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地測檔案資料整理、存檔等管理混亂,無系統的檔案借還制度和電子檔案管理平臺,地測人員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利用現有資源條件,組建了規范化檔案室,并建立了電子資料管理平臺,提高了礦機地測管理水平。
關鍵詞:地質檔案;檔案管理;資料共享;賬戶管理
引言
唐口煤業作為年產500萬噸的現代化礦井,多年的開采,積累了大量的地測資料,且地質檔案資料指導著礦井的生產、規劃,高效的利用地測資料,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導生產。利用現有資源條件,以“及時性、真實性、統一性、保密性”為總體思路,積極構建了標準化檔案室、電子資料共享平臺為主的資料管理體系。通過組建規范化檔案室,安排專職檔案管理員、建立借還制度和電子目錄的錄制,提高紙質檔案的標準化管理。同時通過建立電子資料管理平臺,實現電子版地質資料系統共享,并通過設置賬戶管理等方法,確保地質資料的安全性,實現地質基礎資料安全的前提下及時有效的提供給各生產單位。
1 標準化檔案室的建立
標準化檔案室主要是系統的將地質資料進行分類,并統一進行編號,按照統一順序進行擺放,同時建立電子目錄檔案,方便資料的核查。
(1)建立地測資料檔案室,并安排專職檔案管理員,對資料室進行全面的整理,收集建礦以來的電子檔案,進行匯總。
(2)系統的整理檔案室內資料,對檔案柜分類并標示注記牌,將檔案資料存入相對應的檔案柜內。
(3)統一制作檔案柜內資料盒標簽,將資料盒按照順序依次排列。
(4)建立檔案資料的電子目錄,包括檔案柜號、檔案盒號和檔案盒內目錄,便于查找紙質檔案。
(5)建立了檔案借還制度,借出時登記借閱科部室、借閱人和借閱時間,完善了借閱檔案的標準化管理。
2 地測資料電子化共享平臺的建立
地測資料共享平臺的建立主要依托于地測空間管理信息系統,在系統的文檔管理中,建立一個獨立的文檔,作為地測基礎資料的存儲平臺,從整個測區的地質基礎資料開始入手,將建井以來的地質資料根據資料的種類,建立不同的文檔、目錄,將資料分門別類的全部錄入到電子共享平臺中,實現了地測資料的集中管理、自動化管理和網絡化管理,充分發揮了地測資料的作用,改變了人工管理落后、被動的局面。
共享平臺建立基于網絡數據庫,通過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實現資源共享的保密、安全,地測部門內部人員憑借賬戶和口令可以對平臺內的資料進行隨時瀏覽、查閱和使用,與傳統查閱紙質地測資料相比有很大的優勢,能有效的完成礦山地測專業的數字化工作。
3 結束語
電子共享平臺的建立打破了傳統的資料存儲方式,健全和完善了礦井地測保障系統,同時完善了標準化檔案室,使礦井地測工作更加規范化、標準化、自動化,該平臺的投入使用,不僅為領導和相關部門決策煤礦安全生產提供準確、便捷的服務,提高地測工作的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并且為礦山安全生產提供了重要的現代化保障,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李輝.實驗基地測繪信息集成系統的開發與研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0.
[2]劉少春.地測空間信息管理系統在煤礦生產建設中的應用[A].
2004年全國“數字礦山”與測量新技術學術會議[C].
[3]閆海琴.煤礦地側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與應用[J].能源與節能,2013,11:75-76.
作者簡介:周行(1985-),男,江蘇豐縣人,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工程師,現在山東唐口煤業有限公司進行地測防治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