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第二十中學高三(11)班 李天慧
弘揚體育精神
沈陽市第二十中學高三(11)班 李天慧

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是綜合國力提升和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體現,如何進一步實現我國向體育強國發展的轉變?我認為應該從提升全民體育發展程度做起。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為新中國體育工作題寫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2個大字,一改我國體育教育“打打球”“玩一玩”的局面。從此,我國走向了“體育大國”之路。系統的體育教育、組織和訓練體系,讓體育英才脫穎而出,我們在奧運五環下碩果累累,充分彰顯了“體育大國“的實力。從申奧成功到組辦奧運會,全國人民以“體育大國”的實力為榮,也激發了國人更深層次的思考,獎牌的數量并沒有改變大家“亞健康”存在的現狀,發展體育運動,全民健身,才能真正增強人民體質。真正貫徹“教育之效,在于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的方針,從而促進國人的全面發展,增強國力。
《詩經》有云“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借鑒廣取、師人制以夷制夷是我們更強、更進步的唯一捷徑。為籌辦奧運會,我國興建了有史以來最完善的體育設施。賽事結束后,這些體育設施若能更好地為全民健身服務,不但會促進全民健身,完善基礎體育設施與服務,更讓我們的體育事業獲得新突破。在發達國家,在體育資源不斷豐富的今天,免費為青少年提供體育鍛煉的機會,也是加大體育投入的良好舉措。
“授人魚,不如授人漁。”我們深入研究后發現,學生為了體育成績在鍛煉,老年人為多走步數傷到了膝蓋……所以,從小學開始,體育課加上運動理論、宣傳理性健身等,將樹立健康的運動理念意識,激發全民健身額的真正活力。
隨著全民體育發展程度的提升,輔之以基礎體育設施與服務的完善、精英體育質量的強化,實現全民皆兵,富強國民,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轉變也指日可待。
(指導教師:范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