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瑛
摘 要: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技術界日益重視教育游戲的開發和運用,教育游戲逐漸在課程教學中得到運用。本文在介紹教育游戲概念的基礎上,回顧了信息技術課程中運用教育游戲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聾校信息技術課程中運用教育游戲的可行性,并基于知識分類原理,分別對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提出了不同的教育游戲應用策略和積極意義。
關鍵詞: 教育游戲 信息技術 聾生
在我國,最新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的理念。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引入合適的教育游戲,能有效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乏味和單調,給聾生提供圖文并茂、人機交互、及時反饋的學習環境,聾生可借助教育游戲平臺模擬真實情景,進行學科知識的探究和應用,有效調動聾生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有助于培養聾生的信息素養與協作精神。
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分析了聾校信息技術課程中運用教育游戲的可行性,并基于知識分類原理,分別對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提出不同的教育游戲應用策略,希望能為相關的實踐與研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議。
一、教育游戲的理論與實踐
關于教育游戲的概念,《中國遠程教育》雜志市場研究室早在2004年“教育游戲產業研究報告”將“教育游戲”定義為能夠培養游戲使用者的知識、技能、智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并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計算機游戲類軟件[1]。
在將教育游戲應用于學科的實踐上,國外起步得較早。他們設計開發并較好地應用各種教育游戲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尤其是美法和日韓等發達國家。在一些國外教育游戲網站上,關于語言學習、數學運算、模擬實驗、拓展思維等的培訓游戲都非常廣泛。近年來國內的教育游戲應用逐漸廣泛:一些教育游戲的專題網站陸續出現,如愛海豚、MaMaGame、游戲學堂等;眾多教育游戲類APP如雨后春筍般涌現:PBSKids、皇帝的一天、Math Easy,等等。
除了面向普通學科的教育外,教育游戲在特殊教育方面也有著較大的潛質。目前,電子白板、網絡輔助教學等新型教育技術已在我國各地聾校教學中得到推廣和應用,教育游戲在聾校數學、語文、語言康復等課程中運用策略的實踐與研究成果陸續出現,2008年由徐州師范大學研發,以訓練聾童語言的教育游戲《妙語快車》已成功開發并陸續在我國多所聾校推廣使用。
二、教育游戲在聾校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積極意義
與普通學校相比,聾校信息技術課程具有無統一的課程設置,無統編規范化教材,教學方法策略靈活多樣等鮮明特點,存在許多需要結合現代教育技術原理加以認識和解決的問題。教育游戲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和手段,在聾生教育領域的優點很多。讓聾生享受游戲的同時又能獲得技能的學習,處于一種享受并歡快的狀態和氛圍之中,全面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2]。
(一)提高聾生持久的學習興趣
教育游戲有著較強的教育性和娛樂性,能夠帶給聾生圖文并茂、人機交互的學習環境,有效地調動其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使他們自主、自愿地進入到學習中,從而保持持久的學習興趣。
(二)有利于拓展聾生的多種思維方式
與健聽生相比,聾生由于聽說功能的損傷,語言發展遲緩,限制了抽象思維的發展。教育游戲能為聾生創建虛擬的學習環境,調動他們除聽覺外的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促進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增強適應能力,以此幫助他們發現、探究多學科知識的構建。
(三)有利于增強聾生交流與合作能力
聾生因為聽力的缺失,對事物的判斷更多地依賴于視覺,久而久之導致缺乏自信,不善于與他人交流合作。不少教育游戲的內容是以團體競賽的形式呈現的,為聾生提供了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有利平臺。在這種形式下,聾生會輕松愉快地和小組其他成員共同協作學習,在合作中產生自信,培養交流與合作能力。
(四)有利于豐富聾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形式
當前聾校信息技術課堂仍著重單方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存在照本宣科、不靈活等問題,不利于培養主動思考問題。教育游戲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和手段,拓展了信息技術課程的資源,拓寬了聾生的學習方式,豐富了教學方式,為聾校的信息技術課堂注入了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三、教育游戲在聾校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實際教學中再好的教育游戲缺少科學的應用方法和具體的應用策略,它的作用也難以發揮出來甚至適得其反。鑒于此,聾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師應該積極尋求合理有效的教育引導對策,將教育游戲中積極的作用加以有效地利用,以此促進聾生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提升。
(一)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分類
遵照學習分類理論的基本原理,對信息技術課程綱要(試行)課程目標進行必要分解,有助于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在全納教育等先進理念的指導下,聾校小學初中等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與普通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已基本相一致。筆者將2012年頒布的《廣東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綱要(試行)課程目標》中與“游戲”有關內容進行了摘錄,按照學習分類有關理論,對這三大類教學目標要求對應的知識屬性進行了初步的整理與分類(見表1)。
表1 廣東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綱要(試行)課程目標中涉及游戲的內容
1.知識與技能目標對應知識點中,以陳述性知識為主、程序性知識為輔。對陳述性知識的掌握,是熟練運用技能的基礎和前提。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習和掌握基礎概念等陳述性知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對應知識點中,以程序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能按照無障礙交流的要求,通過電腦、軟件等各種手段準確表達信息、交流思想,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對應知識點中以陳述性知識為主、程序性知識為輔。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有分析判斷信息的能力服務社會,服從于社會交流、信息流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要求學習者理解和掌握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二)知識分類理論對應用教育游戲的意義
