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菱/遼寧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淺析理工科院校音樂素質教育的作用
馬菱/遼寧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本文通過分析音樂素質教育對于理工科院校大學生的作用,探析理工科院校加強提高音樂素質作用采取的途徑,完善音樂素質教育教學模式,推動音樂素質教育發展,提升理工科院校大學生音樂素質。
理工科院校;音樂素質教育
音樂素質教育就是廣義的音樂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將音樂學科內的各專業門類進行融合,以培養音樂欣賞能力為根本,以音樂實踐活動為輔助,使受教育者在具備綜合音樂素質的同時,而且在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審美情趣、道德修養、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學生對音樂素質教育看成自己愛好的進修,而理工科院校則把音樂素質教育看成提升教育文化,修養個人氣質,甚至是道德的培育。而理工科院校對大學生的音樂素質教育有很深層次的作用。
2.1有利于理工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藝術教育能陶冶人的性情、凈化人的心靈、娛樂人的身心,使人消除疲勞。音樂更能舒緩大學生的情緒,改善大學生的心理。教育離不開感情,而情感又離不開音樂。所以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由此可見,音樂對于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理工科院校學生更應該通過音樂素質教育,培養其健康的心理素質。
2.2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表達多元化
音樂素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功能, 是以學生愉悅的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幫助學生建立藝術與現實間的審美關系,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理工科院校培養音樂素質教育是大學生學習一種表達語言的行為,也是一種發泄情緒的方式,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不同的表達情感方式,通過音樂素質教育我們才能體會這種音樂表達情感的多元化。
2.3團隊配合能力增強,利于形成健康的娛樂生活
團隊成員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展示出一臺好的節目,無形之中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積極的參與音樂活動,使得大學生的課余時間更加豐富,不再過分沉迷于手機和網絡,而把時間更多的用于健康的娛樂。
2.4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人格
音樂素質教育能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受教育者參與了感知、聯想、想象等心理過程,讓他可以在一種自由、和諧的狀態中發展,因此可以塑造人的良好品格。雨果曾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我個人認為這三把鑰匙缺一不可。音樂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3.1充分認識到音樂素質對于學生培養的重要作用。
音樂素養是培育理工科院校學生學習面與深層次發展的需要。音樂素質教育是以音樂為橋梁或載體對學生進行人格、意志的培養和文化傳播,使學生能夠參與社會活動并最終為社會服務。
從這個意義上說,理工科院校學生的音樂素質非常值得我們關注與重視。音樂素養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大學校園的文化氛圍與品位,不只來源于某座標志性的實驗樓與教學樓,也不僅僅來源于幾個教授或博士,更多的是來源于這座校園所蘊含的文化藝術底蘊。
3.2改善教學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理工科院校加大教學場地的設置和器材的配備,投入一定的的資金進行音樂設備購置,即有對教學條件的改善,也有利于學校文藝活動開展提供場地和設備的改善。加大師資隊伍的建設,開拓多種渠道、采取“引進來走出去”多種形式和層次的音樂教師的定期進修和培訓,形成結構合理的、有較高音樂理論水平和教學經驗的師資隊伍。
3.3完善課程設置,優化課程結構。大部分理工科學院對音樂素質教育的課程相對單一,現今理工科院校一般會根據學校的專業特點和自身所具備的設施、條件、師資力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首先開設公選課讓學生了解音樂,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其次邀請音樂專家定期來校園開設講座,在音樂知識講座中介紹東方的音樂(中國)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讓大學生們體會到華夏的音樂魅力,提升自己的修養與學識,通過文藝活動,校園廣播、歌唱比賽等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3.4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力扶持校園內學生音樂藝術活動的開展,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將高雅藝術引入大學校園;要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成立樂隊、合唱團、等社團,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音樂比賽,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瑰寶,是一種表達人類思想情感的聲音藝術。音樂素質教育又是理性思維與感性藝術的完美結合,更能推動理工科院校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認識,提高藝術素養。
[1]喻方,論新時期下理工科大學生音樂素質培養新模式,音樂大觀,2013(23).
[2]付勝利,深化理工科高校藝術教育的幾點思考,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2).
馬菱 (1964-)),女,遼寧本溪人,遼寧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教授。
課題:
2015年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JG15DB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