖片依據等,為后續的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證據。如果我國存在將基金作為保障的政策,那么就能夠很好的解決清污費的補償問題,加強我國的清污能力,對我國海洋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實現油田作業船舶的良好運行。
3.2 完善清污公司的市場機制
清污公司在工作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規則,該規則可以由當地的海事部門來創建:油田作業船舶在進行海洋范圍時,要與符合標準的清污公司簽訂相關的合同,從而明確事故發生后雙方應付的責任以及具有的權利,創建完善的市場機制,從而在根本上保護海洋環境,為海運事業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3.3 對船舶溢油設備的站點進行優化
對于船舶污染來說,可以在電子海圖上利用模糊數學的形式進行評價體系的建立,一旦發生船舶污染事故能夠及時對其進行定位,并且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對海洋環境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目前海洋環境的保護已經成為了全世界人民重點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在石油船舶運輸逐漸發展的今天,船舶污染公約的修改和制定顯得非常重要,只有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才能切實實現海洋環境的保護。所以,我國一定要不斷完善海面溢油監測系統、完善清污公司的市場機制、對船舶溢油設備的站點進行優化、強化船舶動態跟蹤機制,從而有效的預防船舶污染,實現海洋環境的良好保護。
[1]王紅濤.船舶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視界,2013,33:331.
[2]林穎毅.論船舶污染與海洋環境的關系[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4,06:123-126.
[3]苑寧,陳艷麗.船舶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分析[J].品牌,2015, 0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