1.知識分類理論有助于正確選擇教育游戲。在教學目標指引下,準確分析教學知識類別屬性,是提高教學設計質量的關鍵。對應用教育游戲而言,熟悉和掌握不同知識點教學策略,則是選用教育游戲,正確使用教育游戲的關鍵所在。
2.知識分類理論有助于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教育游戲。教育游戲只是用于輔助教學的工具,如果不善于結合知識具體類別,科學加以運用,就會造成游戲與教學目標的偏離。
3.知識分類理論有助于正確評價教育游戲。對教育游戲的評價,是困擾教育實踐的一個重大難題。知識分類理論對正確評價和合理運用教育游戲都有著積極作用。
(三)知識分類理論指導下運用教育游戲的策略
1.選取切合教學需要的教育游戲。如何挑選有針對性的教育游戲,是教學中理解和運用教育游戲的關鍵之處。從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來看,目前真正適合信息技術教學的教育游戲并不多。在小學及初中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選擇“掃雷”、“金山打字通”“推箱子”等電子游戲,但這些游戲要么不是專門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而設計的,其作用僅局限于訓練鼠標、鍵盤的操作,要么只是些有利于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發展的益智游戲,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涵蓋并不多,而適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電子游戲就更加匱乏。因此,在聾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選擇切合教學實際需要的教育游戲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教育游戲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應有一定的基本原則,那就是適當、適時、適度。具體而言,應注重圍繞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挑選適當的教學游戲;在教學實施的適當階段運用教育游戲;在教學教學中適度運用教學游戲,決不可本末倒置忽視教學目標,只為教學形式的新穎和多樣,機械地選用教育游戲。
2.配合形象生動的手語展示促進陳述性知識理解。這一策略是指:選用生動活潑,必要時配有手語的教育游戲,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術語、概念、特定細節和元素、分類和類別、原理和通則等陳述性知識的興趣。按照加涅的觀點,學習新的陳述性知識需經過四個階段,新知識通過一些媒介呈現并得到學習者的理解是其中第一個階段。與傳統手段相比,教育游戲形式活潑,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夠成為向學習者呈現新知識的有效媒介。在陳述性知識教學中,引入生動有趣的教育游戲,有助于消除學生學習概念等知識的枯燥感。如對信息技術課程中“剪貼板”、“搜索引擎”等部分較難理解的術語、概念等陳述性知識,可以針對性地增配手語視頻,方便聾生快速理解和掌握。
3.模擬真實環境遷移習得策略。這一策略是指:基于教學目標對認知過程維度的要求,選用與真實社會環境高度接近的教育游戲,模擬真實環境,促進聾生充分利用原有社會生活的經驗,學習和掌握陳述性知識。“要想學習陳述性知識,必須將它與已有知識聯系起來”[3]。聾教育理論證明,聾生在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過程中,更加傾向于從既往的社會經驗中找到聯系后,再逐步用現實生活中經驗與新的知識點產生關聯。因此,聾校信息技術課程陳述性知識教學中,選用的教育游戲應盡可能與現實社會環境相互貼近,避免選用與聾生社會經驗相距較大的游戲環境。
4.模擬練習加深對程序性知識的理解。這一策略是指:適應信息技術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運用教育游戲于實踐操作練習中,提升聾生參與練習的興趣,強化輔助練習的實際效果。在聾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培養和提升聾生信息素養所要求的運用信息工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生成信息、創造信息等能力要求,具有很強的程序性知識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如在輸入法、文字處理、電子表格等課程教學中,可以廣泛運用這一策略,通過游戲化的形式,增強實際操作練習的生動性與高效性。在程序性知識教學中,指導和督促聾生掌握技能,是開展教學的基礎和關鍵。為開發聾生子技能,可以選擇2~3個內容相互關聯、難度循序漸進的游戲,形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有序訓練體系。如在五筆輸入法教學中,可以將知識點分解為鍵盤、字形字根、鍵位、輸入等多個過程,分別交替使用相應的游戲,檢驗聾生技能,提升對程序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5.團隊協作學習合作提高策略。這一策略是指:利用網絡游戲等手段,創造團隊學習的條件,引導和鼓勵聾生共同參與到信息的收集、運用中,強化聾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培養聾生健康身心品質。與普通教育相比,聾校教學普遍采取小班教學的形式,這為開展個別化教學、開展團隊式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在聾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在選用教育游戲后,教師應加強課堂巡查和現場實踐環節的指導,及時指導和糾正聾生精力不集中、沉迷游戲等情況。
6.教學導向引導積極行為策略。這一策略是指在程序性知識教學中,引導聾生增強信息免疫能力,培養正確的信息態度。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可用于教育用途的游戲,往往與其他娛樂性強的普通網絡游戲同時出現在網絡游戲平臺中,容易讓聾生過度沉溺,產生成癮依賴癥狀。在具體知識點教學中,授課教師需注意游戲運營環境的可控性,避免聾生接觸與教育教學目的無關的打怪、賽車等無關游戲。
四、結語
將教育游戲合理、靈活地應用于聾校信息技術課程中,實現“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是教學的理想狀態。尚俊杰等指出,目前在實踐應用上面臨的困難表現在人為方面[4]。信息技術教師應進一步反思教育性與游戲性的融合,在知識分類理論指導下選用合適的教學手段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服務,增強課堂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提高聾生的信息素養。
參考文獻:
[1]《中國遠程教育》雜志市場研究室.教育游戲產業研究報告[J].中國遠程教育,2004(22):44-47.
[2]代志明.游戲化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6):250.
[3]P.L.史密斯,T.J.雷根.教學設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25.
[4]尚俊杰,莊紹勇,蔣宇.教育游戲面臨的三層困難和障礙—再論發展輕游戲的必要性[J].電化教育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