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筱詩+梁紅麗+藍永貞

【摘要】 目的 研究集束化護理在卒中相關性肺炎預防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829例腦卒中患者作為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方法預防卒中相關性肺炎;80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組, 采用集束化護理預防卒中相關性肺炎, 比較兩組患者卒中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卒中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40 例(5.00%), 對照組卒中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 63例 (7.60%), 觀察組卒中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卒中患者進行集束化干預, 可有效預防卒中相關性肺炎。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卒中相關性肺炎;循證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87
卒中后肺炎的發生率為7%~22%, 是卒中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并導致醫療費用急劇增加。卒中相關性肺炎是指臨床確診的急性卒中患者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 根據特定診斷程序而確診的肺炎。集束化護理是指一組護理干預措施, 每個元素都經臨床證實能改善患者結局, 它們的共同執行比單獨執行更能提高患者結局[1]。它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治療及護理措施來處理某種難治的臨床疾患[2] , 是一種有效實施循證實踐指南的方法。實施集束化護理目的在于指導醫務人員盡可能提高醫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好護理服務。本科于2015年1月開始應用集束化護理在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預防中進行干預, 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629例腦卒中的患者, 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29例腦卒中患者做為對照組, 以2015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00例腦卒中患者做為觀察組。對照組男470 例, 女359例, 年齡34~96歲, 平均年齡(69.90±11.58)歲, 觀察組男 461例, 女339例, 年齡 38~90歲, 平均年齡 (67.66±13.16) 歲。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①休息和臥位的護理:一般患者臥床休息;②飲食與營養:根據患者的主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礙, 輕度吞咽障礙予以半流質飲食, 重度吞咽障礙予以鼻飼及靜脈營養支持;③觀察病情:觀察患者有無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④基礎護理:病房定時通風換氣, 溫度適宜, 鼻飼和臥床患者予以口腔護理b.i.d.。
1. 2. 2 觀察組 采用集束化護理:在常規的神經內科護理的基礎上, 增加吞咽障礙常規篩查、預防誤吸護理、安全進食指導。結合文獻分析、總結與評價作為循證依據, 歸納卒中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與預防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集束化護理措施, 包括防止誤吸、促進排痰、進食安全等方面[3-5]。
1. 2. 2. 1 預防誤吸的護理 ①吞咽障礙篩查。觀察組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采用改良的飲水實驗進行評估篩查存在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連續評估3 d, 有特殊變化隨時評定。改良的飲水實驗具體評定方法為準備50 ml的溫開水, 前25 ml用5 ml的湯勺分5次喂予患者, 剩下的25 ml水讓患者一次喝下, 觀察患者有無吞咽障礙的情況。Ⅰ級:患者一次喝完25 ml水無吞咽障礙的表現;Ⅱ級:患者分兩次喝完無吞咽障礙的表現;Ⅲ級:患者一次喝完, 但有吞咽障礙的表現;Ⅳ級:患者分兩次喝完, 但有吞咽障礙的表現;Ⅴ級:屢飲屢嗆。②安全進食的指導。若患者改良的飲水實驗評定為≥Ⅲ級須進行吞糊實驗, 然后做相對應的粘稠度的飲食指導。對于清醒的飲水試驗;>Ⅱ級的患者, 在床前懸掛“防噎食”的警示卡, 指導進食時搖高床頭>30°, 每口進食量要小, 進食速度宜慢, 要確保食物咽下去后再進食下一口, 從健側進食。進食時勿說話, 勿進食干硬的食物。吞糊試驗Ⅴ級不通過的患者, 應予鼻飼。鼻飼前檢查胃內有無殘留, 胃殘留量>150 ml暫停鼻飼。也有證據說明鼻飼患者更容易發生誤吸, 所以經吞咽功能訓練后, 基本可自主完成吞咽過程的患者應盡早拔除胃管。吞糊試驗的具體方法為:50 ml溫開水加2.5茶匙的凝固粉調成雪糕狀后用5 ml的湯勺喂于患者, 若無吞咽障礙的表現, 表明患者通過Ⅴ級;50 ml溫開水加2茶匙的凝固粉調成芝麻糊狀用5 ml的湯勺喂于患者, 若無吞咽障礙的表現, 表明患者通過Ⅳ級;50 ml溫開水加1.5茶匙的凝固粉調成杏仁露狀后用5 ml的湯勺喂于患者, 若無吞咽障礙的表現, 表明患者通過Ⅲ級;50 ml溫開水加1茶匙的凝固粉調成番茄醬樣或米湯樣后用5 ml的湯勺喂于患者, 若無吞咽障礙的表現, 表明患者通過Ⅱ級;50 ml溫開水加0.5茶匙的凝固粉調成橙汁樣后用5 ml的湯勺喂于患者, 若無吞咽障礙的表現, 表明患者通過Ⅰ級。當患者吞咽Ⅴ級質地食物, 無吞咽障礙的表現, 可進行Ⅳ級測試, 以此類推;直到有吞咽障礙的表現時, 評定結果為上一級。③ 盡早進行吞咽功能訓練:飲水試驗評定結果為Ⅲ級及以上的患者還需進行詳細的吞咽功能評定包括口腔功能和咽部功能的檢查, 根據有障礙的部分針對性的訓練。在神經系統癥狀沒有繼續進展48 h后盡早進行吞咽功能訓練。遵醫囑使用Vitalstim吞咽障礙理療儀進行電刺激。
