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平++++鄭亦達
摘 要: 為進一步促進中小學生抗戰精神教育事業發展,本文通過對樂清市中小學生抗戰精神教育工作發展現狀、工作方法和組織流程的全面分析,提出四條建議:提高對抗戰歷史的認知程度;在組織抗戰教育形式上力求多樣;加強對抗戰文化教育資金的投入力度;注重抗戰文化的宣傳方式和效果。
關鍵詞: 中小學生 抗戰精神 教育工作
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的座談會上,對抗戰精神做出了鮮明的闡釋。它誕生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烽火硝煙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隨著時間的消逝,那一段屈辱和榮譽交織的歷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是抗戰的歷史無論如何不應被后人忘記。2015年9月3日,國家通過舉行抗戰勝利紀念日首都大閱兵的方式,提醒我們勿忘國恥,抗戰給后人留下的抗戰精神,應該大力弘揚,因為它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自信和自尊,還有面對未來的勇氣。
中小學校是開展抗戰文化的主陣地,抗戰精神教育的缺失已成為人們高度關注、高度敏感的問題。為了了解樂清市中小學生抗戰精神教育情況,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對相關學??箲鹁窠逃闆r開展實地調查,找出存在的問題,同時結合全國其他地區的政策和經驗,提出具體建議和可行性措施,分析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樂清中小學校開展抗戰精神教育發展現狀
樂清作為浙南老革命根據地之一,在樂清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先烈們為國家的解放事業付出生命時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如永樂總隊紀念館、南塘革命烈士紀念館、雁蕩山革命烈士陵園等。在那里看到的是先烈與敵人殊死搏斗時展現出來的抗戰精神真實再現,在讓我們感到震撼的同時,是開展抗戰精神教育的良好場所。
目前,樂清市中小學校開展抗戰精神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舉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征文比賽;組織學唱抗戰歌曲、觀看優秀抗戰影片;開展主題班會朗讀革命經典、抗戰詩歌朗誦會;舉辦“中國夢,我的夢——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黑板報比賽等。
(一)問卷調查結果
通過派發問卷填寫,并當場收回的形式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收回率100%。以下是學生問卷的具體情況:
從圖一可以看出,課外時間主要內容以娛樂為主,上網沖浪的學生占32%,玩電腦游戲的學生則達到了63%,而了解抗戰文化的學生僅有2%。
從圖二可以看出,對抗戰歷史的了解,學生的了解程度不一樣,僅有15%的學生非常了解抗戰歷史,36%的學生只知道一些有關抗戰的知識,而不了解抗戰歷史的學生接近總人數的一半。
從圖三可以看出,對抗戰文化的了解主要來源于課外,平時課堂和學校宣傳占比較少,分別為18%和10%,通過書籍報刊了解的學生有21%,大部分學生是通過電視網絡了解的,比例達到51%。
從圖四可以看出,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抗戰文化活動集中在校內,參加過大合唱和觀看抗戰影片的學生人數最多占57%,而參觀過抗戰紀念館的學生只有9%,還有5%的學生由于其他原因沒有參加過任何活動。
從圖五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都缺乏對抗戰文化的興趣關注,有高達64%的學生對抗戰文化的興趣基本沒有,而感興趣和興趣不大的人數基本持平,分別為23%和22%。
從圖六可以看出,雖然認為抗戰精神完全過時的學生有13%,但32%的學生只是覺得大部分過時了,可喜的是有55%的學生表示抗戰精神永不過時。
從圖七可以看出,參加過學校抗戰文化的大部分學生都從中收獲頗豐,不僅了解了抗戰歷史,還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今后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更有勇氣面對,僅有2%的學生由于沒有參加過此類活動,體會不深。
從圖八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中國抗戰歷史還有一定了解,但是對于本地區的抗戰歷史基本不了解,僅有2%的學生聽家里的老人們講起過才回答出來,充分暴露出當地抗戰文化教育的缺失。
從圖九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的建議主要集中在宣傳形式和次數上,凸顯宣傳力度還需要加大,有81%的學生希望在宣傳內容上照顧到不同年級,還有73%的學生要求增加開展活動的次數。
(二)調查訪談結果
為了了解更多信息,提高此次調查的真實性,我走訪了一所學校的校長、兩個班級的班主任和當地教育局副局長。通過對柳市鎮第七小學黃校長的采訪,他告訴我,考慮到學校老師、抗戰文化教材和活動經費比較緊缺等問題,再加上教育部門的支持力度不夠,這些都是導致抗戰精神教育活動無法正常開展的主要原因。采訪兩位班主任時,都反映同樣一個問題,就是學校在開展抗戰精神教育方面不積極主動作為,開展宣傳活動只為應付,走過場,下面的只能是干著急,沒有辦法開展教育。采訪樂清市教育局的葉副局長時,我將這些問題統一整理并向他反映,他表示,現在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下一步將加強抗戰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并聯合有關部門編寫相應抗戰精神教育讀本,加大宣傳力度,切實把這項事關民族興衰的育人工程重視起來。
