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嶺
近年來,中國政府撤僑、營救等一次又一次漂亮的領事保護重大行動,讓民眾感受到了國家保護海外公民的信心與能力,但極少數人忽略了自身責任問題,甚至形成一種錯誤邏輯,就是在海外遇到任何問題,自會得到祖國庇護。很多人因此忽視“領事保護”概念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外交機構所積極維護的,只能是公民在海外的“正當合法權益”。
例如,最近在遙遠的南部非洲發生一件事,讓那里的中國同胞無法淡定。納米比亞的中國商人葉某,在行李中攜帶18根犀牛角從溫得和克機場闖關出境,在南非轉機時被抓。因涉案犀牛角數目巨大,此事在納、南兩國引起軒然大波。其實,從南到北的非洲國家,近年來都發生過中國公民因攜帶象牙制品在當地機場被扣或被捕案件。
事實上,除了在非洲非法購買野生動物制品外,隨著“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和人員的迅速增多,中國公民海外違法犯罪個案同步增多。僅在2016年,從大批人員在土耳其、馬來西亞、西班牙從事電信詐騙,到1000多人在菲律賓某博彩公司非法從業,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透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公民在國外因違法犯罪被判刑入獄的人數近5000人。
與中國每年1億多人次出境人數相比,在海外違法犯罪的人員應系極少數,有關案件也屬個案,但這些人、這些事帶來的殺傷力卻不容低估,不僅給當事人自身帶來麻煩,更損害了國家形象和中國人的整體形象,直接危及大多數守法的中國公民在海外的生存發展環境和正當合法權益。例如,由于近年來當地媒體的趁機炒作,納米比亞當局明顯加大對當地華商及出入境中國公民行李物品的檢查,當地一些酒店甚至收到通知,發現有中國人住店要報告警方。
當然,每起案件的性質和影響不盡相同,有的令人扼腕嘆息,有的令人出離憤怒,但無論何種情形,我們對這類案件的態度和立場應該只有一個,就是絕不袒護,堅決反對。在此次處置我公民在納走私犀牛角一案上,中國駐納米比亞和南非大使館都在第一時間發出嚴正聲明,強烈譴責有關犯罪行為,支持駐在國主管部門依法、公正查處,并重申中國堅決打擊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的非法貿易、對違法犯罪分子“零容忍”的態度。這樣的處置方式對外進一步展示了中國政府鮮明的“三觀”立場,在一定范圍內對案件帶來的負面影響起到“消毒”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向民眾傳遞了一個信息,就是中國政府絕不會為在海外違法犯罪的中國公民“背鍋”和“埋單”。對于這些人,中國駐外機構只會提供最基本的領事協助,維護他們的基本權益和人道主義待遇,其他的,交給駐在國法律去處理。這是一種理性的、科學的職責劃分,更是一種成熟的、負責任的國家行為方式,能有效引導廣大海外同胞,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
每一次領事保護與協助都需要付出有形或無形的外交資源,這些資源不是憑空產生的,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源是全體國民的,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類人的。維護海外中國公民的正當合法權益,中國政府責無旁貸甚至不惜代價,但政府絕不會為個別害群之馬耗費過多寶貴資源,否則這就是對守法公民的損害,全體國民也絕不答應。▲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