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本刊記者 楊宇勃(發自安徽亳州)
藥品采購環節的隱秘利益鏈
文/圖_本刊記者 楊宇勃(發自安徽亳州)

近年來,發生在藥品采購領域的醫療腐敗案件層出不窮,對于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爭論也從未平息,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要求國家考慮取消現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的呼聲。在本刊記者采訪期間,一些從事藥品銷售的賣家坦言,當前以省區市為單位的招標采購是藥品價格虛高的主要根源,不少醫院“越招標,藥價越高”,有些藥價甚至飆升十多倍。
從目前國內發生在醫療器械采購領域的腐敗問題來看,集中招標不但不能避免藥品、器械高價,這種藥品采購模式反而成為醫療腐敗滋生的溫床。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當地好幾家公立醫院的院長因為醫療腐敗被調查,“好幾家醫院現在還沒有院長,院長都被抓了。”
向醫生行賄,讓其優先開具自己代理的藥品的處方,成為不少藥品代理采取的重要手段。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本刊記者,在當地查辦的涉及醫療系統貪污腐敗的案子中,僅2014年就有12件,涉案13人,其中有醫院院長、主持工作的副院長、醫院基建辦副主任、部分醫院科室以及醫療器械采購公司業務員,等等。據本刊記者了解,這12起案件分別涉及醫院工程建設、醫藥器械購銷、費用收支,其中,醫藥器械購銷領域的腐敗就高達6起,占全年查處醫療系統涉腐案件數量的50%,其中,某縣醫院院長在醫藥購銷案中涉案金額竟高達千萬元以上。
“涉及的面比較廣,比如骨科,換一塊醫用鋼板,國產和進口的價格差別很大,而在手術期間,使用哪款材質就有門道了,一些醫藥器械供貨商就會大肆行賄。我們這兒衛生局局長、副局長以及幾個醫院的院長都被拿下了。”一位辦案人員告訴本刊記者,幾起案情的突破都是先從供貨商開始的,然后順藤摸瓜。
記者發現,2016年8月下旬,安慶市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安徽省衛計委應急辦主任羅要武(正處級)決定逮捕。而據悉,2016年以來,安徽省衛生系統頗不平靜。從1月至3月,安徽衛生系統已有至少11人被查,其中10人在3月份先后被立案偵查。多名公立醫院院長及醫保、醫藥系統官員涉賄。
2014年,安徽省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醫療衛生領域貪污賄賂犯罪案件108件123人,其中院長16人、副院長6人,個別地市甚至出現絕大部分二甲以上公立醫院都有相關人員被查處的“塌方式”腐敗。其中,醫院院長貪腐亦主要發生在藥品采購、醫療器械采購、基建工程三個環節。
“在一些地方,要想把藥送到醫院里面,肯定得和領導搞好關系。”一位熟悉藥品采購的內部人士袁某告訴本刊記者,醫藥公司的代理們通過行賄將藥品送到醫院內部,在醫院供應一段時間后,會人為地斷貨,然后將這些人為斷貨的藥物分送到醫院附近的藥店銷售,他們給藥店一般提成20%左右,有的代理甚至選定一家藥店獨家銷售。然后,他們通過行賄醫院科室大夫,令其多開在醫院已經斷貨且在醫院附近某家藥店或者某幾家藥店能買到的藥品。“患者拿到處方肯定能在醫院附近的藥店買到,有的大夫甚至會直接告訴患者這種藥在哪家藥店能夠買到,其實這里面就存在利益輸送。”
袁某坦言,“國家規定,購買處方藥時,必須要有相關資質的醫生出具的處方,否則不能購買。這樣一來,向醫生行賄,讓其優先開具自己代理的藥品的處方,成為不少藥品代理采取的重要手段。”采訪期間,一位患者來到袁某的藥店買藥,結果袁某的藥店沒有這種藥物,“這種藥品就是我說的被醫院附近藥店壟斷了的藥品,其他藥店里是沒有賣的。”
從現實情況來看,在有關藥品、器械招標過程中仍然存在問題,拿“回扣”幾乎成了醫療行業的“潛規則”。
“如今,藥品招標采購在全國醫院都很普遍,但是不少藥品越招標,其藥價越高,為什么臨床藥品昂貴?就是因為其中有提成,其實藥品的成本在藥品價格中所占的比重不高。”袁某表示,要把藥品送到醫院是要通過招標的,這樣一來,各地的藥品代理就需要攻克醫院的藥品采購部門這一關。
國家規定,藥品生產企業不能直接將藥品供給終端市場,所以要通過中間環節(藥品批發企業)銷售藥品。有的廠家為了便于管理,會在各地設置一級代理和二級分銷,等等,這樣廠家就只需要向一級代理供貨,二級分銷商從一級代理處拿貨,由藥品代理負責某個區域的藥品銷售。據悉,代理中最高級的一般是大區經理,大區經理下面是地區經理,地區經理下面就是和醫生直接打交道的業務經理,大區經理主要負責招標,讓自己的產品進入醫院,地區經理和業務經理則是負責維系與醫院、醫生的關系,“想盡辦法讓他們開自己的藥。”
