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星元
摘 要:教學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定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結合社會人才能力需求特點與衡陽師范學院教學資源條件,對理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進行改革;需要制定目標明確、內容整體協調、方法高效的實踐教學體系;除此以外,還需要采取措施對教師的結構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科學引導。
關鍵詞:財務管理教改;師資結構合理化;學生行為引導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6.129
1 引言
財務管理專業已經開辦了近二十年,但很多學生還分不清本專業與會計學專業的區別,在學習中基本按照會計工作要求,學習相關課程和考證。很多文獻對如何完善該專業的人才培養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依然存在目標定位不明確、課程體系不合理、師資結構單一化,而且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培養目標偏離等諸多問題。有必要對其中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進一步豐富現有文獻和利于人才培養的改善。
2 存在的問題
2.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沒有特色
很多學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的描述中,要么不考慮學校的辦學層次與教學條件,走高大上路線;要么采用很籠統的套話,看不出任何特色。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級專門人才”(甄國紅,2009)。
2.2 理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不科學
理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不科學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一,課程設置不以就業能力需求為導向。院系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往往照抄其它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對人才能力需求狀況進行社會調查。有的學校甚至存在因人開課的現象,為了照顧一些老師而開設不合適的課程。第二,忽視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金融學專業培養目標的差異。有的學校開設的課程體系與會計專業存在很大相似,有的學校開設的課程體系與金融學專業存在較多相似性。第三,多門課程內容存在較多重置。如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從內容到方法體系存在著邊界交叉和內容重復現象。以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兩門課程為例,兩者六個方面的內容存在重復:資金需要量預測、資金時間價值計算、投資決策分析方法、營運資金管理、財務預算、財務控制。投資學與公司理財也存在較多的重復。第四,忽視財務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方面的課程開設。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來講,他們很多人找的第一份工作可能是中小微型企業,這些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往往不健全,需要他們具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的能力。另外,這些企業面對的外部環境多變且抵抗風險能力弱,需要財務人員具有較強的風險管理能力。第五,重視培養學生的財務活動管理知識與技能,而忽視培養學生與財務關系管理有關的知識與能力。其實,財務管理包括財務活動的價值管理和財務關系的管理,而且財務管理工作需要較強的管理知識,而非簡單的價值決策技術與方法。
2.3 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缺乏整體協調性
關于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已經有較多的學者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許多設計方案,如仲春梅(2013)提出,應構建多層次、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貫穿大學四年,各年的子目標為:理論認知、素質培養、實踐技能、創新潛能。對應的模塊包括:基礎訓練模塊、專業訓練模塊、綜合訓練模塊。許世英(2007)認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課堂單項實訓、課堂綜合模擬實訓和校外實習等環節。金燕(2011)構建了集“五大模塊為一體”的財務管理專業模塊化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即構建基礎實驗模塊、綜合實驗模塊、企業實習實訓模塊、畢業設計模塊、課外素質拓展模塊。但目前尚沒有一套公認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F有方案大都存在內部各要素的整體協調性不高,且不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
2.4 激勵機制不利于師資結構的合理化
教學與科研的重要性應如何平衡,一直是教學型大學討論的熱點問題。有觀點認為教師科研能力強,其對事物的解釋與預測能力較強,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也有觀點認為:科研能力強的教師盡管對理論知識理解深入,但是其知識深度往往超出了學生操作能力培養的需要。而且,在操作性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中,過多運用研究性思維來上課,會降低操作性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效率,無法像實務經驗豐富的老師那樣對問題的環境因素和影響進行綜合性與直覺性掌控。本人認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同時需要三類老師的團隊合作:科研水平高的教師、實務能力強的老師、教學技能好的教師。然而,現實中,很多高校要么過于重視科研,要么過于重視教學,這些都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師資結構。
2.5 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偏離
第一,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引導不夠,導致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行為偏離人才培養目標。大學擴招以來,教師教學工作繁重,較少就教學內容以外的事情與學生互動。非專業老師雖然有較多的機會與學生在課后接觸,但是卻對專業之間的差異不甚了解。因此,學生往往分不清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專業以及金融專業的培養目標有何不同?各專業所重視的職業技能有何差異?本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什么?各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是什么?等等問題。
