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摘要:國家電網公司自推行“三集五大”建設以來,固定資產管理已逐漸向全過程、全方位、全壽命周期管理轉變。目前,固定資產的帳卡物管理已初步實現了資產、設備、實物聯動,但由于各部門信息系統尚未完全融合,仍存在職能分段管理、帳卡物數據不相融、聯動數據質量低、管理措施未落實等問題。如何管好占公司資產總額77.27%的固定資產,是固定資產管理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大數據 在線監測機制 設備聯動 管理
本文以筆者所在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制定跨系統資產設備聯動大數據監測規則,搭建大數據管理平臺,構建資產設備聯動數據實時常態化監測機制,打破了資產、設備的業務壁壘,挖掘了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并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整體提升了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一、研究背景
(一)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是電力企業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電力企業固定資產具有使用部門多、分布地域廣、金額大、更新快等特點,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大,對電網安全、電網穩定需求越來越高,電力企業需要不斷對電網進行網架結構改造和智能化、自動化改造,固定資產存在變化快,管理難的情況。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是電力企業資產特點所決定的,是社會經濟發展、電網改造建設、電網安全運行的重要保障。
(二)做實資產設備聯動是國網公司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基本要求
國網公司自2008年推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以來,公司固定資產管理注重將不同業務領域相互獨立的信息數據庫進行集成,如采購管理信息與設備管理信息、價值管理信息與設備管理信息、項目管理信息與設備管理信息等。資產設備聯動是資產價值管理信息和實物管理信息集成主要體現,做實資產設備聯動,為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提供真實、完整的基礎信息,是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理順資產設備管理是提升公司資產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目前公司帳卡物管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各業務部門管理職能分段,造成帳卡物信息不共享;竣工決算編制滯后,造成資產設備聯動不及時性;用戶資產接收無具體的實施細則,導致用戶資產接收進展緩慢;各業務部門對帳卡物管理顆粒度不統一,導致帳卡物一致困難;資產實時監督清查機制不健全,導致資產聯動尚未實現常態化管理。理順資產設備管理是解決上述資產管理中存在問題、提升資產管理水平迫切需要。
二、電網企業帳卡物管理模式簡介
電力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業務分為資產價值管理理、設備臺帳管理、實物資產管三部分,分別對應傳統意義上的的帳、卡、物管理。資產價值管理理、設備臺帳管理、實物資產管理分別由SAP系統AM模塊、PM模塊、PMS系統來實現。信息流起點是根據實物實際情況在PMS系統中生成實物資產信息,并將固定資產相關的設備信息同步至SAP系統PM模塊,再由PM模塊與AM模塊實現資產價值信息和設備信息的聯動,實現了信息流的傳遞。
在實際的管理業務中,因業務壁壘、系統信息壁壘等原因,帳卡物信息實際對應率不高,出現諸多問題,如對應基本信息不相符、無有效在線比對和監控手段、無相應的整改完善機制等。
三、改進的主要做法
(一)制定資產設備聯動在線監測規則,實現發現問題有依據
為了徹底打破財務、運檢、安監等各部門的業務壁壘,解決“誰來發現問題,如何發現問題”的難題,組織編纂了《資產設備聯動在線監測業務設計方案》及《資產設備聯動在線監測數據準備方案》,方案中明確了日常在線監測的監測機制,開展日常資產設備聯動工作中運用到的監測規則的邏輯關系設計思路、異動指標閾值、監測頻率、資產類型、數據取數方式等。為日常開展監測工作提供了操作手冊和工作指引。
(二)搭建帳卡物大數據平臺固化監測規則,實現了監測數據有平臺
