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張璀琳
與愛同行
——記沈陽市鐵西區春暉學校邱岳虹老師
特約記者:張璀琳


沈陽市鐵西區春暉學校是一所特殊學校。這里有一群特殊的學生,也有一群特別有愛心的老師。
邱岳虹是八年一班的班主任。班里有12個學生,其中自閉癥6人,腦癱3人,智障2人(唐氏1人,唐氏也屬于智力低下)。12個學生中,輕度殘障3人,中度3人,重度6人。
2005年春,邱老師認識了蘇潔校長。蘇校長看中了邱老師,希望她能到春暉學校工作。蘇校長說,邱老師是她夢寐以求的音樂治療師。這話,讓邱老師感到既興奮又有壓力。近二十年來,邱老師一直在普通學校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她來說,特殊教育是一個空白。然而,蘇校長一次次地邀請,讓她改變了主意。2005年9月,邱老師來到春暉學校,開始了教育生涯的新篇章。
蘇校長對邱老師的職業定位,不僅要承擔“唱游與律動”的學科教學,還要構建起培智學校“音樂治療的課程體系及訓練康復模式”。通過學校引薦,邱老師結識了中國首位音樂治療師陳婉教授,并虛心學習,自己還成為中國音樂治療學會會員。面對自閉癥學生的癲狂、智障學生的木訥,以及腦癱學生的無助,邱老師在想,如何用音樂給孩子注入生命,搭建起同外界溝通的橋梁,插上適應生活的翅膀。從未接觸過特殊教育的邱老師,潛下心來學習特教理論和音樂治療知識。很快,她就掌握了三類兒童的認知特點、情感特點和學習特點,找到了音樂與康復的結合點。邱老師運用奧爾夫教學法和音樂治療法,不斷提高智障兒童的專注力。教學中,她用音樂活動增強腦癱兒童的言語及溝通技能,用舒緩的音樂配合肢體動作來安撫自閉癥兒童的焦躁情緒,用敲擊樂器替代自我刺激和刻板行為……面對康復中遇到的問題,邱老師開始了科研課題實驗,成為市級課題《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教育中的作用》的主持人,還是已經驗收的1個國家級、4個省級課題的科研骨干。教學實踐,也讓邱老師收獲滿滿:2節國家級優秀課,4篇國家級優秀論文,5篇省級優秀論文,還有1篇教學設計被錄入《中小學優秀教學設計與案例》一書……望著榮譽證書,邱老師深感欣慰。她感謝蘇校長將自己領入特殊教育這片天地,以此豐盈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在春暉學校,邱老師做了十年班主任,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在普通學校,很少有音樂教師擔任班主任的,邱老師也從沒有過這方面的思想準備。然而,蘇校長說,只有做了班主任,才能真正走進特殊家庭,了解特殊兒童,開出教育配方。于是,邱老師又在思考:一個班級的學習狀態會給特殊兒童及家庭帶來什么。看到家長因孩子病情而對生活失去信心,邱老師意識到特殊教育任重而道遠。從改變孩子入手,要讓家長看到希望,邱老師給孩子制定了生活技能小目標,并付諸實踐。從入校適應到獨立背書包,再到穿衣服、有序站排……邱老師耐心訓練,培養孩子聽指令,提高注意力。邱老師召開家長會,交流教育心得,還在假期和家長一起帶孩子游玩,使家長不再孤獨。邱老師將音樂游戲治療帶到班級管理中,經過三年,學生由當初上臺表演須家長幫扶,成長為獨立演出。看到孩子自如的表演,家長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這也和邱老師的付出分不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邱老師被評為沈陽市名師,鐵西區首席教師、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
“作為特教教師,我們不僅要承擔教育、康復的職業責任,更要承擔起構筑扶殘助殘氛圍的社會責任。”邱老師組建了豎笛、口風琴、打擊樂器隊,研究特殊兒童學習樂器的方法,反復指導、強化訓練,僅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孩子們就能演奏耳熟能詳的小樂曲。邱老師帶領孩子走向社會,參加各類文藝匯演,給社會展示了不一樣的精彩。看到人們的目光從歧視到憐憫再到尊重,邱老師的心里特別欣慰。2010年,邱老師受市教研室委派送教下鄉,來到新民特殊教育學校現場授課。農村學校的老師,在艱苦的環境里堅持育人,這使邱老師深受感動,也堅定她幫助更多的老師提高專業水平,讓更多的孩子受益。另外,邱老師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假期送教上門,家長培訓,帶出了七名音樂治療師。在沈陽市特殊教育崗位任職資格培訓中,邱老師還上了一次唱游觀摩課,為特教同仁引路。
特教經歷,讓邱老師體驗到了另一種教育的本真與幸福,也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她慶幸自己的選擇,也會繼續走下去,在特教之路上鉆研、探索,無怨無悔。
編輯/黃書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