第二,一般院校的學生,由于先天不足,大都對理論性較強、綜合性強、復雜程度高、精準程度高的知識與技術不感興趣,而對那些死記硬背的、定性的東西感興趣。這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行為脫離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的要求。
第三,社會的實用主義泛濫成災,使得學生產生短視。他們過多地關注就業時就需要知識、素質和技能,而忽視對后期職業發展較重要的知識的學習。
3 對策與建議
3.1 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
教學型本科院校應該根據本校的辦學層次,擁有的資源和條件,本校學生主要的就業渠道和就業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的工作崗位特點,來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1)人才層次的定位。教學型大學本科教育是培養具有較為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具有一定創新意識的專門人才。與此相適應,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層次定位應為財務管理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非傳統定位的財務管理高級專門人才,更非精英。
(2)職業崗位定位要求。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比較有限,實踐經驗也比較匱乏。在企業中,剛畢業的大學生只能干一些基層的財務管理工作,從事一些技術性而非管理性財務工作。因此,財務管理畢業生應將就短期的職業崗位目標定位于企業的基層財務管理工作崗位的要求,但中長期目標應定位于中層財務管理崗位。
(3)知識結構定位要求。由于財務管理是一項專業性與技巧性都很強的業務管理活動,因此,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體現出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在復雜的財務環境中從事財務管理活動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要求。特別突出學生在不確定環境中的決策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現金管理能力。
(4)素質能力的定位。從整體上,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必須具有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調查研究能力,終生學習的能力,人際互動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等。
3.2 完善課程設置
首先,財務管理的知識范疇應該與微觀金融學的知識范疇相一致,主要由金融市場、投資學和公司財務三大領域構成(劉淑蓮,2005)。
其次,根據就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內外部環境特點及其對財務工作要求,增開有關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和財務部門組織結構設計、財務風險管理、融資與資金管理方面的課程。
最后,對現有課程之間內容重復的地方,應事先編好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確保上課內容不重復。
3.3 完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首先應制定明確的實踐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什么樣職業能力;然后,將各個實踐教學目標落實到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中,也就是,為了培養某方面的能力,我們實踐教學應該做些什么。應該在考慮理論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邏輯安排各學期的目標和內容。因此,非常有必要編寫實踐教學大綱,明確各學期與各次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與形式。
3.4 調整激勵機制,拓展教師資源,盡快實現合理的師資結構
學生的培養是團隊活動,不同的課程和知識的傳授,需要不同類型的老師。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來講,職業應用能力是關鍵。而職業應用能力的提升,不但需要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而且需要知道如何去做。所以,不能只重視科研型教師,還要重視非科研型教學。特別是那些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現在從事社會服務活動的教師,將非常利于學生的實踐教學。因為他們能提供更多的外部企業實踐機會,創作更多真實的教學案例,能帶領學生“做中學”一起服務企業。而且,他們在講解實務問題時,因為有自身的經歷,而能傳遞更詳細、更真實、更有體會的決策相關信息,更利于體驗式教學和案例教學。除此以外,對于那些理論難度不大,操作技能又較低的課程,則可以由擁有豐富授課經驗與方法的老師來講授。所以,學校的激勵制度應該利于三類老師積極性的發揮。而不能讓所有老師只往一個方向發展,這將不利于團隊能力培養。另外,為了盡快形成合理的師資結構,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從校外挖掘真正對學生培養有用的人力資源。
3.5 制定學生行為引導計劃,使其學習態度、學習目標、學習行為都利于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可以定期舉辦師生教學研討會,就本專業與相似專業的區別進行介紹,就本專業學生就業需求情況、就業單位對人才能力需求特點進行介紹,就本專業學生職業發展規劃與職業發展所需要知識結構進行討論,甚至就課程設置和具體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授課方式等進行討論。這樣才會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正確、學習行為不偏離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甄國紅,胡學釗.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需求分析及啟示——來自吉林省數據.財會通訊,2009,(33):152154.
[2]仲春梅.面向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教育與職業,2013,(02):157158.
[3]許世英.論財務管理本科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完善[C].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十四屆年會,2008,(9):5455.
[4]金燕.“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討——基于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實踐的思考.財會通訊,2011,(13):4142.
[5]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會計研究,2005,(1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