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發自湖南長沙)
整形美容背后看不見的風險
文_本刊記者(發自湖南長沙)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個人形象成為大眾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的整形美容業在近年來飛速發展。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內地已有包括整形門診、綜合性整形科室、整形醫院等不同性質的整形機構超過34000家,相關行業人員已達20余萬,年總營業收入逾150億元。
然而伴隨著整形美容業的井噴式發展,整形美容也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平均每年因整形而投訴的案件近2萬起。中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孫隆椿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等單位舉辦的“健康整形、理性擇醫”研討會上曾透露:“目前仍有一些整形機構未獲得衛生部門的行政許可和在工商部門注冊,產品也未在藥監部門備案,屬于典型的‘三無’整形黑場所?!?/p>
李艾美從進整形醫院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軌跡就被徹底改變了。
2014年7月26日,李艾美(化名)陪朋友前往長沙的一家美容整形醫院做祛斑美容。等候閨蜜期間,在美容顧問的“熱情建議”下,她支付了5萬元做了自體脂肪填充手術。結果術后不久,李艾美就出現身體不適,目前左半身癱瘓,右眼失明。李艾美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其實我去的時候并沒有美容整形的打算,那時剛離婚不久,美容顧問說這個手術零風險而且可以美白,我一方面想再漂亮一點,希望跟前夫復婚;另一方面那時自己經濟條件比較寬裕。”然而,正是當時的一念之差,李艾美不得不面對與原來完全不同的人生。
李艾美的家在郴州,產業頗大,她在當地一所中學負責教務工作,下班時間負責管理家族名下的一家KTV,僅這部分收入一年就上百萬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曾一度哽咽:“我原來的生活不是這樣的,我以前經常出國旅游,三亞住海景套房,一晚房費6000元。平常出差,非五星級酒店不住?!?/p>
手術失敗后,李艾美先后在郴州、長沙、北京多地進行治療,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自己的事業及父母的事業都因為她而受到了極大影響。原本年薪百萬、開豪車、住高檔酒店、光鮮亮麗的白富美,如今卻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為了治療,已經負債百萬,在長沙等待醫院的賠償方案時,一家人竟然只能擠在一間小旅館里。
李艾美告訴本刊記者,自從手術失敗后,她和家人都心力交瘁,根本無法再把心思放在生意上,原本的生活也完全被打亂?!笆中g出現狀況后,我一直都在治療,對于手術失敗的原因卻一直得不到明確的答復。”李艾美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
李艾美手術后被留在留觀室,“沒人管也沒人過問”。待頭痛欲裂、劇烈嘔吐時,醫護人員解釋這是“麻醉反應”。術后次日,李艾美大小便失禁。當天下午6點多,她被緊急送往湖南省人民醫院搶救,李艾美入院時左側肢體活動障礙伴右眼失明。入院診斷失明原因為眼動脈閉塞,繼發性青光眼。出院診斷為:大面積腦梗死、腦栓塞,視網膜中央動脈閉塞。自體脂肪回填術后,右肝囊腫。醫囑建議“轉院后繼續康復治療”。
李艾美告訴本刊記者,在北京治療時,曾有專家告訴她,按常理,這種“小手術”不會出現這種問題。“那位專家懷疑是給我注射脂肪的醫務人員由于操作不當,將脂肪注射進了血管里。”然而這一切只能成為猜測,李艾美對此十分無奈,因為并沒直接證據證實自己的懷疑。
本刊記者問她是否調查過該醫院和執行手術的醫務人員是否有從業資質時,李艾美回答說,醫院沒問題,但那個醫生就不知道了?!爸髦吾t生穿手術服戴口罩,長什么樣都不知道”。截至發稿,李艾美及其家人仍然在與涉事醫院談判,然而李艾美的人生卻再也回不到原點。
與“美容顧問”的不專業比起來,整形醫生的不專業更讓人擔憂。
