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元 孫衛東 /乳山益正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試述鉆孔灌注樁技術在公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
姜曉元孫衛東 /乳山益正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鉆孔灌注樁技術作為一項較為新興的技術,不僅來自于技術研究的深入,更來自于施工經驗的總結。應用于在路橋施工中,對于提高施工的速度與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筆者對鉆孔灌注樁技術在公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探討,希望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借鑒意義。
鉆孔灌;注樁技術;公路;橋梁;施工;應用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鉆孔灌注樁技術是比較隱蔽的,一旦出現質量問題,講會給補救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需要在施工中嚴格遵循施工的工藝流程,做到對各個環節的有效控制。同時,注重施工人員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及時總結施工的經驗教訓,以確保施工的順利進行與路橋施工質量的不斷提升。
(一)鉆孔灌注樁技術施工應用中鋼筋籠上浮
鋼筋籠上浮是指,在路橋施工現場,在鉆孔灌注注樁應用技術時,按技術設計計劃,將鋼筋骨架沉放到設計深度規定的相應位置后,在接下來的澆砼過程中,鋼筋骨架的位置比原設計計劃的位置高出超過誤差的距離,則稱為鋼筋籠上浮,也俗稱為“浮籠”現象。根據以往的經驗,針對鋼筋籠上浮原因分析如下:首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主要的焊接鋼筋骨架沒有焊接結實,在鋼筋骨架和導管的差距越小時,發生鋼筋上浮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在進行鋼筋籠的上下升落,就會出現鋼筋籠大幅度上浮現象的出現。其次,由于鋼筋本身的柔韌特性,在鋼筋籠制作好之后,由于操作中的碰撞,極其容易造成整個鋼筋骨架的變形,嚴重的可能造成鋼筋焊接脫落,進而引發導管傾斜的現象出現,從而進一步導致鋼筋籠上浮。最后的原因可能由于在澆砼的過程中,由于機械器具發生故障,導致澆砼提前凝結,沒有達到預期的凝結效果,在后期的導管提升中,將鋼筋籠帶出,引發鋼筋籠上浮的情況。
(二)鉆孔灌注樁技術施工應用中鋼筋籠下沉
鋼筋籠下沉是指已經沉放到設計深度位置鋼筋,在路橋施工現場,在鉆孔灌注注樁應用技術時,按技術設計計劃,將鋼筋骨架按照設計方案的要求沉放在規定的位置之后,在后續的澆砼過程中,由于操作不慎或鋼筋籠放置位置不恰當,導致鋼筋籠下沉,脫離了原來的位置,這是所謂的“沉籠”。根據以往的經驗,針對鋼筋籠下沉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是由于焊接或者吊環不慎脫落引起的鋼筋籠不能有效保持在設計位置而脫落。另一方面,在澆砼作業完成之后,上下振動導管時,用力不均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導管與鋼筋籠的脫離,從而引起鋼筋籠下沉。
(三)鉆孔灌注樁技術施工應用中導管拔空
所謂的施工中導管拔空是指在澆砼過程中,由于操作不慎或者機械操作故障,導致導管脫離正常位置,水泥順勢進入導管中,造成導管被整體拔空的問題。
(四)鉆孔灌注樁技術施工應用中埋管
埋管問題是指在澆砼過程中,沒有及時拔出埋在砼柱的導管,在完成澆砼工作后,形成了埋管廢樁問題,其主要原因,首先是,澆砼和砼凝固之間的時間段比較短,機械設備間歇時間長,來不及撥出導管引起的埋管。其次,由于操作不規范,出現失誤,出現導管被鋼筋掛住的現象引起。最后,由于施工時沒有考慮孔壁的承重能力,澆砼過程中孔壁坍方,大量泥砂將導管埋沒,形成埋管問題。
