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
摘要:種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產業。隨著種業企業的發展壯大,在以種子為主營業務基礎上,還涉及了農業等其它領域。行業的特殊性給財務管控帶來了許多難題。本文分析了種業企業多元化戰略的特征及財務管理難點,并提出了財務管控的關鍵點,為種業企業多元化戰略發展的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種業企業 多元化戰略 財務管理 思路方法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產業、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產業。在以農作物種子為主營業務基礎上,一般還涉及了產品研發、農產品種植加工、技術服務等領域。種子及農產品種植加工產業的生產環節特殊,成本涉及到研發投入、生產、收購及加工等多個環節,成本核算復雜,具有不確定性特點。種子等產品是有生命的,超過生命周期的產品即為不合格產品,處置價值遠遠低于成本。種業企業如果還涉及農產品種植加工及技術開發服務等多元化業務,不但財務科目多、核算復雜,而且牽涉到多個納稅領域,給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帶來了巨大挑戰。
一、種業企業多元化戰略的特征
(一)種子行業自身的特點
中國是世界最大種子需求國之一,常年用種量市場價值達500億元人民幣。種子行業近10年來發展較快,隨著種子市場發展演變,經營主體向多元化發展,出現了大型股份制種業公司、民營企業、農業科研院所投資的企業等各種類型公司,也涌現出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大型種子企業。種子企業日常運營包括新品種選育、配套技術研發、種子田間生產、收購、加工儲運、銷售及售后服務等環節。銷售的品種除了企業自己選育之外,也有向其它單位購買的新品種生產經營權。種子行業存在高度風險性,質量問題的賠償額度可以超過種子價款的幾十倍直至上百倍,可以超過種子銷售利潤的幾百直至幾千倍,是利潤與風險高度不相配的行業。種子是有生命的活商品,如果貯藏條件不合適,時間過長,就會喪失生命失去其作為種子的功能。種子的生產過程完全處于大自然的環境中,無法人為控制的因素很多,無法像工廠標準化生產一樣,能進行精確的質量和成本控制。因為氣候的異常,經常會導致生產的減產或失收,具有較大的生產風險性。按《種子法》規定,種子使用者因質量問題遭受損失的,種子的生產者應當賠償其購種價款、有關費用和可得利益損失,這給種子生產經營者帶來巨大壓力和風險。
(二)跨行業涉足主要領域
規模較小的種業企業一般以主營業務種子為主,而且是單一某一類作物的種子,發展到有一定規模時涉足多種作物種子及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飼料行業等,種業上市公司或者規模較大種業企業業務還擴展到工商業、房地產業及對外投資等多個領域。業務領域的擴大,給企業創造利潤增加的同時,在管理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在加大。
(三)種業行業的稅收政策
為加快我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的發展,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種子研發、生產、銷售環節的稅收減免政策,但是種子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享受減免優惠是具有一定條件的,種子企業還需關注是否滿足相關細則的要求,以免產生一定的稅務風險。根據國家稅收政策規定,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利用自有土地或承租土地生產的種子或者提供親本種子委托農戶繁育并從農戶手中收回種子,免征增值稅;種業企業從事種子的種植及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中又明確提出:對符合條件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經認定的高新技術種子企業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對種子企業兼并重組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稅收優惠。如果種子企業拓展業務,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及工商業等,涉及到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均有不同的規定。
二、種業企業多元化戰略財務管理難點分析
(一)財務成本核算不確定性
種子企業要通過新品種選育(或購買)、配套技術研發、田間生產、加工倉儲及銷售等環節實現經營收入。種子產品市場生命周期短,企業要占有市場份額長遠生存發展,必須加大新品種和技術研發投入,不斷推出新產品,否則會出現銷售額迅速下滑,收不抵支的局面。企業要生產若干個品種的種子,種子生產一般組織農戶或委托農戶在田間生產,產量和質量受氣候、生產者和管理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種子的生產成本具有不確定性,不同年度、同一年度不同生產地點等都會有不同的成本,即使收購入庫后,種子純度等質量鑒定還要有一個生長周期,也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再加上育種研發等投入,在財務管理上種子成本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如果種業企業還涉足了其它行業,給財務管理及核算上增加了難度。
(二)納稅核算的復雜性
