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熊培云
物欲是一種什么病
·文 熊培云

什么是物欲癥?在中世紀,歐洲人的精神支柱是高聳入云的哥特式大教堂,而在當今的美國文化里,惟一能和哥特式大教堂比肩的,便是超級購物中心。像是得了“精神上的艾滋病”,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人們在意志力方面紛紛丟盔卸甲,喪失了免疫力。
一位美國醫生說:“貪婪已經感染了我們的社會。”不過,在欲望高漲的年代,糟糕的并不只是貪婪,還有害怕。害怕在別人眼里顯得不成功,害怕自己趕不上鄰居。按照現在的成功學邏輯,如果你沒有賺到“豪宅、名車、年入百萬”,如果你沒有成為他人艷羨的成功人士,就證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物欲癥對社會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在美國,每個孩子一年收看近4萬條電視廣告,平均每天110條。商人的目的就是給孩子打上烙印,消費兒童。美國的教育專家因此抱怨“孩子們被當成了可以收割的商品作物”。最關鍵的是,物欲癥偷走了人類的時間。美國人不會認同歐洲人的閑適生活,因為他們放棄了時間而選擇金錢。起早貪黑,仿佛大家每天都很忙。物欲癥帶來的是“時間荒”,人們因為物欲而丟失了原本屬于自己的時間,人被物奴役,人被物謀殺。(摘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