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峙
《我不是潘金蓮》是這樣一個故事:李雪蓮(范冰冰飾),一個農村上訪婦女,單槍匹馬,“擊潰”了縣、市、省三級政府。
整部片子,如果說李雪蓮要告的各級政府機關和法院干部有什么錯誤,比較明顯的有三個:第一個,法官王公道(大鵬飾)在一開始就收了她的香油和臘腸,卻沒有判她贏。這最多只能算違紀,并不嚴重,犯法完全說不上。
第二個,在蔡市長發話之后,公安局將她拘留了幾天。這個做法當然是錯誤的,但也說不上違法。
第三個,法院庭長賈聰明(張譯飾)與暗戀李雪蓮多年的趙大頭(郭濤飾)串通,試圖通過私人的方式讓李雪蓮放棄上訪告狀。這種做法 是違反紀律的。
除此之外,其他官員和干部的做法并沒有什么明顯的錯誤。
作為上訪告狀的源頭,就是她為分房提議的假離婚被其“心機”老公(李宗翰飾)將計就計變成了真離婚,她接受不了。
為了分房子假離婚,按照今天的邏輯,就是她在合理利用規則的漏洞,似乎跟今天北京上海的人們為了突破房產限購政策假離婚沒什么區別。但這個區別其實是很大的,也很關鍵。因為現在為了買房資格假離婚,不涉及其他人,但李雪蓮前夫分到的房子是單位的福利房,做出資格限制,顯然是為了照顧有迫切需求的職工。而且,很顯然,單位的房子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這就是說,如果有人利用規則漏洞拿到了房子,就意味著確實需求比較迫切的人沒有拿到。
占公家便宜但不妨礙別人,這是普通的小市民的生存智慧,隨處可見。但是,占公家便宜妨礙別人,這種人在單位同事眼里,是什么人?就算不是壞人,肯定也不能算什么好人。
首長和基層干部眼里的李雪蓮
那么在官員和干部眼里,李雪蓮這種人算什么人?這得看跟她接觸過沒有。
法院老領導從酒店出來,剛要上車,看到站在雨夜里攔車告狀的李雪蓮,頓時怒發沖冠:你有什么問題,你跟我說。
要不是他老婆提醒他,他已經退休了,他大概真要當場接這個訴狀了。在他的立場看來,一個農村婦女,深更半夜,冒著大雨,攔車告狀,肯定是有什么特別大的冤屈,是下面的人沒有把工作做好。所以,他大義凜然起來。
不光是這個老領導,其他干部和群眾也是這么想的。全國兩會會場上,中央首長(高明飾)到省人大代表團參加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時候,也被李雪蓮攔車告狀。于是,他在會上沒有像省長(黃建新飾)期待的那樣,給省里的工作“作指示”,而是拍了桌子,非常震怒。一個農村婦女,人家有冤要申,不過是要上訪告狀,當地居然把人家給抓起來了,還有沒有黨性,還有沒有群眾觀念了?
對中國當代政治狀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能夠得到首長的指示,對地方上就意味著拿到了寶貴的資源,可以以此去向各部委要政策、要資金。因此,在開會之前,省長就提醒與會代表們注意,千萬注意控制發言時間,不要扯開,要把時間留給首長“作指示”。首長的“指示”越多,他們拿到的政策就越多,對地方發展就越有利。
但人算不如天算,中間出了個李雪蓮攔車告狀,首長勃然震怒,當著人大代表面怒斥該省地方干部不關心群眾。
首長拍完桌子走了,夜里,省長決定撤銷法院院長、縣長和市長職務。秘書問他,這么處理,是不是過了?他的回答是,他們這么大點事情都處理不好,影響了首長“作指示”,耽誤了全省五千萬人民的發展,難道責任還小嗎?
