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洪霞
(遼陽遼陽灌區管理處,遼寧 遼陽 111000)
?
決策思考
水庫水源安全保障達標存在問題及對策
艾洪霞
(遼陽遼陽灌區管理處,遼寧 遼陽 111000)
目前,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存在著備用水源不完備、水源地基礎設施不健全、安全隱患、安全監控體系不完善、水源地管理存在不明確、不系統的問題。文章通過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根據遼陽市、鞍山市規劃的總體要求,提出了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達標的保護性對策,為保護遼陽市和鞍山市人民群眾身心健康提供基礎保障。
水庫水源地;水源水質;安全保障;保護對策
1.1 水量現狀
1.1.1 供水保證現狀
1.1.2 供水設施完好情況
湯河水庫水源地生活供水的供水設施包括鞍山市湯河水庫水源供水設施、遼陽市湯河水庫水源供水設施、中國石化遼陽分公司湯河水庫水源供水設施。目前3處供水、取水和輸水設施完好。
1.2 水源水質現狀
湯河水庫的3處取水口(遼陽市自來水公司取水口、遼化取水口、鞍山取水口)均位于壩前,且距離較近,因而采用遼陽市自來水公司取水口水質代表幾處取水口水質狀況。根據2015年省水文局對湯河水庫的監測資料,湯河水庫遼陽市自來水公司取水口水質類別在Ⅱ-Ⅲ類之間,水質評價結果詳見表2。
1.3 監控體系狀況
1)飲用水水源地監控體系。湯河水庫管理局于2006年建成了對取水口及重要供水工程設施的24h實時監控系統,2008年對系統進行了更新改造,增加了夜視功能,2011年由水利廳信息中心統一對水庫視頻系統進行了更新改造。現視頻系統有8處視頻點,分別布設在泄洪洞進口閘室、泄洪洞出口閘室、鞍山取水口閘室、遼化取水口閘室、溢洪道閘室上游、溢洪道閘室下游、大壩左端、大壩右端,設備名稱為紅外網絡攝像機,型號為DS-2DF1-713。水源地周邊沒有安裝監控設施。
2)監測機制情況。遼陽市環保局和遼寧省遼陽水文局已對湯河水庫庫區開展了水質監測與評價工作。監測斷面主要有壩前右、取水口、東叉、西叉、湯河東支和西支入庫口、引蘭入湯工程入庫口和炮手溝入庫口等。
目前,只有環保部門每年在湯河水庫取水口開展1次109項水質監測項目(基本項目、補充項目和特定項目)全分析工作。水利系統并未在湯河水庫建設水質自動監測體系。環保部門在湯河水庫建立水質自動監測站1個,位于鞍山取水口附近水域。根據國家環境監測總站的統一要求,采用4h分析一次的頻次,監測數據通過電話線傳送到遼陽市環境監測站,再通過衛星和電話線兩種傳送方式傳送到國家環境監測總站。

表1 湯河水庫供水量、供水城市需水量、需水量滿足情況統計表
3)信息管理和應急監測能力。目前,遼寧省水利系統在湯河水庫水源已具備水量(包括:水位、流速、流量等要素)監測信息的采集和傳輸和分析處理能力;已基本具備水質監測能力,為保障每月監測2次和排查性監測,仍需提高這方面的監測能力,尚不具備水質監測信息的自動傳輸和分析、處理能力。遼寧省遼陽水文局目前僅能完成常規監測項目的實驗室分析。省水環境監測中心應急監測也僅限于常規監測項目的現場監測能力,不具備有機等項目的現場監測能力。
有研究表明,教師的個人知識是一種個人性知識、境遇性知識、實踐性知識、整體性知識和對話性知識[7],它包括群體性顯性知識、群體性隱性知識、個體性顯性知識、個體性隱性知識[1]。從課程論學科角度來看,教師培訓也是一種課程實踐,這一實踐可劃分為目標制定、內容選擇與組織,實施和評價四個環節,基于個人知識視角對此進行分析,我們認為有效教師培訓構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目前,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地在水量方面存在備用水源不完備等問題;水質方面存在水源地基礎設施不健全、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安全監控體系不完善;水源地管理存在不明確、不系統的問題[2]。
2.1 水量達標建設存在問題
1)湯河水庫的輸水工程設計、施工質量存在問題,影響輸水工程正常運行,需進行改造、維修。
2)需確立既經濟又科學合理的備用水源規模和運行維護方式。
3)尚未建立湯河水源地供水范圍內,特殊情況下的區域水資源配置和供水聯合調度方案。
2.2 水質達標建設存在問題
2.2.1 水源地封閉管理
目前湯河水庫一級保護區域尚未完全實施封閉管理;湯河水庫水源保護區內地理界標和警示標志已損壞;遼化取水口和鞍山取水口周邊已實施了隔離防護工程,但輸水洞、大壩、溢洪道周邊并未進行隔離防護。
2.2.2 水源地保護區內區域整治
保護區范圍內仍有入河排污口、垃圾堆放點以及其它一些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保護區內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農藥、化肥使用現象。準保護區內,有對水體產生污染的建設項目,生活垃圾、畜禽糞便等多堆積在河邊或距離河道較近。
2.2.3 水源地保護區交通設施
湯河水庫保護區內并未采取事故環境污染防治措施,遼陽市按照環保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的相關規定,結合湯河水庫實際,經相關部門共同研究設置了交通警示標志,但疏于管理,這些標志已經損壞。

表2 2015年度湯河水庫各監測斷面水質評價結果
2.3 監控體系達標建設存在問題
2.3.1 飲用水水源地全方位監控
湯河水庫水域尚未安裝視頻監控設備。湯河水庫水源目前尚未建立針對水源地安全監控的巡查制度[3]。
2.3.2 信息管理和應急監測能力
為保障每月監測2次和排查性監測,仍需提高相應的監測能力,目前尚不具備水質監測信息的自動傳輸和分析、處理能力,不具備有機等項目的應急監測能力[4]。
2.4 水質監測存在的問題
1)常規監測頻次不足,實驗室現有條件較難滿足大批量樣品的檢測工作。目前,部分監測項目仍采用手工檢測方法,操作繁瑣、費時,隨著水質監測斷面的大幅增加,存在水樣檢測不及時的問題,需要為撫順分局配備能滿足大批量樣品檢測的儀器設備。
2)缺少排查性監測,沒有形成常規性監測和排查性監測相結合的監測機制[5]。
2.5 水源地管理存在的問題
1)由于水源地管理機構設置不健全,人員也沒有明確,沒有相應的固定經費投入。在配備專職人員,落實工作經費方面仍存在任意性問題,沒有明確的規定和管理辦法。
2)監測項目仍采用手工檢測方法,操作繁瑣、費時,較難滿足大批量樣品檢測的需要,需提高監測設備水平。相關監測機構的培訓仍需要進一步加強,以提高監測人員的整體素質、監測能力和水平[6]。