二、樂清中小學校開展抗戰精神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樂清市擁有良好的抗戰文化資源,但從調查后的分析來看,當地中小學抗戰精神教育開展得并不是特別好,還存在以下諸多問題:
(一)對抗戰歷史的認識太過于片面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大多數學生認為中日戰爭不過是由一條鐵道引發的八年抗戰,其原因很簡單,就像小孩子吵架一樣,無聊得很。對當地抗戰歷史了解程度不夠,尤其是一些學生,甚至連樂清第一次遭受日軍飛機轟炸、樂清陸地境域第一次被日軍入侵、日軍全部撤離樂清縣境等重大事件都沒聽說過。由此可見,樂清市的抗戰文化普及程度低,中小學生對抗戰歷史的認識普遍不足。
(二)對接受抗戰精神教育的興趣缺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部分學生的思想發生改變,上網沖浪、玩電腦游戲已成為學生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學生對過去歷史沒有興趣關注,不愿花時間了解抗戰文化,他們認為那些東西已經過時了。
(三)抗戰精神教育方式太過于單一
雖然樂清市的抗戰歷史悠久,但由于學校方面考慮到師資和經費比較缺乏、抗戰文化教材稀缺及時間受限和活動帶來安全因素等問題,無論是在課堂內還是課外活動時間,樂清市各中小學校開展抗戰精神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低,次數相對較少,取得實際效果大打折扣,沒有真正普及到每一個中小學生。
(四)對抗戰精神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通過調查采訪,綜合分析認為樂清市的抗戰精神教育之所以發展不好,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地教育部門對這項工作的重視不夠,工作力度不大,宣傳過于死板,時間久了,學生習以為常。調查中發現,如果宣傳方式千篇一律,組織者根本達不到舉辦活動的目的,反而使參與者產生厭倦,使抗戰精神教育多數只是走過場,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三、對樂清市抗戰精神教育發展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提高對抗戰歷史的認知程度
抗戰文化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當地教育部門要把它當成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對待,編寫學生課本大綱時有所側重。例如:在語文、歷史、思想品德等科目中,適當增加抗戰文化教育內容和比例,引導學生學習抗戰文化,提高對抗戰歷史的認知水平,繼承抗戰精神,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在年輕一代中傳承下去。
(二)在組織抗戰教育形式上力求多樣
要充分運用好當地良好的抗戰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抗戰文化的魅力,提高學生對抗戰文化的興趣,讓他們真正想了解抗戰歷史。例如:創作和拍攝一批高質量的、受兒童青睞的抗戰經典動畫片;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聽抗戰老兵講述抗戰故事;舉辦夏令營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先烈們生活和戰斗過的地方體驗和感受等。
(三)加強對抗戰文化教育資金的投入力度
學校要與教育部門建立聯系協調機制,因為抗戰文化教育是一項龐大的育人工程,離不開教育部門的支持,包括積極的政策向導、充足的財力保障和廣泛的社會動員。例如:建議設立樂清市抗戰文化教育專項資金,加大對抗戰文化教育資金投入力度,保證抗戰教育活動順利開展。
(四)注重抗戰文化的宣傳方式和效果
在宣傳過程中,側重點是要結合當地抗戰文化資源,目的是讓更多學生了解抗戰文化、知道抗戰文化的精神內涵。同時,在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的基礎上,考慮學生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面對不同年齡段學生采取不同宣傳方式,從而達到應有的效果。例如:編寫符合各年齡段學生的抗戰文化讀本,使抗戰文化學習變得系統性、長期性;對小學生宣傳要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而對中學生則可以進行詳細深入的宣傳。
四、結語
通過此次對家鄉抗戰教育情況的調查,從調查結果中看到了許多問題。如:可以看出學生對抗戰歷史的了解并不全面,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學校遇到了資金、時間、安全等方面的瓶頸制約,急需解決;教育部門缺乏創新的宣傳方式是個很大問題,應該認真調整思路,創新思維方法,結合全國其他地區的政策和經驗制訂可行性方案,促進家鄉抗戰精神教育事業發展。
面對國家精神文化軟實力的弱化,我認為對年輕一代的抗戰精神教育已經迫在眉睫,事關整個民族的尊嚴。我呼吁教育部門應當立即開展廣泛的、深入的宣傳,充分利用各方面抗戰文化資源,提高宣傳實效,開展文化革命和教育革命活動,力爭讓他們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同時最重要的是繼承和發揚抗戰精神,通過不斷努力學習,堅定報效國家的理想信念。習主席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相信只要積極引導年輕一代把個人夢與國家夢緊密聯系起來,那么我們就能早日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04.
[2]肖芳,顏清.弘揚抗戰精神及對實現中國夢的當代價值[J].池州學院學報,2015,第29卷(5).
[3]王英,肖立新,牛偉.基于“三史育人”視角談高校弘揚抗戰精神的路徑選擇[J].高教學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