(五)鉆孔灌注樁技術施工應用中樁位偏位偏差較大
樁位偏位偏差較大,是指,基坑在挖好之后,與原定方案的軸線進行對比是,誤差范圍超出額定范圍比較大,造成樁位偏位偏差較大的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現場施工人員對于新的環境下的技術作業不熟悉,專業技術能力應用不足,操作出現失誤,導致軸線不準確的發生。另一方面,在基坑挖掘時,沒有掌握好挖掘的深度、力度,造成挖掘基坑出現嚴重誤差。
(六)鉆孔灌注樁技術施工應用中樁頭冒水
樁頭冒水是指在基坑的澆砼作業完成時,樁頭設計不專業,出現冒水的問題,出現這種樁頭冒水的問題,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是,澆砼作業不專業,導致樁本身存在小的縫隙,或者由于砼的攪拌不均勻,顆粒過大等情況引起,其次是澆砼過程操作不規范,如,在砼的灌注時,砼中泥漿的密度過大,在與鋼筋之間存在泥漿,導致出現裂痕。最后可能由于截樁時,用力過大,造成樁頭出現裂縫,從而出現滲水的現象。
(一)浮籠問題的處理辦法
首先,如果在剛開始澆砼時,就出現“浮籠”的現象,可能主要是由于導管與籠之間有掛帶現象引起的;這時最有效的措施是,應立即中止澆砼,在砼完全凝固前,反復上下搖動導管或單向旋轉,時浮籠回到原來位置。其次,如果在澆砼過程中出現了“浮籠”現象,即隨著導管拔出,鋼筋籠出現上浮的跡象,但是,卻發現砼面基本不動,這主要也是因為導管與籠間有掛帶現象引起的,處理方式雷同,在砼凝固前,應反復搖動導管,逐漸重復使之上下移動,以切斷二者聯系,逐漸讓鋼筋籠返回原處。最后,如果在澆砼過程中,隨著砼面上升,出現了鋼筋籠上浮的現象,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控制砼澆量及速度即可。
(二)沉籠問題的處理辦法
沉籠根據深度的不同一般分為兩種情況處理,一種是鋼筋籠沉入深度不深,可以暫時不進行沉降處理,等到澆砼完成后,在基坑上的原樁位置進行抬高作業,將下沉的鋼筋籠恢復到相應位置即可。另一種情況是基坑挖好后,才發現鋼筋籠發生了沉籠現象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時須重新補樁或請設計人員核定在基礎結構上采取加固措施。
(三)導管拔空問題的處理辦法
關于導管拔空的問題處理,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在導管拔空時,將導管迅速插入砼中,并將導管中的積水緩慢抽出。第二步,將導管中的積水抽完之后,重新設立水球,將導管恢復到相關位置,并繼續澆砼。
(四)埋管問題的處理辦法
埋管的處理方法是,一旦發現鋼筋籠埋入砼的位置不深,應迅速采取鋼筋籠的轉動措施,將到導管與鋼筋籠脫離開來,如果不能脫離,應當考慮放棄導管,但是如導管埋的深度太深,就只能作為廢管處理,準備接下來的補樁工作即可。
(五)樁位偏位偏差較大問題的處理辦法
對于樁位偏位較大問題。如果超過了允許的誤差范圍,應當重新核定偏差位置,如果是嚴重的偏差問題,應采取重新補樁的措施。
(六)樁頭冒水問題的處理辦法
關于樁頭冒水的問題,應檢測樁頭的質量,根據質量再決定處理辦法,例如,發現有樁頭冒水現象,應請檢測單位測樁身砼強度、樁身有無缺陷,對僅限于樁頭一段長度范圍內出現裂隙的,應鑿除樁頭砼,直至露出堅實砼后再灌高出原等級一個強度等級的砼。另外如果樁身質量有嚴重缺陷,應請設計及檢測中心核定是否須重新補樁。
在一系列的路橋施工運用的鉆孔灌注樁技術中,要合理、科學分析技術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根據相關的經驗和具體的施工環境,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和應急預案,才能更好的保障施工的質量。
[1] 張剛 . 路橋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技術分析 [J]. 山西建筑,2013,39(3):134 -135.
[2]秋林.鉆孔灌注樁技術在路橋施工中的應用探討[J].民營科技.2013∶08.
[3]熊小平,張友新.探究路橋施工中的鉆孔灌注樁技術[J].信息化建設.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