3)目前,湯河水庫水源地尚未建立健全的應對突發事件的人員、物資儲備機制和技術保障體系;未建立定期演練制度,未建立完善、有效的預警機制。
水庫水源安全保障達標建設主要包括水質達標建設、水量保證方案、安全監控體系建設、飲用水水源地綜合管理等內容。具體包括水源地隔離防護工程、保護區封閉管理、保護區內綜合治理、水源地全面監測、警示標志設立、交通設施處置設施、信息系統建設,以及備用水源規劃、巡查制度建設、應急預警制度等措施及對策[7]。
1)加強執法,保障飲用水水源地安全。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是關系到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的大問題,同時也是全民重視的大事情。目前,已經制定和完善飲用水源保護等方面法規和條例,應協調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建設、協同管理,使湯河水庫水源地得到更好的保護。使水源保護措施落到實處。
2)進一步完善部門間協調機制,共同參與水源地管理。以各個部門的飲用水水源地管理職能的清晰界定為基礎,通過聯席會議、定期會晤、構建信息共享平臺等方式,實現承擔飲用水水源地管理職責的各個部門間的信息溝通與協調合作。對于目前已經存在的水利、環保、衛生、林業等部門的管理機構,設立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協調小組,負責協調保護區內不同地區在水源保護中的利益沖突。協調小組由省、市、縣各部門的代表參加,定期舉行聯席會議商討水源保護相關事宜。
3)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監測。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域水量和水質的監測是飲用水水源地管理的重要手段。
水利和環保部門對飲用水水源地的監測力度在逐漸增大,但是監測頻次、監測項目以及監測的覆蓋率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不能完全適應水源地保護、供水安全、監督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應適當加大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能力建設尤其是水利部門的監測機構能力建設的財政投入。
4)健全預警與應急機制,預防為主。每一個飲用水水源地均必須制定預警與應急預案,尤其湯河水庫在承擔著重要的供水任務的情況之下,更應該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的應急能力建設和應急預案的制定。
預案要包括以下水量、水質兩方面內容,如特殊氣候造成的供水不足、突發水污染事故的風險值、影響的類型、范圍與后果與預防措施、不同事件的應急處理方案與分工、給出突發水污染事故責任的確定方法等[8]。
5)構建水源保護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研究湯河水庫飲用水水源區內供水和受水地區水源保護生態補償機制,為構建水源保護生態補償機制提供理論指導與技術支持,特別是補償標準計算技術等關鍵技術。
選擇財政轉移支付、設立水源保護基金等方式實現水源保護生態補償,激勵飲用水水源地上游地區與所在地區進行水源保護。
6)完善信息公開機制與公眾參與機制。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地信息公開機制,多渠道、多種形式向社會公布水源保護信息。
通過宣傳教育提供公眾對水源保護重要性的認識與相關知識的掌握。加強公眾的水源地保護意識,使更多的從了解、關心、關注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監督各項建設工作的開展,同時使每一個人都成為保護者。
7)加強基礎科研工作,推廣先進的生態治理工程。進一步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目前存在各類污染問題的研究,研究點源、面源的污染機理,確定湯河水庫流域環境和生態問題的主要影響因子,有針對性地推廣目前先進的生態治理工程等措施。
總之,我們要針對湯河水庫水源目前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水庫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達標措施,切實減少水污染事故的發生,保護飲用水水質達標,讓全市人民群眾喝上安全、放心之水,真正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李學森.凌河流域水資源現狀及保護措施[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3):36-37.
[2]李晶.大連地區農業活動面源污染與水環境狀況分析[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5(03):48-49.
[3]張波子.崗南水庫水源保護淺議[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1(07):74-75.
[4]侯裕清.遼寧省水功能區水質評價[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03):11-13.
[5]王晨.保持水環境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有效運行的重要環節[J].水利技術監督,2012(05):15-17.
[6]徐飛.沈陽地區水資源短缺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5(01):24-26.
[7]張朝輝.觀音閣水庫輸水工程供水能力分析[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5 (10):31-35.
[8]田志紅.我國水資源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02):149-151.
1007-7596(2016)10-0113-04
2016-09-06
艾洪霞(1978-),女,遼寧遼陽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節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監理等。
TU991.1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