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維慶
扼守食品安全生命線
·文 黃維慶

圖/東方IC

2016年四川省暨成都市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圖/SCP/李響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安全,是生存權、健康權的必要支撐,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基本、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乎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為國者,必先知民之所苦、禍之所起,然后設之以禁。”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食品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考驗。老百姓能不能吃得安全,能不能吃得安心,已經直接關系到對執政黨的信任問題,對國家的信任問題”。總書記要求,“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食品安全法》修訂工作,歷時兩年,形成了現在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食品安全法。
“食”字拆開來的意思就是人要有點良心,良心關乎民心、關乎穩定,食品安全工作的好與壞是民心民意的“晴雨表”。食之不安,則民心不穩、社會難安。省委書記王東明在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明確提出,“要真正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空氣、喝上干凈水、吃上放心食品”。東明書記進一步強調,“把嚴守食品藥品安全底線作為牢牢守住維護穩定的‘三條底線’之一,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將《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列入了今年監督計劃,力爭不斷改進和全面加強全省食品安全這一民生急需、民心切盼的大事難事,扼守食品安全生命線,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保障社會生產生活安定有序。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是維護食品安全的基本準則,是強化政府屬地責任、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履行監管部門監管責任的法制保障,是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有力武器。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法》的宣傳普及,采取多種形式,齊心協力、多管齊下,在全社會形成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激發社會力量共同治理食品安全問題。一方面,要抓住“領導干部”“執法人員”這個“關鍵少數”,精心組織法律法規知識分級集中培訓,提高全省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執法人員的法治思維和依法監管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行業協會、食品生產經營者、檢驗機構、認證機構等開展法律知識培訓,推動企業嚴格執行法律和標準,規范生產經營活動,接受社會監督,履行社會責任,保證食品安全。
同時,要深入推進《食品安全法》宣傳培訓活動,建立和利用好權威信息發布渠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眾宣傳法律法規,實事求是地介紹相關食品安全知識,正面宣傳政府和企業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努力和成績,努力營造放心消費食品的環境,引導人民群眾理性認識食品安全問題,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修訂《食品安全法》體現了黨和政府捍衛人民群眾“舌尖上安全”的信心與決心。但是,法律的有效執行比法律的修訂完善更重要。
我們必須加大監管力度,充分發揮監管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對食品行業中的不法分子嚴懲不貸,引導食品企業良性發展,確保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作者單位:四川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