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虹
【摘要】 目的 放射性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顯像與冠狀動脈造影出現不一致情況, 對其進行臨床分析和探討。方法 對行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的6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對所有的患者進行癥狀限制性運動負荷心肌灌注顯像負荷實驗, 對于負荷顯像出現異常的患者于1 d后再進行靜息心肌灌注顯像。結果 68例患者中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不一致的共7例, 其中冠狀動脈造影正常而心肌灌注斷層顯像陽性的患者5例, 冠狀動脈造影陽性而心肌灌注斷層顯像正常的患者2例。68例患者經過冠狀動脈造影之后診斷為陽性38例, 陰性30例, 68例患者經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診斷為陽性37例, 陰性31例, 診斷敏感性為97.4%。結論 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對冠心病患者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兩種診斷方法效果相差不大, 但是冠狀動脈造影屬于創傷性檢查, 在應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是無創檢查, 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值得臨床上進一步的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冠狀動脈造影;臨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37
冠心病是由于人體的脂代謝不正常導致的, 是指動脈內膜中沉著著一些脂質堆積成的類似于粥樣的白色斑塊, 稱之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這些斑塊逐漸增多就會導致血管動脈腔狹窄, 使血流受阻, 導致心臟缺血而產生心絞痛[1]。冠心病屬于危害比較大的一類疾病,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最為有效的方法,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技術也逐漸運用于冠心病的診斷當中。本次研究通過對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間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的68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旨在對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不一致的臨床分析予以分析和探討。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間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的68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其中男37例, 女31例, 年齡49~83歲, 平均年齡(63.9±6.4)歲。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 使用多平面的投影進行冠狀動脈注藥, 在造影的過程當中作連續心電以及壓力的監測。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采用99m锝-甲氧基異丁基異腈(99mTc-MIBI)作為顯像劑, 99mTc-MIBI是一種脂溶性、正一價的小分子化合物, 首次通過心肌的攝取率60%~70%, 可滯留在心肌細胞內穩定存在5 h以上, 其純度>95%。患者顯像前空腹, 注射后30 min食脂餐促進MIBI排泄, 減少肝膽對心臟影像的影響。1.5 h后進行影像采集, 患者取仰臥位, 避免身體發生移動, 雙手抱頭, 由右前斜到左后斜進行旋轉, 行運動及靜息心肌灌注斷層影像, 當放射性出現缺損或者稀疏區在兩個不同方位的兩個連續層面上出現則為異常。
2 結果
68例患者中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不一致的共7例, 其中冠狀動脈造影正常而心肌灌注斷層顯像陽性的患者5例, 冠狀動脈造影陽性而心肌灌注斷層顯像正常的患者2例。68例患者經過冠狀動脈造影之后診斷為陽性38例, 陰性30例, 68例患者經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診斷為陽性37例, 陰性31例, 診斷的敏感性為97.4%。
3 討論
冠心病實質是心肌缺血, 所以也稱之為缺血性心臟病, 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 會導致冠狀動脈出現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 導致出現心絞痛、胸悶等臨床癥狀[2]。患者在出院后, 家中應該常備有中藥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或者硝酸甘油, 進行急救, 急救后盡快送往就近的醫院進行檢查治療[3]。診斷明確后對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可以明確患者的冠狀動脈的病變, 包括病變的部位以及性質、病變的嚴重程度, 冠狀動脈造影以及心室造影術對于進一步的指導治療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是利用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細胞選擇性地攝取放射性核素標記化合物, 通過平面或斷層顯像, 可觀察到心肌血流灌注情況, 而壞死心肌或缺血心肌不能攝取顯像劑或攝取減低, 表現為病變區域心肌不顯影(缺損)或顯像劑攝取減低(稀疏), 據此可判斷心肌灌注異常的程度、部位和范圍。從而產生圖像, 反映了當時的心肌血流灌注的狀況。心肌的血流量多, 則心肌攝取的顯像劑就多, 只有保持了完整的細胞膜存活的心肌細胞才能攝取顯像劑, 通過顯像劑的這些特點, 就可以對心肌血流灌注的情況進行觀察, 進而診斷是否發生心肌缺血以及梗死, 是近些年來發展較快的一種冠心病的診斷方法。
本次研究通過對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間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的患者68例進行回顧性分析, 旨在對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不一致的臨床分析予以分析和探討。發現68例患者中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不一致的共有7例, 其中冠狀動脈造影正常而心肌灌注斷層顯像陽性5例, 冠狀動脈造影陽性而心肌灌注斷層顯像正常2例。本次研究當中, 5例診斷為心肌梗死的患者, 通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檢查出前壁以及下壁出現了固定性缺損, 而通過冠狀動脈檢查正常, 可能是因為血管狹窄不夠明顯, 癥狀較輕的緣故。因此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在冠心病的診斷上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通過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的檢查, 可以獲得比冠狀動脈檢查更多的信息, 對于冠心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更為可靠全面的信息。而且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的檢查為無創檢查, 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操作的可行性更高。
綜上所述, 冠狀動脈造影與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對冠心病患者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兩種診斷方法效果相差不大, 但是冠狀動脈造影屬于創傷性檢查, 在應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而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是無創檢查, 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的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彭應心, 姚文靜, 王學超, 等.冠狀動脈造影陰性的女性胸痛患者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結果分析.臨床薈萃, 2015, 30(12): 1350-1355.
[2] 汪奇, 蓋魯粵. CT冠狀動脈造影結合負荷心肌灌注顯像診斷冠心病的研究進展.軍醫進修學院學報, 2010, 31(6):622-624.
[3] 黃艷玲, 趙穎, 牛曉楠.核素心肌灌注顯像與冠狀動脈造影的對比分析.中國醫療設備, 2010, 25(10):139-140.
[收稿日期: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