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蕾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這些都要求我們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造就大批創新型人才、提高全民素質奠定基礎。初中學生天性好奇、愛動,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具有發明創造的潛能。作為教師,我們應善于發現、保護、調動、開發學生的這一潛能,使創新真正成為學生終生受益的能力,并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一、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
教師要加強學習,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思維方式,摒棄傳統的學生觀、質量觀,以培養高素質、有創新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代替過去只強調學習成績的應試教育質量觀,強調創新教學的整體功能,突出構成整體的各個要素的相互作用,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運用表情、肢體動作等行為語言,如微笑、傾聽、愛撫、生物模擬、手勢等,拉近學生與自己的距離,使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學習。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鼓勵學生,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
二、鼓勵學生質疑,強化創造性思維意識
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進行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制造矛盾,設問激疑,強化學生思維,以利解決問題。例如,在講“生態系統”的成分時,可引導學生觀察“池塘生態系統圖”,向學生提出“生態系統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將會出現什么后果”等問題,這些問題看起來很小,卻能小中見大,使學生從無疑中生疑、知疑,達到小疑有小進,大疑有大進,久而久之,必然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1.通過聯想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聯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關的事物的思維活動。聯想雖然并不能直接產生有創新價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卻能夠為產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維活動提供一定的基礎。通過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強制聯想可找到實現預期目標的途徑。聯想的主要類型有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
2.通過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也稱擴散思維、輻射思維、求異思維,是指在思維過程中,不拘泥于一點或一條線索,而是從已有信息出發,盡可能向各個方向擴展,不受已知的或現存的方式、方法、法規、范疇的約束,并且從這種擴散、輻射和求異的思考中,求得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衍生出多種不同的結果。發散思維可以使人思路活躍、思維敏捷、辦法多而新穎,能提出大量可供選擇的方案、辦法和建議,特別能提出一些別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鮮見解,使問題奇跡般地得到解決。在生物教學中,發散思維訓練的主要內容有擴散列舉、同解變型、引申發揮等。
三、教學中注意為學生創造聯想條件和縱向、橫向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多設疑、多提問,培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多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來培養學生思維的自覺性;多開展討論,讓學生發表各種見解,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創造性;采用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的方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從不同學習角度對問題加以綜合分析,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綜合性,逐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科學上的發明創造與想象力是分不開的。飛機的設計受到鳥和蜻蜓的啟發,潛艇的制造模仿了鯨類體形,這些都證明了在生物科學中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想象力是創造思維的核心,是創造的源泉。作為教師要在這方面多下點工夫。
逆向思維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將通??紤]問題的思路反轉過來,以背逆常規、常理、常識的方式,出奇制勝地找到解決問題良策的一種思維方法。逆向思維的形式主要有逆向反轉、背逆常、重點轉移等。
四、努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積極鼓勵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心里應裝著學生,教學活動也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并實現最優化,從而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格局。在此基礎上,教師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想方設法讓學生放得開、不拘謹,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對生物知識原理、生物現象、實驗觀察操作等的看法、體會、疑惑,哪怕是錯誤的,教師都不能輕易地否定學生,而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使學生從觀察、描述、分析、理解生物學基本概念、現象、實驗等過程中得到成功的快樂,從教師給予的表揚中增強自信。這樣,不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使學生把一開始的生物學習興趣變成了日后繼續學習的動力。
總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因此活動形式應該具有多樣性,教師應該具備淵博的知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作為教師,應把握教材,更加深入鉆研教材,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推進課改,在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