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松
摘要: 社會公平思想是中國近代最具普遍意義的精神追求,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也是傳統仁人志士的美好理想。我國近代思想家洪秀全、康有為以及孫中山是近代社會公平思想的代表人物,對構建公平正義社會作出了理論和實踐探索,對他們的公平思想進行分析有利于當代構建公平公正的社會。
關鍵詞:中國近代;公平思想;精神追求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75
0引言
中國思想家從未停止對社會公平公正的追求,孔子早在《禮記·禮運》中構想了公平、民族社會情況,但是孔子對社會公平的認識較為模糊。進入封建社會后,雖然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下,社會公平思想理論不活躍,但是思想家仍未停止對社會公平的探索。如張載提出的“民胞物與”思想、均田制,并設計構建公平合理社會的整套方案。至中國近代社會,社會公平已經成為時代精神追求,近代革命家都對社會公平進行了探索。
1近代公平思想分析
1.1洪秀全的社會公平
洪秀全的社會公平主要體現在《天朝田畝制度》中,雖然洪秀全的社會公平思想具有一定宗教性質,但是其社會公平思想代表廣大農民的利益訴求?!短斐锂€制度》的核心為農民平均分配土地,如該制度規定“凡分田照人口,不分男女?!藪靹t分寡,雜以九等”、“男婦每一人自十六歲以上授田多于十五歲以下一半”、“凡當收成時……余則歸國庫”等。作為第一個農民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的出現標志著太平天國把中國舊式農民革命推向了空前的高峰。
《天朝田畝制度》關于土地問題的基本精神為推翻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以小生產為基礎,國家對生產、生活資料平均分配,實現“有田同耕……無人不飽暖”。洪秀全的《天朝田畝制度》包含的平等思想核心為絕對平均主義,通過政府實現社會絕對平均,構建一個農業社會主義的烏托邦。洪秀全的烏托邦主義集中體現了農民消滅私有、壓迫和剝削的愿望,意圖建立一個以公平和共同富裕為核心太平天國。偉大思想家馬克思和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都將洪秀全消滅私有和均產主義作為“社會主義”,但是洪秀全的社會公平思想側重于平均,因而其“社會主義”無法成為現實。
1.2康有為的社會公平思想
康有為著作《大同書》集中體現了他對大同社會的構想,康有為設想的大同社會的主要精神為“人理至公,太平世大同之道也”,即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公正、平等合理。康有為的社會公平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以共產制為核心的經濟體質。大同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高,社會生產現代化,勞動者接受過高水平教育,具備高水平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文化素養,行業之間無區別。分配問題上,勞動是分配的基礎,并且將保證基本生活作為最低收入標準。實行獎懲制度,獎勤罰惰。
第二,建立公政府政治體制。政府沒有明顯的國家和國界,社會分為三個等級,最高等級為全球大同公政府,下設20多個部門和四個院。
第三,消滅家庭,主張婚姻自由??涤袨閷Ρ葨|西方家庭后,認為家庭不利于構建大同社會,并將家庭作為妨礙構建大同社會的公害之一,因而他主張消滅家庭形式??涤袨樵O想大同社會的成年男女可以自由婚姻,定期同居。子女由振幅撫養,接搜高等文化教育及科學訓練,再根據每個人的專長分配職業。
第四,生活高度文明??涤袨樵O想的大同社會中的人都應享受高度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政府需要建設博物館、美術館、公報館等基礎公共設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大同社會交通發達,水有自行之舟,陸有自行之車。閑暇時可以乘坐交通出行、觀光,御氣而出吾地,而入他星,到太空作“天游”。
康有為為世人描繪了奇妙的大同世界,并且大同世界中的許多構想已經成為現實。但是對康有為的構想如同海市蜃樓,是康有為的憧憬,是空中樓閣??涤袨樽鳛楦牧贾髁x者,他具有資產階級的軟弱性,無法從根本上擺脫限制。正如毛主席所言,康有為只是構想了大同社會,沒有找到抵達大同社會的道路。
1.3孫中山的社會公平思想
孫中山的社會公平思想體現為民生主義,它是近代中國先進思想家提出的經濟綱領中最重要最先進的方案。民生主義的基本內容之一為為平均地權,平均地權是指廢除土地私有,經土地農有向國有過渡。《中國同盟會革命方案》對平均地權的內涵作了具體闡述:文明之福祉,……照價收買,增價歸國。孫中山認為平均地權可以避免重蹈西方資本主義覆轍,并將平均地權作為構建“社會的國家”的關鍵和實現民生主義的核心。民生主義的另一基本內容為節制資本,是指發展國家資本,以免私人資本家控制民生,壟斷國家經濟。如國民黨一大宣言所說: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此則節制資本之要旨也。
在西方社會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孫中山認為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并將社會主義等同于民生主義。然而民生主義仍屬于資本主義綱領,對資本主義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其實質是以發展資本主義為內容的資產階級經濟綱領。民生主義是當時最完整的資產階級經濟綱領,也使資產階級發展規劃。民生主義的出現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對土地問題的重視,并將土地與資本主義發展相聯系。但是民生主義的局限性也非
2近代社會公平思想對當代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社會公平問題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中國近代三位學者的社會公平思想雖然無法解決當時的社會矛盾,并且對于社會公平的設想流于空想,但是作為追求公平社會的中的重要環節,未當代社會追求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思想經驗。
和諧社會中的社會公平是指在公平原則下,人們享有同等的機會和權力,最終實現資源公平分配。政治學層面的社會公平是指人們的權力平等,如人們享有參與政治和經濟活動的基本權力。社會學層面的社會公平是指社會成員組成的利益群體關系平等,具體表現為貧富差距小。經濟學層面的社會公平是指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平衡關系。
社會主義制度要求政府需要重視社會公平問題,并將解決社會公平問題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后,馬克思主義者從未停止對社會公平的追求。不僅如此,實現社會公平更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和核心價值,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內容和內在要求。對于社會主義國家,不僅需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更需要公平合理地分配物質財富。關于社會公平問題,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倡導的理念正是社會公平理念,是黨的領導人對社會公平的實踐探索,也是公平制度、公平政策和公平原則在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得到落實的動態過程和必然結果。
但是洪秀全、康有為和孫中山等人的實踐證明,社會公平需要以合理的制度為支撐,缺少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廣大的人民群眾無法切身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社會公平也將成為一個披著“公平”的口號,不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社會主義本質也無法得到很好的體現和展示。因此,政府需要重視社會公平的作用,做好社會公平維護工作,將維護社會公平工作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將社會公平落實到實踐工作中。
參考文獻
[1]陳金龍.孫中山民生主義的歷史作用與當代價值[J].科學社會主義,2011,(01):2226.
[2]李書巧.近代中國烏托邦思想研究[J].求索,2011,(04):252254.
[3]徐文濤.論康有為“大同世界”思想的人性論基礎及其時代價值[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1,(05):120124.
[4]張欣.康有為的大同世界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比較研究[J].知識經濟,2008,(02):156,158,160.
[5]秦麗葉.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及其對當代中國民生建設的價值[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6]李輝.烏托邦的傳承與發展——淺論太平天國的烏托邦思想與中國古代烏托邦思想的淵源[J].經營管理者,2015,(2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