言下之意,省長是要法院院長、縣長和市長為耽誤了全省人民的發展機會負責。對他的位置來說,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但省長是這么想的,可他的決定到下面的時候,下面的人并不這么理解。對于級別更低的官員來說,他們看到的只有一個簡單的因果關系,沒有做好李雪蓮的工作,導致她到中央首長那里掛上了號,攔車告狀,從而直接導致了三個主要干部被撤職。所以,他們必須做好李雪蓮的工作,務必保證她不再到北京去告狀,不耽誤全省人民的發展,也不耽誤他們的前程。
其實,一開始,鄭縣長(于和偉飾)和馬市長(張嘉譯飾)也是這么想的,跟中央首長和法院老領導的想法差不多。他們在批評下面的干部的時候,也是這么說的,一個農村婦女,能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們的工作沒有做好,關鍵是對群眾的態度有問題。
但他們跟老領導和中央首長不同的是,尤其是縣長和法院院長,作為基層干部,如果下面的人解決不好,他們就得自己親自出馬去解決。但跟李雪蓮接觸之后就發現,李雪蓮不是他們原來心目中那個善良淳樸的群眾,而是一個“例外”“難搞”的人。用后來的法院院長王公道給鄭縣長的解釋就是,李雪蓮不是一個人,而是潘金蓮、小白菜、竇娥三個人的合體。這三個人里的任何一個,都夠難纏的了,更何況還是三個人攪和在一起?
在跟村婦李雪蓮的“戰爭”中,法院院長、縣長和馬市長,后來又加上了法庭庭長賈聰明,都被李雪蓮搞得焦頭爛額。原因在哪里?
最后,李雪蓮的前夫秦玉河意外車禍死亡,李雪蓮終于消停了,不告狀了。鄭縣長趕緊在第一時間向正在開人代會的馬市長報告了這個消息。善于思考的馬市長立刻反思說,這件事的整個過程里,法院的判決并沒有問題,李雪蓮執意上訪,影響了大家,她自己的日子也過不好。各級政府的各個相關部門其實都并沒有要害李雪蓮的意思,都是為了她好,為什么結果卻是越弄越糟呢?
馬市長總結說,因為各級干部一方面確實是在幫助李雪蓮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帽子。而且,他也承認,恐怕還是后者更多一些。整個官僚機器上的每個人都只想著對上級負責,而沒有真正的對群眾負責,沒有擔當。
從整個官僚體系來說,李雪蓮能夠攔下中央首長的車告狀,這是個意外,但這個意外卻導致了三個主要負責干部被撤職。這就造成了首長把壓力給了省里,省里再給到市里,市里又給到縣里,縣里雖然也給了法院,但畢竟要承擔連帶責任,所以也不敢大意,縣長只能自己親自上陣,去堵截李雪蓮,去北京勸她回去。因為,這個鏈條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承受不起上一級的壓力帶來的直接后果,也就是失去自己的位置。
問題出在哪兒呢?
能說是從中央首長到法院王院長的各級干部心里沒有群眾,不為群眾著想嗎?似乎也不能。
電影的時間跨度是十年。這十年里,后來被撤職的法院院長、史縣長(趙立新飾)、蔡市長面對李雪蓮的態度主要是逃避,因為他們確實也無法解決。
蔡市長問秘書長(田小潔飾),她天天這樣在這里上訪告狀,到底是有什么大不了的冤情,殺人放火了?秘書長回答說,要是殺人放火,反而好辦了。問題就是她沒有殺人放火,上訪也是黨和國家賦予她的權利,她只是正當行使自己的權利。所以政府也不能把她怎么樣。
因為要接待來視察的副省長,蔡市長只好告訴秘書長把她弄走,結果成了公安局將她拘留了幾天,反而把事情擴大了,讓她有了進一步上訪的切實理由。最后的結果是,蔡市長本人和他下屬的史縣長、法院荀院長,都被撤職。
相比之下,蔡市長、史縣長和荀院長十年后的繼任者馬市長、鄭縣長和王院長在對待李雪蓮的問題上,態度是積極的。甚至是懷著升官私心的法庭庭長賈聰明的餿主意,雖然看上去多少有些不道德,也違反紀律,但其實對李雪蓮來說,也并不算是很壞的主意。畢竟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她已經為這事付出了十年時間,如果趙大頭真的能和她結婚,真的讓她不再上訪,生活重新走上正軌,難道不是更好的結果嗎?換一個角度看,法院的庭長給離婚的農村婦女介紹對象,讓她回到正常生活軌道,這難道還不夠關心她嗎?