以往的管理中,由于資產價值信息管理在SAP系統AM模塊,實物設備管理信息在PMS系統中,兩個系統中的存量資產設備信息未實現信息共享和實時聯動,導致資產帳卡物聯動數據無法開展實時在線監測。利用運營監控中心的大數據平臺和各系統的數據接口,搭建大數據中間數據庫并固化監測規則,實現了資產設備信息的實時在線監測,解決了在線監測的監測平臺問題。
(三)制定監測流程及機制,實現了整改問題有機制
制定在線監測的監測流程,日常的監測工作可分為問題數據發現、問題數據核查、協調溝通整改、編制監測報告四個階段,根據業務設計方案和數據準備方案,按照一定的監測頻率開展數據監測和分析,對監測出的問題數據,以異動數據整改單的形式下發財務部、運檢部,要求限期對問題卡片做出整改或說明。
(四)積極開展試點推廣應用,實現了推廣應用有示范
為了該項創新成果在能夠得到推廣應用,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積極推動推廣應用工作。公司財務部、運監中心聯合召集該成果的推廣應用會議,會上決定由運監中心提供系統運維技術支撐,將該主題提煉的監測規則進行系統部署,由系統自動根據監測規則,監測帳卡物聯動中存在的異常數據。同時確定杭州公司及其下屬縣公司作為該成果的前期試點單位,為后期全省推廣應用做好鋪墊工作。
(五)全面開展全省在線監測業務培訓,實現了業務素質有配套
運營監控中心為了在全省開展此項在線監測工作,面對全省運監人員財務知識參差不齊的現狀,聯合財務部及試點單位杭州公司,邀請課題組主創人員針對該項管理創新的監測規則設計思路、數據來源、監測方式、閾值含義、異動原因等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使基層運監人員充分了解該監測業務的內涵和實際操作,為成果的推廣應用做好了業務素質培訓的配套工作。(“大云物移”人才儲備課程培訓通知)
四、改進效果
(一)監測成果獲準全省系統上線推廣應用
根據公司各部門商討決定,該管理創新成果顯著,具備全省推廣應用的技術條件和業務支撐,會極大的推動全省固定資產帳卡物聯動工作常態化管理,為固定資產聯動率數據質量提升提供有效的數據監測平臺,同時有利于打破固定資產管理的業務壁壘,為固定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提供了真實、完整的基礎數據,將成為固定資產聯動數據監測的重要手段,監測規則在全省上線具備試點成熟、技術可行等條件。
(二)設置跨系統識別規則,打破信息數據壁壘
根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及公司財務部、運檢部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業務要求,創新開展各信息系統數據稽核規則制定工作。規則主要針對單一信息系統內部、各個信息系統之間聯動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進行監測。通過運用運監中心大數據平臺進行系統間數據比對,打通了實物信息和價值信息數據壁壘,實現了財務、運檢帳卡物數據信息共享。
(三)運監常態化實時監測,開創了資產設備聯動管理的新視角
傳統概念中的固定資產管理涉及到的部門是財務、運檢、安監等其他業務部門,從未涉及到運監中心,該項管理創新以運監中心作為第三方的數據監控機構,利用運監中心的大數據平臺,設置監測規則,開創了運監發現問題、下發異動數據,層層落實數據整改的聯動機制,為公司固定資產管理開創了新的管理視角,有助于打破資產設備管理的業務壁壘,有助于資產設備聯動工作的常態化。
(四)采用大數據分析法,形成了公司資產設備聯動現狀分析報告
主題創新聯合公司運營監控中心,利用運營監控中心數據監控平臺,獲取全省資產設備聯動異動數據,運用大數據挖掘工具tableau,對各種數據按照分類匯總、對比分析、趨勢分析、分布分析等口徑進行統計分析,獲取公司的固定資產分布圖、趨勢圖、類型圖、異動分布圖等,最終根據上述數據,分析出目前公司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形式,對公司的影響,形成了全省的資產設備聯動現狀分析報告,并最終呈報公司主要領導。
(五)制定了統一的建卡顆粒度,解決了標尺統一的問題
梳理財務部和運檢部對于資產設備建卡顆粒度不一致的情況,如:各個電壓等級的線路建卡顆粒度,附屬設備建卡顆粒度,二次設備建卡顆粒度等。在公司范圍內制定統一的建卡顆粒度:10kV及以上的線路按照主線進行建卡管理,附屬設備均不單獨建卡管理,二次設備按照保護裝置單獨建卡。
(六)建立轉資及時性監測機制,加快轉資及時性
通過運監大數據平臺中設置轉資及時性監測規則,即220kV及以上資產,設備投運至轉資不允許超過7個月,110kV及以下資產,設備投運至轉資不允許超過4個月,監測出部分未聯動設備,主要原因是項目重視后期施工管理,輕視設計前期管理,導致項目整改期限較長,資產竣工決算滯后。通過該在線監測規則,及時抽取超期設備,提醒基層單位及時轉資,加快了項目竣工決算進度,提高了資產轉資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