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珺+竇麗芳+何榮
摘要: 對武漢市檢驗檢測機構按不同地域、不同領域及不同經濟屬性進行綜合分析,并對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業存在的基本問題進行了總結,并對武漢市檢驗檢測機構的發展提出了建議。據此,以期對武漢市檢驗檢測機構改革和整合提供真實數據和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檢驗檢測;機構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21
近年武漢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客觀上帶動了武漢市對檢驗檢測機構的巨大服務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快速發展,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業正處于快速成長期。據國家質檢總局、認監委2015年度檢驗檢測統計直報系統(湖北省和武漢市檢測機構數據來源,截至時間2016年4月22日)和中國檢測資源平臺(其他省份及城市檢測機構數據來源,截至時間2016年4月19日)數據整理分析,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業基礎良好,初步具備檢驗檢測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1武漢市檢驗檢測機構情況概況
(1)2015年武漢市檢驗檢測業務營業收入增幅較大,達43.7億元,較2014年增長61%,2014年僅為27.8億元。截止2015年底,武漢市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計406家,較2014年369家增加37家,增幅為166%。2015年檢測業務收入過千萬機構90家,其中過億機構4家。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有從業人員17999人,各類儀器設備9.6萬臺套,全部資產原價值49.2億元,機構總面積約166萬平方米。
(2)武漢市檢驗檢測業務需求比較大,市場前景良好,具備良好發展空間。2015年共出具報告322萬份,報告總收入30.5億元,其中社會委托業務和行政執法業務分別為246萬份,24.3億元和62萬份,4.5億元,位居業務來源的前二位,占比分別為95%和96%;其次為司法鑒定報告5092份,1658萬元和其他報告13萬份,1.5億元,占比分別為5%和4%。
(3)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業人才組成和儀器設備、環境設施基礎良好。全市共擁有研究生3426人,本科生7533人,本科以上學歷占比61%;高級職稱3439人,中級職稱4886人,中級以上職稱比例46%。全市40萬以上儀器設備2508臺套,其資產原價值約24億元,占總資產比例48.8%;進口儀器設備9814臺套,其資產原價值約25億元,占總資產比例50.8%。
(4)武漢市檢驗檢測產業科研能力良好。2015年全市檢驗機構參加能力驗證1010項,測量審核310項。科研項目總計154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66項,項目經費約1.6萬元,省部級項目650項,項目經費約1.7萬元。制修訂國際標準67項,國家標準418項,行業標準234項,地方標準67項。
2武漢市檢驗檢測機構按經濟屬性、按領域、按區域分布情況概述
2.1武漢市檢驗檢測機構隸屬各部委,國有檢測機構市場份額最大
406家檢測機構中法人單位300家,占比73.9%;非法人單位106家,占比26.1%;按機構性質分,事業單位148家,企業237家,其他性質的21家;按經濟性質分,政府及國有資產企業255家,外資及民營企業153家。國有檢測機構255家,占數量份額62.8%,其中148家為事業單位,107家為國有控股企業。406家機構涉及住房城鄉建設部、質檢總局、交通運輸部、環保部、衛生計生委、教育部、農業部、發改委、國資委、國家鐵路局等約20個部門和各行業協會。
2.2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業結構組成主要集中在為政府綜合管理、政府監管和行政執法服務的領域
(1)武漢市檢驗檢測機構主要涉及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檢測領域,分別為環境質量領域,生命健康領域和安全保障領域。截止2015年底,從事該領域機構332家,占比81%,2015年該領域檢驗收入總計約36.6億元,占比84%。而涉及消費品和工業品領域檢測市場份額較小,從事該領域檢測機構僅45家,2015年該領域收入僅4.7億元。
(2)武漢市檢驗檢測機構依據2015年檢驗業務收入和從業機構數,主要集中在8個細分領域,分別為建材及建筑工程領域162家,收入約20億;食品飲料領域21家,約3.4億;能源領域19家,約3.0億;特種設備及壓力容器領域4家,約2.9億;光電子信息領域9家,約2.7億;環保領域44家,約2.1億;工程質量領域15家,約2.0億以及生物醫藥領域6家,約1.1億。
(3)武漢市檢驗檢測機構依據從業機構數量排序,國有檢測機構主要集中5個細分領域,分別為環保25家、農林牧漁19家、食品飲料16家、疾控9家和建材及建筑工程9家;企業檢測機構主要集中3個細分領域,分別為建材及建筑工程153家、環保19家和能源14家。
2.3武漢市三片區檢測機構整體布局相對分散
(1)根據武漢三鎮的地理區位劃分為武昌片、漢口片和漢陽片。三片區檢測機構整體布局相對分散:武昌片依托東湖高新光谷城和大專院校及科研院所云集和高新產業集聚的資源優勢,一半的檢測機構都位于武昌片,且大部分位于武昌市區和東湖高新光谷城。漢口片的檢測機構3/5位于漢口市區,2/5位于東西湖、黃陂等遠城區。漢陽片布局和漢口類似,大半機構位于漢陽市區。
(2)三區域現有檢測機構的分布與該區政府綜合管理職能及現有支柱產業基本一致(詳見圖1)。
①武昌片區。
武昌片區為高智力密集區,擁有高等院校42個,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院所5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僅電子信息領域就擁有院士22名、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該區各類檢驗檢測機構207家,其中事業單位82家,企業及其他性質125家,CMA機構53家,國家中心8個,高校實驗室16個。
該區檢驗檢測機構主要是由湖北省直事業單位、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組成。國有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主要分布在質檢、衛生、建設、環保、交通、農業等部門,主要包括機動車安檢機構、工程質量檢測站、農產品檢測站、環保檢測站、衛生防疫站、特種設備檢測站等,其中質檢部門所屬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數量最多。