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這是中國傳統的政治智慧。中央首長拍桌子怒斥下面的干部心里沒有群眾的時候,群眾自己也是這么想的。李雪蓮最后一次進京告狀,生了病,在進北京的時候,碰到警察盤查。警察要求出示身份證,李雪蓮說她身份證丟了。警察說,那你就不能進北京了,你要下車,要不然車上的其他人也不能走。坐在李雪蓮旁邊的老頭也怒斥警察沒人性,她生著病,你讓她下車去哪兒,她萬一下了車有個好歹,怎么辦?
中央首長覺得李雪蓮沒錯,大巴車上的老大爺也覺得李雪蓮沒錯。如果她沒錯,那么是誰錯了,是從省長、市長、縣長、法院院長直到法庭庭長的各級干部嗎?但電影明明告訴我們,雖然這些干部確實看上去都是有私念的官僚,看重自己的前途和官位,能力魄力一般,但畢竟他們除了前文提到的三個明顯失誤之外,并沒有什么特別嚴重的錯誤,他們不是比李雪蓮更冤?
那么問題在哪兒呢?這就是持續長達十年的過度維穩體制。中央要求地方上嚴格控制纏訪鬧訪人員到北京上訪,只要出現,當地主官必須負責,在職務升遷的時候可以一票否決。同時,政策又不允許地方上像電影里蔡市長做的那樣,讓公安局對無理上訪的老訪民采取強制措施。
最后的辦法就只能是他們不斷地向李雪蓮們妥協,像王院長一樣,一臉諂媚地去和李雪蓮攀親戚,哀求她不要去上訪,市長親自到她家下廚討好她。
表面上看,這種動輒批評下級干部不重視群眾訴求的做法政治正確,又容易得人心,但客觀上,各級政府為對付李雪蓮這種纏訪鬧訪付出了高額代價,這既包括時間、金錢,也包括行政資源。對地方上來說,這種資源本身就是嚴重短缺和不足的。為了個別“特例”的要求,付出巨大的公共資源。
像電影里的各級官員那樣,以群眾訴求為名,迫使各級政府官員和干部對李雪蓮這樣的人妥協,卻不顧占人口絕大多數安分守己的沉默的大多數的利益,這難道不是更值得商榷的官僚主義嗎?也許,這就是電影里馬市長最后說的各級干部都沒有擔當的含義。如果能夠把用在李雪蓮身上的領導干部的精力、時間、地方政府的財政資金和行政資源,更多地用于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出謀劃策,為當地更大多數人謀利益,難道不是更大的善嗎?
需要來自兩方面的信任
要做到正確地對待李雪蓮這樣的長期上訪戶,需要對整個官僚體系有個正確的基本評估。而這需要來自兩方面的信任。
一個是來自群眾的信任,即不要假定所有的干部都是壞人,也不要假定干部的平均智力水準和道德水準都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基層干部也是人,他們有缺點,但也有基本的生活常識以及道德、法律認識,要相信他們能夠在大多數時候,對大多數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
另一方面,則是電影中的“中央首長”和各級領導干部,要信任下級干部的基本工作能力,在沒有舉報證據的前提下,相信他們中大多數不會無緣無故地對一個普通群眾采取違法違紀的措施,也不要僅憑自己看到的只言片語的材料就輕易對具體事件做出過于具體的批示,而要給予積極的引導和指導,幫助下級干部們去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要相信大多數基層干部,尤其是信訪干部,能夠對李雪蓮這樣的問題做出符合實際的正確的判斷。
畢竟,正是在這個行政體系的管理下,中國經濟奇跡已經持續了近四十年,這就已經足夠證明這個官僚體系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如果這架機器上的大多數人都昏庸、自私、敗德,中國恐怕走不到今天。
正確地理解和評價今天中國的行政體系和官僚機器,既要批評它的弊端和問題,也要對它的基本工作能力和效率有客觀的評估,這是一個需要社會科學長期研究的問題。 摘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