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順

近期儲能概念股走勢異常,龍頭股南都電源自五月中旬以來,累計已上漲約50%,股價刷新股災以來的新高,其他標的個股如圣陽股份和陽光電源亦有不俗表現,漲幅均在20%-30%左右,大幅領先于市場。
本次儲能概念的大漲源于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政策的推動。實際上,自2009年以來,尤其是2014年之后,儲能一直備受市場關注,但受制于成本因素,概念股一直不溫不火,國家能源局的政策徹底釋放了儲能產業的成長枷鎖,本輪大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關鍵是這次儲能能走多遠?
儲能市場未來十年可能會成長成為千億級別的市場,市場不算小,純正標的個股卻不多,因此個股機會也比較大。而且市場最為看重的補貼政策已經明朗更是讓題材有持續的可能。不過需要注意,儲能商業化缺乏技術支持,企業真正實現盈利可能難度較大,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只有炒概念的份。
實質性政策利好來襲
本輪儲能概念股爆發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6月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這是自儲能納入“十三五”規劃后出臺的第一個具有針對性的細分政策,通知稱,鼓勵發電企業和售電企業、電儲能企業等投資儲能設施,合理配置電儲能設施,促進發電側參與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同時鼓勵用戶建設電儲能設施,達到一定規模可獨立參或與發電企業聯合參與調頻調峰。
實際上,政策對儲能市場的支持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之道目錄》中,儲能電池就被提及,而后在國家能源局的發布的多個能源規劃中也被作為重點發展的低碳技術,但該概念卻一直都不溫不火,即便是在被列入我國“十三五”規劃百大工程項目之時,板塊的整體漲幅也是幾日游行情。
我們認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國內儲能礙于技術,儲能成本一直難有大的下降:二是國家政策雖然多次提到要發展儲能,但市場一直把儲能作為發電與輸電環節的配角,即便市場再大也發展也會受限。
這次能走多遠?
顯然,此次政策,國家即給了儲能“名”,也給了“利”,不僅確定了儲能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發電調峰調頻政策,同時還給予儲能補償規定,肯定是有緩解發電企業成本端的壓力。因此概念股大漲也在情理之中。關鍵是,這次能走多遠,換言之,儲能概念是否值得持續炒作?
一般而言,一個題材值不值得持續炒作需要看幾點:一是題材本身的預期要足,說到底就是行業想象空間是否足夠大;第二是周期跨度,題材炒作一般分三個階段,朦朧期、投資期與跟風期,處于前兩個階段的題材上漲概率更高。第三是否有政策紅利?不符合政策方向的產業長不大。第四,標的業績能否兌現?鋰電從2010年炒到現在,靠的不僅僅是預期,還有業績的兌現。
具體來看,儲能行業的成長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公開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全球行業年復合增速接近200%。機構預計到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會到1000億元,到2025年達到6000億元左右。機構的預測數據我們沒有去檢驗真實性,但看行業不能只看精確的數據,有時候精確的錯誤不如模糊的正確來的爽快。儲能行業大小取決于下游光伏、風電以及充電設施的大小,其中前兩者是最大的傳統應用市場。
站在數據的角度,2015年全國光伏發電棄光40億,平均棄光率在10%%左右,風電棄風339億千瓦時,棄風率在15%,部分地區可能偏高。若按每度電電價計算,單光伏和風電市場就已經在八百億級別以上。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儲能是新興市場,不管何時商業化,這塊只會是增量,況且現在只要能和新能源汽車掛鉤的概念,市場都愿意給予高的預期。
從政策的角度看,儲能并不缺乏利好支撐,這里并不贅述,但有一點需注意,政策雖然給了儲能“名”和“利”,但市場更看重的是“利”,這塊在政策中尚無具體細則出現,
為什么風力和光電并網規模低?除了自身裝機規模上升、電廠消納有限外,最主要的還是這些新能源發電不可持續性。以前這部分都主要由火電廠來彌補,儲能補貼細則若能全國普及,未來儲能產業的發展大概率是會經歷從成本下降到補貼落地,再到普及放量的過程。
業績兌現方面,儲能技術是限制產業商業化的最大障礙,目前行業主流仍集中在成本較低的鉛酸電池以及鋰電池領域,但鉛酸電池壽命較短,長期性價比并不高,而鋰電池價格高,同等規格產品的鋰電池價格約為鉛酸電池的兩倍。目前來看,鉛碳電池的性價比相對而言最具經濟性和應用性,當前技術已經可以將成本做到五毛錢左右水平,未來商業化是可期的。但短期難有實質性表現。
首推圣陽股份
在業績兌現前,儲能只有炒概念的份,而且后續隨著補貼政策的進一步深化,概念有持續發酵的可能。
當前A股中純儲能概念并不多,既然是概念炒作,當然首選彈性足,有技術優勢的個股。我們首推圣陽股份。
圣陽股份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塊,一是新能源電池;二是動力電池,三是通信電池,其中最具看點的應該是與日本古河合作開發的大容量、超長壽命的儲能鉛酸電池技術進行戰略合作。與傳統鉛酸電池不同,該產品的性價比極高,其容量及循環次數不僅僅顯著高于普通鉛酸,同時其成本僅為一般鋰電池的三分之一,該產品已經開始試產,今年具備量產的預期。
另外,公司還具備一個潛在的概念一一石墨烯電池。近期網上已開始盛傳石墨烯電池技術的優越性,其成本不僅低于鋰電池一般,而且能量密度更是比其高出7被有余,用作動力電池續航里程可達到8倍以上,并且其技術已完成實驗室測試,接下來將步入商業化試用初期。公司基于石墨烯技術研發的超級動力電池已經在吉利熊貓是試用,想象空間極大。最重要的目前公司市值僅有30億元,是儲能概念中市值最小的標的,極具炒作之相。
當然,我們也看好龍頭股南都電源,畢竟其鉛碳電池技術國內一流,而圣陽的鉛碳技術是由古河提供,護城河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