2015年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正式將公立醫院藥品招標采購工作納入國家統一方案體系,作為被國家定調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這份歷經多部門多次討論和征求意見的“高規格”文件,寄希望于“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從而“加快公立醫院改革”。
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藥品、器械招標過程中仍然存在問題,拿“回扣”幾乎成了醫療行業的“潛規則”。據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近幾年來,招投標過程中,要由政府采購中心統一采購,醫院方通常會組織參觀、考察部門供貨單位,有的供貨單位會通過賄賂等手段與醫院相關領導達成購銷意愿,然后通過醫院相關領導安排,醫院根據內定產品設置技術參數,交由招標代理機構量身定做標書,一些供貨方甚至和醫院串通,采用圍標、串標等方式以提高中標的可能性。

“即使中了標,后期的公關費用仍然不能少,從醫院分管院長一直到臨床醫生,都要打點,否則醫院可能很快就不進中標的低價藥。”對此,一位從事藥品經銷的人士無奈地告訴記者,曾任南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任的徐康康,因手握各種藥品進入醫院的預審大權,加上他又兼任醫院藥事委員會副主任,所以對醫院采購藥品具有相當的話語權,成了醫藥代理公關的重點,此后,徐康康因犯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
“查也是抽查,而且是一部分,質量問題最多的是性藥以及減肥藥,如果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很多都是假的。”
“醫療器械比藥材更亂,醫療器械的質量問題很難甄別,不過現在相對以前要正規多了。”袁某告訴本刊記者,一些醫用衛生材料有沒有消毒很少有人去查,“查也是抽查,而且是一部分,質量問題最多的是性藥以及減肥藥,如果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很多都是假的。”
安徽亳州是我國著名的“藥都”,作為華佗故鄉的亳州以中藥材的購銷聞名全國,這里的中藥材年交易額可達220億元,約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5。其中,中藥材飲片年生產能力35萬~40萬噸,約占全國的30%。
采訪期間,本刊記者來到亳州最大的中藥材市場——中國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了解情況,一位當地人告訴記者,亳州以及周邊城市大多數農民都在種植中藥材,“這些年亳州的藥材十分正規,而且品質相當不錯,政府對這塊的管理很嚴格。”但本刊記者發現,在藥品采購方面,亳州依然有部分官員被調查處分,安徽省委第二巡視組向亳州市反饋巡視情況時也提到“藥品監督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易發多發”。
距離亳州一個多小時車程的阜陽市太和縣以銷售西藥聞名全國,其與國內4000多個醫藥廠家有業務來往,是在全國規模較大的醫藥交易市場,銷售范圍覆蓋全國,已經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醫藥購銷規模。本刊記者來到太和最大藥品銷售市場采訪,沿著馬路兩邊分別有五家藥品展區。據悉,太和的藥材市場已有一二十年經營歷史。
“你需要什么藥可以告訴我,我找生產企業幫你生產,同一種藥品,產地大不一樣。比如青霉素,如果你要便宜點的,那就可以找我們當地產。”楊某是太和縣當地生產藥品的個體老板,本刊記者以從外省來到太和采購藥材的藥商身份與其攀談。當詢問質量怎么樣時,對方表示:“只要價格足,質量肯定沒問題;如果價格太低,那肯定就……你無論要什么藥,我都能幫你配齊,你要什么規格的,我也可以幫你重新包裝,質量肯定沒問題,這里面水比較深,你到了藥材市場后只看不說就行。”
“我們家主要做合劑,但是我們和不同的藥品生產商都有聯系,幾乎所有藥都可以搞到手。”楊某表示,同一種藥品產地不同,價格就不一樣,他可以幫忙聯系采購藥品,“至于藥效我就不清楚,但是肯定是經過國家批準生產的,因為目前假藥還是比較多的,主要集中在保健品領域。”當記者詢問怎么能將藥品送進醫院時,楊某說:“花錢買通大夫,或者給些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