種子行業本身納稅核算具有復雜性。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種業企業從事種子的種植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說明種業企業代理銷售其它企業生產包裝的種子,不享受上述優惠政策,而對經過農業部認定的“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的種子生產經營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種子企業研發投入較大,國家稅收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也有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跨行業種業企業,涉及到種植業、農業技術成果轉讓及相關服務和農產品生產自銷均有稅收優惠政策,所以財務核算時應嚴格區分免稅收入和非免稅收入,按照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相關規定繳納稅款,避免因財務核算不規范造成稅收風險。正是因為種業及相關的農業行業生產經營稅收優惠政策較多,給種業企業尤其是跨行業多元化發展的種業企業稅收核算帶來復雜性。
(三)企業預期效益不確定性
首先是種業企業新品種選育、技術研發投入較大,育出的新品種能否通過審定具有不確定性。其次是即使通過審定或者向其它單位購買已經審定的品種,一是可能受品種本身缺陷限制,二是田間生產時受氣候環境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因此能否在合理成本之內生產出質量合格的種子具有不確定性。再就是推廣經營風險,一個品種市場是否歡迎,嚴重影響種子的銷量,種業企業經常出現生產量大于銷售量,造成產品積壓。種子是有生命產品,當年度積壓的種子,低溫倉儲增加成本外,倉儲時間過長出現種子發芽率下降,質量不合格報廢處置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種子行業是專業技術性強、生產經營風險較大的行業,企業預期效益具有不確定性。
三、建立以效益為中心的財務管控思路與方法
(一)制定符合種業產品特點的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部門是種業企業管理的核心部門之一,結合種業產品特點及企業所涉足其它行業產品的特點,財務部門制定符合公司實際運行的財務管理制度,是種業企業精準化管理和風險管控的重要保障。公司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合理編制預算,科學配置資金;依法組織收入,努力節約支出,參與重大決策,嚴格控制風險;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辦法,規范經營秩序;加強會計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資產管理;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實施有效財務監督;依法計繳國家稅收并向有關方面報送財務決算。制訂財務制度條款主要包括收入成本管理、結算審批權限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存貨管理、稅收及利潤分配管理等方面。在制度上要充分體現種業行業所涉足業務的關鍵點管控及相關的流程設計與管理。
(二)爭取各類研發及產業化類項目提供成本支撐
種業企業需要在研發上投入巨額經費支撐產品的推陳出新,研發經費全部依靠企業銷售收入來投入,就會過多消耗利潤,降低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國家及省市財政每年在種業研發上的投入經費相對較多,包含新品種選育、技術研發、基本建設、種業產業化及種子儲備等方面的項目支持,種業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爭取各類財政項目經費的支持,加大企業研發力度,增強企業基礎設施建設等綜合實力,擴大企業利潤,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壯大。
(三)財務賬面與庫存產品數量質量相結合管理
種業企業財務部門在庫存產品管理上有別于其它企業,財務部門除了要協調倉庫、物流及質檢管理部門,做好產品出入庫流程管理外,要對種子產品質量及真實價值變動情況及時掌握并及時調賬,做好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相符,為企業財務核算和領導層決策提供真實依據。種子是有生命的產品,收購入庫后的成本價值是建立在質量合格基礎上的,純度等指標需要鑒定,當年滯銷的種子留作以后年度繼續銷售前也要進行質量檢測,一旦質量不符合規定,實際價值會大幅度縮減。因此財務部門要及時掌握庫存產品數量與質量,財務核算時能真實反映出庫存真實價值和企業預期效益。
(四)準確把握企業各類產品的納稅減免政策
種子產品本身涉及的稅務優惠政策較多,如企業跨行業多元化發展,又涉及到其它產品類別稅收政策。因此財務部門要堅持學習稅收政策,及時了解稅收政策導向,準確把握企業各類產品的納稅減免政策,賬務科目設置合理,財務核算清晰,納稅清繳核算準確。在依法納稅的前提下,充分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努力提高種業企業經濟效益和綜合實力,為農業科技創新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權菊娥,侯軍岐.論種業企業會計核算及其財務管理[J].中國種業,2015(12):39-42
[2]范莉.淺析農業種業企業財務核算模式.《財經界:學術版》, 2012(12):136-136.
[3]宋簫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成本管理研究[N].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 7(3):62-65
[4]賀旭玲,王德春.農業企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農業會計, 2004(5):11-13
通訊作者:李國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