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利/漢川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局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銜接問題與對策研究
吳利/漢川市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局
民生的發展逐步成為國家和人民關注的焦點,民生建設關系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我國老齡化時代的來臨,養老保險逐步成為民生問題中僅次于就醫問題的第二大難題。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形勢轉變的重要關口,做好經濟變革中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問題是解決好居民養老保險發展的方向,也為解決居民養老保險提供實施性指導。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問題與對策
為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實現制度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協調運行,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促進我國小康社會實現的重要制度保障。完善我國城市保險中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改革,能夠縮小事業單位和非事業單位之間發展差距,提高人們工作積極性,打破傳統的職工養老保險建設中的局限性,實現新時期下職工養老保險新的發展趨勢。
(一)養老保險制度不完善,無法兼顧效率與公平
養老保險制度在事業單位中的推行情況并不完善,造成養老保險制度與事業單位中的退休工資制度上存在相互矛盾,造成事業單位中的養老保險制度與退休工資制度雙重運行,形成制度運行混亂,無法實現制度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同時有些事業單位中的參保并不是全員參保,也是造成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無法正常運行的重要阻礙。
(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與其他形式養老保險對接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與企業養老保險和公務員養老金上存在著加大的差異性,我國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攜帶性較差,形成與其他形式的養老保險在銜接過程中出現銜接過程復雜,手續麻煩等問題,使事業單位單位的養老保險與其他保險之間存在著難溝通的問題。
(三)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財政壓力加大
隨著我國社會逐漸步入老齡化階段,使我國財政總體支出中養老支出比重明顯增大,由于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是地方財政兜底,實行的是地方統籌,而我國的事業單位中人員眾多,并且老齡化程度逐年增多。因此,事業單位中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的繳納為地方財政支出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很多地方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基金已經亮起了“紅燈”,出現了收不抵支的現象。
(四)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缺乏制度性管理
我國事業單位中人員眾多,老齡化程度嚴重,造成事業單位中對于養老保險的人員資料和分配制度問題上存在著許多漏洞,造成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管理制度滯后,管理形式較落后,管理缺乏制度制約性。特別是隨著近些年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配合改革而實行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各地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和不規范性。由于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地方統籌,地方政府有很大的主動權,為緩解改革矛盾,維護改革期間的社會穩定,制定了一些特殊的事業單位改革期養老保險政策,給后期的養老保險運行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嚴重的影響了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完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實現社會公平
針對事業單位中養老保險制度與退休工資制度的管理力度逐步提升,形成兩種制度獨立存在,避免使兩種保障制度混淆運行,造成制度結構上的混亂,縮小退休工資制度在制度變化上造成的財富分配不合理現象,形成完備的養老保險管理制度,不能因為個人原因而造成制度上的混亂,保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透明化管理,促進社會財富的公平化分配,堅持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則對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進行合理化管理,實現我國民生發展的全面性實施。
(二)形成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與其他形式養老保險對接
完善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管理制度,對事業單位中工資分配制度、人事管理制度進行細致化管理,壓縮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辦理秩序,形成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與其他保險對接方便、快捷,逐步實現企業養老保險,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公務員養老金三者之間直接對接。
(三)實行事業單位人員的全員養老保險參保,提高統籌級別
為了緩解我國社會老齡化帶來的巨大財政壓力,對我國的事業單位實行全員參保,實行省級統籌管理。養老保險的運行模式是“以新養老”,全員參保必然會使這“新”做到最大化,就像“蓄水池”,注入的水多了,才能保證充足的水流出來。若再配合實行省級統籌,省直接對各地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進行統一管理,協調調度,就可做到既緩解地方的財政壓力,又維護全社會穩定,使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運行形成良性循環,成為真正意義的社會民生建設。
(四)完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措施
不斷加強對事業單位人工資分配、人事檔案管理,養老保險制度管理的制度化,實現事業單位內部資源管理明確,保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健全。絕不能因為任何情況而制定實施不利于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持續健康發展的特殊的地方性政策,這樣只顧眼前,不考慮長遠的,是嚴重的對歷史不負責任。要積極的為促進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提供參考意見。只有明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劃分的依據和標準才能從制度上為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促進我國財政資源的合理化分配。
對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合理化的規劃和探究,為我國的民生建設提供重要的參考實例。對于解決我國逐步到來的老齡化問題提供解決的依據,有助于促進我國社會財富的合理化分配,實現社會公平;另一方面,對我國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進行合理規劃,有助于緩解各地方的財政壓力,降低各地方財政開支中的負擔,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化分配,使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得到進一步的緩解,實現我國社會環境的和諧、穩定,促進國家提出的“中國夢”的社會發展目標,為我國發展成為小康社會奠定社會制度上的保障。
[1]桂世勛.改革我國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思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71-75.
[2]柴曉霞.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5,02:68.
[3]毛秉焱.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存在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5,17:370.
[4]任燕落,朱世偉,吳勇,遲明黎.淺談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平穩入軌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品牌(下半月),2015,10:282.
[5]戚曉虹.經濟欠發達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存在問題及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3,2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