2016年9月4日至6日,記者前往長沙多家美容整形醫院采訪,期間發現,除了一些比較知名的大型美容整形醫院,長沙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美容醫院(工作室)。與網上高端大氣的宣傳網頁相比,一些整形醫院名不副實。
本刊記者先后走訪了長沙四家美整形醫院等,發現美容整形醫院的客源與通常的醫院相比要少得多,在部分整形美容醫院前來咨詢的人甚至多于直接“就診”的人。
本刊記者還注意到,前往整形美容醫院的人以單獨前往的居多,很少有他人陪同的情況。在長沙美萊醫療美容醫院門前,本刊記者采訪了一位前來咨詢美容事宜的胡女士。胡女士告訴本刊記者,她是經朋友介紹然后在網上和電話中與“美容顧問”溝通后才來的,至于為何不讓家人或朋友陪同,胡女士表示:“還沒有真的決定整形,而且這屬于個人隱私,知道的人越少越好?!?/p>
然而,很多人正是因為熟人推薦加上網絡營銷的誘惑導致盲目信任,加之對整形這種有違傳統觀念的行為難以啟齒,導致不肯讓其他人幫自己“把關”,最終無法有效防范未知的風險。
這種風險除普通的醫療事故以,還存在美容醫院資質是否合格、整形醫生是否有合法的行醫資質、美容顧問的建議是否健康科學以及所用藥物是否達到國家醫藥衛生要求等問題。
本刊記者以為朋友咨詢美容事宜為由與一位美容顧問攀談,期間得知其并非醫療衛生領域的畢業生,而是經美容醫院招聘后的培訓上崗人員。這種現象在其他美容醫院同樣存在。
本刊記者在網上與一家美容醫院的美容顧問“胡老師”咨詢隆鼻方面的微整形手術,在經過短暫的交流后,“胡老師”要求記者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表示要電話交談而不愿再通過聊天窗口與記者對話。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本刊記者:“他們這么做,一方面是怕留下聊天記錄,另一方面是得到顧客的聯系方式后,就可以不定時打給顧客,方便產品推銷。”
與“美容顧問”的不專業比起來,整形醫生的不專業更讓人擔憂。2015年曾有媒體記者臥底長沙的“美容微整形培訓班”,發現在一些所謂的“美容微整形培訓班”中,有些毫無醫療衛生工作經驗的人經過四五天的短暫培訓即可獲得該機構頒發的初級美容師資格證,而這種資格證并不被我國的醫療衛生機構認可。
對于廣大愛美人士來說,愛美本無錯,整形需謹慎。
長沙一家大型整形美容醫院的中層領導張峰(化名)告訴本刊記者:“我國對整容醫師從業資格的管理確實存在一些不完善的部分,但這些年隨著整個行業的不斷發展,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p>
據悉中國整形美容救助與修復基金日前落戶長沙美萊醫療美容醫院,這對整形美容業來說是極大的進步和保障。長沙美萊醫療美容醫院院長王勇介紹,近年來整形美容行業發展迅速,與之相伴隨的整容失敗案例屢見不鮮,愈來愈多的美容事故暴露了當下國內美容業存在的問題。
對此張峰表示:“當前,美容整形業雖然發展很迅速,但是個別機構有些混亂,對于行業的規范管理也需要及時跟進。”而造成這種混亂的原因十分復雜,一是消費者缺乏整形知識,且對自身條件認識不足,一味地追求高于自身條件的手術,甚至模仿“明星臉”整形;另一方面,一些非正規醫療機構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夸大整形實際效果,往往誤導患者,致使患者盲目做出整形決定。
對于當前美容整形業現狀,王勇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過程中要理性看待,樹立正確的美容消費觀,只有謹慎選擇正規的美容機構,才能有效降低醫療風險。
對于整形美容業的亂象,其實國家有關部門早有明確規定。根據規定,只有經過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并且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整形美容醫院才能實施整形手術,同時施術者必須要有“三證”方能上崗,即醫師資格證、醫師執業證、醫療美容主診醫師資格證。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美容市場魚龍混雜,整形醫生良莠不濟,這其中不乏有利益熏心者違法行醫。但相關部門監管是否到位也值得思考,而對于廣大愛美人士來說,愛美本無錯,整形需謹慎。
(特此鳴謝《瀟湘晨報》記者向帥對本文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