1. 2. 2. 2 促進排痰 使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或通過翻身叩背、濕化加強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主動或被動排痰。視病情盡量增加床頭傾斜度, 以便于排痰和防誤吸。密切注意患者病情, 在其呼氣時叩背, 以助于分泌物順利外排。對因病長期臥床的患者, 咳嗽不明顯, 應多鼓勵患者每天做有效咳嗽6~7次, 如用無菌棉簽刺激口咽部誘發咳嗽。
1. 2. 2. 3 加強口腔護理。對于清醒臥床的患者應囑餐后漱口。鼻飼的患者口腔護理2次/d。氣管插管的患者口腔護理4次/d。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卒中相關性肺炎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卒中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40 例(5.00%), 對照組卒中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 63例 (7.60%), 觀察組卒中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陳勝云等[4]研究了152例急性卒中合并吞咽障礙患者, 發現吞咽障礙的早期評估及康復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P<0.01)。Hinchey等[5]研究了253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發現正規的吞咽功能篩查也能降低肺炎的發生率(P<0.01).急性卒中后進行吞咽功能的早期評估、篩查和康復有助于降低肺炎的發生。持續仰臥位會增加胃食管返流和誤吸的風險。針對重癥監護病房(ICU)中機械通氣患者的研究發現與平臥位相比較抬高床頭30~45°可以顯著減少吸入的發生[6-8]。所以如果沒有禁忌證, 卒中患者在進食時床頭應搖高30~45°。口腔護理是預防卒中相關性肺炎的保證[9-11]。口腔細菌易傳播至呼吸道, 從而引起卒中相關性肺炎, 因此卒中患者應注重口腔衛生, 尤其是氣管插管的患者應增加口腔護理的次數。集束化護理將一些單一應用的有一定臨床效果的護理方法進行綜合運用, 其每項措施都經臨床證實可提高患者結局, 它們的共同實施比單獨運用更能提高患者的結局, 從而產生“1+1>2”的結果, 大大提高護理效果。它能保證循證實踐最大效果應用到患者身上, 能明顯改善患者的愈后狀況。應用集束化護理可大大提升患者獲得有效護理的機率。本研究在循證護理的基礎制定的預防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集束化護理措施, 應用于臨床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Resar R, Pronovost P, Haraden C, et al. Using a bundle apprach to improve ventilator care processes and reduc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J Qual Patient Saf, 2005(31):243-248.
[2] 陳永強.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與中心靜脈導管集束干預策略. 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10):889-891.
[3] 張道培, 閆福嶺. 卒中相關性肺炎及其發病機制. 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07, 15(1):62-66.
[4] 陳勝云, 張婧, 趙性泉. 腦卒中合并吞咽障礙的早期診斷及康復治療. 北京醫學, 2007, 29(1):4-6.
[5] Hinchey JA, Shephard T, Furie K, et al. Formal dysphagia screening protocols prevent pneumonia. Stroke, 2005, 36(9):1972-1976.
[6] Torres A, Serra-Batlles J, Ros E, et al. Pulmonary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effect of body position.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992, 116(7):540-543.
[7] Orozcolevi M, Torres A, Ferrer M, et al. Semirecumbent position protects from pulmonary aspiration but not completely from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995, 152(4 Pt 1):1387-1390.
[8] Metheny NA, Clouse RE, Chang YH, et al. Tracheobronchial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in critically ill tube-fed patients: frequency, outcomes, and risk factors.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6, 34(4):1007-1015.
[9] 李米有, 李欣, 史欣.腦卒中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23):124-125.
[10] 盧麗華, 茅裕偉, 姜新娣,等. 改良口腔護理預防腦卒中相關性肺炎的效果. 江蘇醫藥, 2015(21):2637-2638.
[11] 崔玉芳, 馬敬霞, 殷忠俊. 卒中相關性肺炎的預防及集束化護理. 當代護士(專科版旬刊), 2013(11):46-48.
[收到日期: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