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錯刀頻道
東西壞了、舊了、不喜歡了,現代人慣常以“丟了”解決問題,除了丟掉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在另一些人眼中,任何東西都有繼續開發的潛在價值,哪怕在其他人眼里,它只是個沒用的垃圾。
2000年,從原研哉設計所辭職的平面設計師長岡賢明(Kenmei Nagaoka),在東京開設了一家商店D&DEPARTMENT; PROJECT(D&D;)專門出售二手的生活用品和改造之后的舊物。
10年后D&D;已經開了16家加盟店,成為日本乃至世界最著名的二手雜貨鋪。
經歷過消費熱潮,當時將近35歲的長岡對現代大量制造,用設計刺激消費的生態的做法產生了懷疑,他忽然發現設計業悖離了他的想象,原來這是一個有點浪費、沒什么責任的行業。他甚至說:“設計師設計的產品連他們自己都不會用,設計僅僅是為了消費而存在。”1997年長岡毅然決然離職。
在長岡賢明心中,設計應該回溯購買最初的使用目的,設計要基于好用的原則去創作。作為一名設計師,長岡賢明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將沒人用的物件撿回家,修復好后再造它原本的價值,東西越堆越多,最后干脆租用一個大倉庫做店面,開啟了D&D;的第一步。
長岡賢明的開店哲學
長岡賢明提倡“不生產”理念,在生產-消費這一邏輯中,放棄生產這一端,用“不生產”的方式反思消費文化。他認為好的設計是可以再次循環使用,物品不應該只是消耗,更應當珍惜。
無論是商品還是陳列,D&D;的風格可以說和“很多妖艷賤人不一樣”,在長達10年的經營過程中逐漸形成能夠融入日本人民生活的獨特設計美學。
首先,商品符合“永續設計”。
長岡賢明提倡“永續設計”(Long-Live Design),即物件的可循環性,他以“想再一次擁有”的普通物件作為考量標準,經過簡單的改造和包裝,更長久地發揮既有物品的價值,繼而影響和審視現代人的生活。永續設計不只是舊物重生,更是一種對生活的重新審視。
在D&D;,舊物重生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長岡賢明從一所廢棄的小學回收了所有的課桌椅,在椅子原有基礎上加上了四個輪子,2000多把椅子被發廊一搶而空。商店的購物袋也是從四處搜集而來,擦干凈貼上自家標簽,繼續使用。
他以6000日元回收無印良品的沙發,經過修復之后,價格比原先翻了兩倍還不止,卻令消費者趨之若鶩。
在1960年代日本生產商竭盡全力地生產“全世界通用的標準”的產品,那個時候誕生的產品,多是簡單而品質優良的普通物品。為了復刻 1960 年代的好設計,D&D;推出了以“ 60 VISION ”為設計主題的企劃項目。
長岡賢明為可以在D&D;出售的物品制定了嚴格的標準。
1.了解:一定會到現場去了解生產者,為什么而作,希望使用者如何使用。
2.使用:他自己以及全體員工一定會自己使用過。
3.交易:販賣價值給顧客(并考慮使用5年的狀況;若1年顧客就不用,要能買回的商品)
4.修理:不銷售不能修理以及一有故障就換新的器物,同時每一個點都提供維修的咨詢。
5.持續:確保生產者有一直制作下去的意愿。
D&D;設立維修部,同時保證,所售商品均接受再次回收,他們希望借此改變長久以來被流行和時尚左右的日本獨有的消費循環社會。
其次,陳列:不以刺激顧客消費為目的。
D&D;店鋪的陳列令人驚訝,外觀樸實如同一個擺放整齊的倉庫,連貨架都用鋼材和木板做到最簡。
“我們只做最小限度的陳列,說明文字也很少,不會營造太多讓消費者沖動購買的氛圍,因為沖動消費購買的不一定是你會實際使用的。”
他希望消費者先調查完要買的東西之后才來商店,或是支持D&D;二手店的永續理念而前來消費。
獨特生意經:先學習再購買,然后熱愛一輩子
1.把店開在偏遠地帶
長岡賢明堅持把店開在偏遠地方,一來是為了租金便宜,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過在交通不便的地方開店,因而可以自然而然地篩選掉一些他不希望來的客人。而那些抱著“這里很難到達”!并不辭千里前來的客人,一定都有自己的主張、并了解我們的想法。
比如,D&D;靜岡店位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稻田中央,經營者高松多聞還堅持店內一定要看得到富士山。
長岡賢明說:對于專程造訪的客人,我們絕不會說出歡迎光臨四個字,而是把他們當作朋友來家里做客一般地對待,所以除了寒暄之外,也要安排讓客人可稍事休息的咖啡店。
2.職人、客人、店家的良性互動
長岡賢明一直都在思考客人與店員、客人與店家之間的距離。只要花心思處理各式各樣的細節,建構起友善的關系,從而啟發客人想好好珍惜在店里買到的商品之心情。
為此,每一家D&D;二手店都會設有咖啡店,除了能增加營收之外,也讓樸實的賣場多了一處溫馨的休憩場所。
D&D;既然是想帶給大家美好的生活,那么美好的飲食自然也不可或缺。對于設計領域沒興趣的人,或許第一步是借著美食吸引他們進來,也是另類考慮。
長岡賢明和制作商品的每一個職人都認識,同時在介紹商品的場合也努力與客人成為朋友。客人通過長岡認識了某個日本職人,向職人買的東西有故障,可以直接通過長岡找職人修理。客戶、職人與長岡,三方緊密的互動關系因此建立起來了。“把認識的職人所制作的商品賣給認識的客人,我要的是這種朋友關系”長岡賢明說。
3.消費也需要練習
就像開店需要學習一樣,消費也需要練習。
D&D;重要支柱的活動D讀書會,一開始是為了培養內部員工對于判斷生活用具之好壞的準則,之后漸漸擴大成消費者也一同來參與。讀書會也就成了D&D;傳遞設計理念的重要活動。
一些職人也會被邀請到店里,為客人介紹傳統的制作工藝。
在開店的過程中,D&D;變成日本獨特性商品的數據庫,并在2009年開始出版d Design旅游雜志,這些看似商業拓展的行為,都是長岡賢明為了永續經營自然而然的結果,每個活動的產生,都是為了更緊密的連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長岡賢明還開展了d47 計劃,他嘗試在 47 個都道府縣開辟 D&DEPARTMENT; 的實體店,探索各地本土設計。
長岡賢明希望每個地方都能有屬于自己的D&D;,不單售賣二手商品,而是借助這些二手商品,重新關注生長故鄉的特色、樣貌,生產的工藝,開分店不單只是東京D&D;的無限復制,而是重新檢視自己居住的地方,有什么絕無僅有的原創特色,讓遠道而來的人,想要先來D&D;,看看這城市的特色和價值。
2014年長岡賢明出版了書《D&DEPARTMENT; 開店術:開間傳遞想法的二手店》,詳細介紹了自己的開店理念。
如今D&DEPARTMENT; 走出了日本,韓國首爾的第一家店已經開業。
我們活在一個物質極為泛濫的時代,“惜物”二字已經沒幾個人能銘記于心了吧。修理是表面復原,但往深一層走,正是喚醒人們惜物的美好精神!未來,長岡賢明打算將D&D;開到世界各地,讓更多人明白“敬天惜物,物盡其用”的真正含義。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金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