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佶航
西藏拉薩市社會治理問題淺析
◎李佶航
西藏自治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65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而拉薩市作為西藏自治區的首府,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地理坐標為東經91°06′,北緯29°36′,海拔3650米。全市行政區域東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總面積295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9467人,流動人口128.9萬。拉薩市作為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圣地。齊扎拉書記曾說過:一年365天中,拉薩市有267天是敏感節點。所以拉薩安,則西藏安;西藏安,則全國的藏區安。以此可以看出,拉薩市社會治理問題的優劣,將會對整個西藏自治區乃至全國藏區的社會治理產生深遠的影響。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并強調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上個世紀90年代,聯合國全球治理委員會對“治理”概念的界定是:“個人和各種公共或私人機構管理其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在對“治理”特點的表述中,可以概括提煉出四個關鍵詞,即“過程”、“調和”、“多元”和“互動”。按對“治理”的理解來看“社會治理”,可以將其理解為:在社會領域中,從個人到公共或私人機構等各種多元主體,對與其利益攸關的社會事務,通過互動和協調而采取一致行動的過程,其目標是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行和滿足個人和社會的基本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藏自治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快的發展,黨中央實行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雖有利于少數民族同胞對國家的認同感增強,但由于西藏百萬農奴解放時,各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致使“藏獨分子”有機可乘。“3·14”事件之后,雖然地方政府更加重視拉薩市社會穩定問題,但由于近年西方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煽動、激化民族矛盾,使得拉薩市反分裂難度增大。而西藏自治區主要以藏族為主要居民,92.5%的藏族信仰藏傳佛教,寺廟在西藏可謂隨處可見,西方敵對勢力,利用藏族的宗教信仰,試圖激化民族矛盾,達到分裂西藏的目的[杜文龍.云南藏區社會穩定治理模式研究[D].云南大學2012(11)](杜文龍.2012)。
西藏自治區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就拉薩市而言,區內農牧民以畜牧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面對草場的退化、耕地面積的增大,怎樣協調好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問題,將是拉薩市農牧經濟的主要影響因素。拉薩市經濟收入另一方面是旅游資源經濟收入,據拉薩市旅游局統計,僅2015年拉薩市接待游客1179.0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4.93億元。雖然拉薩市旅游資源經濟收入可觀,但拉薩市旅游存在季節性,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因拉薩市旅游業蕭條,經濟發展緩慢,再加上三大節日(元旦、春節、藏歷新年)的來臨,各行業服務人員大批返回內地,使得拉薩市各行業出現大量關門停業現象,嚴重影響了拉薩市經濟發展。
拉薩市是中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69個,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等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為數頗多的是有著崇高地位的宮殿寺廟,這與藏族的信仰密不可分。影響西藏拉薩市社會治理的文化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一是,藏族對藏傳佛教信仰,像雪頓節、薩格達瓦節等各種節日,都會有大量藏傳佛教信仰者,圍繞著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等寺廟進行轉經或者曬佛活動。大量人員的流動,加大了拉薩市社會治理的難度;二是,拉薩市是宗教信仰濃厚的城市,宗教主要分為本地藏族人員信仰的藏傳佛教與青海、甘肅等外來回族人員信仰的伊斯蘭教,宗教信仰、習俗等不同,使得糾紛、打架事件不斷;三是,藏族一些落后的封建舊俗,例如: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制等,嚴重影響拉薩市的社會治理。
要想拉薩市社會治理問題得到好的解決,在拉薩市社會治理過程中就必須考慮到拉薩市地理位置、人文等因素的特殊性,怎樣在拉薩市社會管理與治理過程中,突出拉薩市自己獨特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人針對西藏拉薩市社會治理問題的影響因素,提出以下建議:
促進政府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一直以來,政府管理都是政府為主要管理的方式,而新時代、新形式下,單一的政府管理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政府管理也需要向社會治理轉變,轉變后的基本任務主要包括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正、應對社會風險、維持社會和諧等方面,使得治理的方面更加全面。
依法治理拉薩,加大網絡監管力度。依法治藏,加強網絡監管工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要想強化對網絡主體、網絡行為的監督管理,切實規范網絡秩序,為網絡市場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就是要正確處理監管與服務的關系,寓監管于服務之中,創新監管方式,豐富服務手段,為網絡市場提供優質公共服務。
發展新型產業,實現經濟轉型。拉薩市作為西藏自治區首府,旅游資源雖然占據主導地位,但個別鄉鎮并不適合開展旅游產業,怎樣帶動貧困鄉鎮實現脫貧顯得尤為重要。就尼木縣而言,政府通過大力推進凈土健康產業,作為尼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重大的民生工程來實施,全力打造“尼木縣烏米凈土健康產業園區”,實施藏雞原產地保護,從原種保護、品種優化、擴大規模和技術創新上下功夫,大力提升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興產業。
提高公民素質,增強居民參與意識。公民既是城市建設的主體,又是城市服務提供的對象,社會的建設與治理離不開公民的參與,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熱情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社會治理的效果。各鄉鎮可以分區域、街道等開展法律相關知識的宣講會,并且以走訪的方式深入到民眾當中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使得公民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能夠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與治理中[陶健. 拉薩市社會管理創新研究[D].西藏大學2015(06)](陶健.2015)。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 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