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維莉
別總想的那么“壞”
記者 趙維莉


越到緊張的時候,越有一種非常糟糕的預感,總感覺自己要“倒大霉”,而且還非常相信自己的直覺,這樣的直覺讓自己很焦慮,飯吃不下,覺睡不好,整個人都變得無精打采,仿佛離了水的魚……這到底是怎么了?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放假了,可是高二女生蘭心卻越來越憔悴了,是因為學習壓力太大了嗎?原來自從進入12月,蘭心就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常常在睡夢中就驚醒了,因為她不是夢到考場上老師發下來的卷子,所有的題目自己都不會,就是考試之后發成績,自己一路紅燈高掛,成績很可憐……天天復習的時候,自己也很難投入。
“白天復習的時候,我就會拼命地想,我昨晚做夢都夢見什么題了,然后我不會做的是啥,越想越覺得自己的腦袋像漿糊!”蘭心也知道,自己可能是考前壓力大,不應該想太多,按部就班好好復習就好,但是腦子就如脫韁的野馬,根本不受自己的控制,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個奇怪的怪圈,也不讓自己想,卻想的越多,結果壓力也越來越大,飯吃不下,覺睡不著,整個人就干熬著,白天無精打采,晚上閉眼之后就驚醒,這么下去別說學習了,連正常的生活也要被影響了。
我們仿佛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對一些重大事件時,總會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讓自己開始變得急躁,其實這是焦慮癥的表現。焦慮癥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礙,大家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緊張而害怕,擔心影響自己的學習生活,只要學會自我調節,找到正確疏導的方法,就可以改變這一現狀。
當我們遇到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或者改變時,難免會有想法,比如說要和陌生人交流,會擔心自己把氣氛搞砸;周末要去游玩,卻開始擔心會下雨;剛剛入冬,就在擔心自己會不會感冒、影響學習……這樣帶著預見式的思維模式搞的自己要發瘋,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擔心什么、害怕什么,這就是典型的心理焦慮。這樣的焦慮狀態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解,會慢慢地變成一種常態,變成一種習慣性、強迫性的焦慮,時間久了就是焦慮癥。
正常來說,焦慮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但是如果嚴重到焦慮癥就值得我們關注了。通常來說,當你總是無緣無故、沒有明確內容和多想的焦慮緊張,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總是有著壞的打算,總感覺有威脅時,你就要當心了,很可能就是焦慮癥在慢慢侵蝕你,如果不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當事人要長期處在焦慮狀態中。
不妄圖掌控未來
對于未來,我們都是一樣的,不能掌控只能期待,所以焦慮會給你帶來一種幻覺,總是讓自己處在一個不安全的狀態,時時與恐懼做斗爭,有一種杞人憂天的成就感,仿佛自己是先知,就是我預想到最不好的事情,然后有所準備,將來發生時我就很少受傷害。這樣的想法也許有道理,但焦慮只會累加,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只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懷疑、更多的壓力。而解決問題的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到制造焦慮的根源。
首先,遇到事情的時候,自己別慌亂,要告訴自己過多的想法是對事情的進展毫無益處的,尤其是消極的想法只會阻礙事情的發展,影響自己的情緒,要逐步放開被迫害的想法,不再把自己當作受害者。
用積極的態度做好每件事
然后要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去面對未來,勇敢地面對生活,去改變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從所謂的預言中走出來,不“恐嚇”自己,也不讓自己去多想還未發生的事情,當預言家,讓那個事情順其自然地發生,鼓勵自己用最積極的姿態做好每件事。
當自己陷入焦慮狀態時,可以自我鼓勵,多和自己談談心,因為自己的聲音對自己是最有效的鎮靜劑,給你本人安全感。同時可以調節自己的緊張情緒,自由地表達自己,不擔心被打斷、被否定,在這個抒發的過程中,會逐漸卸掉自己的心理包袱達到一個更好的平衡狀態,疏導內心的混亂和矛盾。
還要注意多保持正常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自己每天有一個飽滿的精神狀態。讓自己變得自信起來,不要在事情未發生時就開始否定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
當感覺自己緊張時,要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去胡思亂想,甚至從事一項讓自己感覺疲累的工作或運動,都是非常好的方法。而焦慮會讓很多人很難入睡,或從夢中驚醒,所以要進行自我暗示催眠,或是用手舉書本讀,這個方法也可以促使自己入睡。當然睡前喝一杯牛奶也是非常好的助眠方法。還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對抗焦慮也十分有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