一批國內外知名檢測機構也相繼落戶東湖高新,英國天祥(INTERTEK)集團是全球領先的質量和安全服務機構,天祥武漢檢測中心目前業務主要在環保領域。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TI)是中國檢測行業首家上市的第三方測試公司,武漢市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目前主要業務為食品和環保領域。全球檢測巨頭之一的德國萊茵(TUV)已在東湖高新園的光谷設立辦事處。
②漢口片區。
漢口片區現有檢驗檢測機構主要由武漢市政府及其直屬事業單位,高校實驗室、科研機構及企業組成,行業整體布局相對分散。該區各類檢驗檢測機構142家,其中事業單位50家,企業及其他性質92家,CMA機構24家,國家中心5個。
武漢市直屬事業單位檢測機構主要涉及食品飲料、農林牧漁,水質、環保,建材、建設工程和工程質量,計量、特種設備和鍋爐壓力容器,機動車安檢、消防安防,生物安全及疾控檢測等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重要領域,以及紡織服裝、電線電纜、石油化工、化妝品、兒童及嬰幼兒相關產品、輕工及紅外產品等武漢傳統優勢工業品及消費品領域。
③漢陽片區。
漢陽片區現有各領域各行業檢驗檢測機構57家,其中事業單位16家,CMA機構19家,高校實驗室3家。除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領域外,其他產業專業檢測機構不多。但隨著檢驗檢測產業的逐步開放,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湖北有限公司、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等知名專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紛紛進駐經濟技術開發區。創立于1828年的法國比維國際檢驗集團(BV)是測試、檢驗和認證服務一體的全球領導者,已有意向入駐漢陽片區蔡甸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
圖1武漢市三區檢驗檢測機構細分領域分布圖3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業存在的基本問題
3.1武漢市檢驗檢測市場需求不平衡
武漢市檢驗檢測市場主要涉及公共安全領域,如食品農產品,水質和環保、建材、建設工程和工程質量領域,以及一些消費品領域,如化工、輕工、紡織服裝領域的檢測市場“供大于求”。另外,由于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產業缺乏建設規劃且協調機制不完善,導致這些領域機構數量多,公共檢驗檢測領域社會資源利用不夠充分,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但武漢市汽車及零部件、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煙草食品、家電輕工6大支柱產業檢測市場能力供應不足,與武漢市中部物流中心和產值超千億的工業體系不匹配。
3.2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業結構不合理,中高端供給不足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領域存在許多檢驗能力空白,與武漢制造2025產業布局不配套。重點包括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如新能源汽車整車及整車動力電池、燃料電池、驅動電機、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的關鍵技術;新一代光電信息技術如光通信、新型平板顯示和集成電路領域;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如疫苗與診斷試劑、生物制藥、高性能彩超、激光醫療設備、核磁共振波普儀等高端設備領域;材料如建筑及橋梁鋼結構、化工先進結構材料和納米等前沿新材料領域。
3.3武漢市作為中部城市,具備產業集聚發展的先天優勢,但相對分散的檢驗檢測市場格局,并未形成產業發展合力
近年來,武漢市檢驗檢測服務業加快發展,但由于檢驗檢測市場體制不完全開放,產業資源難以達到最優配置,促使各類機構之間在業務上不容易形成合作關系,無法很好的發揮“協同發展”的集聚效應。所以,檢驗檢測服務業的良好發展需要政府在更高層面上引導,建立國家級高端產業示范區,建立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促進產業進行重新布局和整合,進一步引領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
4建議
4.1形成公平開發的檢驗檢測市場體系
加快國有檢驗檢測機構改革,引導國有檢驗檢測資源向關系行業發展的關鍵領域集中,向技術密集、資源密集的基礎性、戰略性領域集中。打破部門壟斷和行業壁壘,推動形成競爭性檢驗檢測統一市場,鼓勵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參與投資檢驗檢測產業,支持具備條件的生產制造企業申請相關資質,面向社會提供第三方檢驗檢測服務,引進國內外知名的民營和外資檢驗檢測機構,形成國有、民營、外資檢驗檢測機構有機結合的公平開發檢驗檢測市場體系。
4.2打造武漢市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發揮檢驗檢測對產業集聚的“榕樹效應”
考慮武漢三鎮的地理區位和《武漢四大板塊綜合規劃》布局的大光谷、大車都、大臨空、大臨港四大板塊產業布局的特點,建議武漢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以“一區三園”形式,三園以“核心區+輻射區”、“實體園區+信息平臺”形式共建。
集聚區發展以“高端引領、產業升級,科學發展、創新驅動,行業集聚、錯位發展”為原則,以汽車及零部件、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煙草食品、家電輕工六大支柱產業為重點,集中資源發展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依托龍頭機構建立國家級質檢中心,吸引國內外著名檢驗檢測服務機構入駐,發展產品檢驗檢測、生產體系認證一體的綜合型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示范區。
參考文獻
[1]楊遠.中國產業集聚區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9):69.
[2]何駿.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加快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突破口——以上海為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