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曄
區塊鏈技術對金融業的主要潛在影響
◎莊曄
2015年下半年以來,區塊鏈技術迅速走紅,在全球市場上成為繼互聯網后的新熱點。在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主要可應用于數字貨幣、支付清算、數字票據、銀行征信管理、權益證明和交易所證券交易、保險管理、金融審計等方面。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對金融業可能會產生一些重大的潛在影響,主要體現在:改變支付體系和架構、影響信用風險管理模式、提升金融機構中后臺運營效率、提升金融物聯網智能性、弱化互聯網金融平臺等方面。但另一方面,由于區塊鏈技術目前仍然還處于非常初級的發展階段,在技術方面障礙重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
2015年下半年以來,區塊鏈技術迅速走紅,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技術機制在全球市場上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追捧。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金融資產交易、資金清算、智能協議、知識產權、物聯網等領域存在著較大的應用潛力,面對一個宏大的概念,究竟是顛覆金融的神器,還是為炒作的噱頭?如何認識和應對這一宏大的新興技術對商業銀行正視新興科技發展、推進新興技術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處理增量數據記錄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一種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集體維護分布式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主要讓數據區塊(Block)通過密碼學方法相戶關聯起來,每個數據區塊記錄一定時間內的系統交易信息,通過數字簽名以驗證信息的有效性,并使用“指針”鏈接到下一個數據區塊形成一條主鏈(Chain)。簡單地說,區塊鏈技術可以理解為一種網絡記賬系統,共享、加密、不可篡改的技術特點使其能夠提供加密的記賬業務,能夠讓人們得到準確的資金、財產或其他資產的賬目記錄。
區塊鏈技術主要解決去中心化、交易追蹤、分布式記賬、保護隱私等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去中心化結構,純數學方法建立信任關系。區塊鏈技術的信任機制建立在數學(非對稱密碼學)原理基礎之上,借助開源算法,使得系統運作規則公開透明。在這種模式下,各個節點之間進行數據交換時可自動達成交易共識和自動信任,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同時可有效提升系統的運營效率和降低成本。
數據信息不可篡改。配合“時間戳”等技術,區塊鏈將從系統成立以來的所有交易都記錄在數據區塊中,所有的交易活動都可以被追蹤和查詢到,并且形成的數據記錄不可篡改。這樣的機制便于形成對交易活動的追蹤,可有效解決交易驗證和交易后續糾紛等問題。
分布式記賬與存儲。由于區塊鏈的記賬與存儲功能分配給了每一個參與的節點,因此區塊鏈系統不會出現集中存儲模式下的服務器崩潰等問題。分布式記賬與存儲使得區塊鏈系統在運轉的過程中具有非常強大的容錯能力,即使數據庫中的一個或幾個節點出錯,也不會影響整個數據庫的繼續運轉,更不會影響現有數據的存儲與更新。同時,基于區塊鏈技術建立起來的數據庫是一個所有節點共同組成的超級大數據庫,系統上發生的所有交易活動(包括開戶、登記、交易、支付、清算等)的信息都可以存儲在這個超級大數據庫中,使得業務模式具有極高的包容性。
智能合約可靈活編程。區塊鏈技術基于可編程原理內嵌進了“腳本”的概念,這就使得后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價值交換活動可變成一種靈活智能的可編程模式。
透明信息背后的匿名保護。區塊鏈的信任基礎是通過純數學方式背書而建立起來的,區塊鏈技術利用公鑰地址來代替用戶的身份信息,從而能有效實現匿名性,能讓人們在互聯網世界里實現信息透明共享的同時又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信息。也就是說,區塊鏈上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的,但數據并沒有綁定到個人,交易背后的參與者是誰人們并不知道。透明交易背后的匿名性特點極大地保護了參與者的個人隱私。
區塊鏈技術很好地解決了網絡去中心化和交易去信任化問題,在理論上可以全方位改善金融市場環境,為金融市場帶來更快的速度、更短的結算周期,更低的費用,以及降低交易對手風險和系統性風險。區塊鏈技術發展對金融行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支付結算體系、信用管理模式、IT系統的技術架構、弱化互聯網金融平臺等方面。
支付體系和架構首當其沖。區塊鏈技術可改變支付結算的底層基礎設施和清算方式。目前,銀行間的支付和清算需依賴于支付清算中心的處理,需要經歷發起支付、信息回饋、記賬、交易對賬、余額對賬等一系列繁雜流程,完成整個流程所需時間較長、成本較高。通過央行建立區塊鏈系統,或商業銀行建立區塊鏈聯盟,商業銀行將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點對點支付,從而繞開目前的支付中心。這種模式一方面可以使支付清算更加便捷、營運成本更低、7×24小時不間斷運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改變目前的支付收單分成模式,有利于商業銀行獲取更多的支付信息,提升商業銀行在支付中的話語權。
支付是銀行業最主要的職能之一,區塊鏈技術對銀行業支付體系和支付職能重大的潛在影響無疑意義深遠,銀行業一方面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獲得更高的支付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會需要對現有的體系和系統作出較大的調整,涉及到的改變范圍較廣、深層較深。
大幅改變信用風險管理模式。商業銀行的征信模式目前主要是各銀行向央行征信中心共享信用數據,通過央行征信中心集中統一管理信用數據,并向金融機構提供數據查詢服務。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更多與征信相關的個人及企業的金融交易數據、商業交易數據等將可能直接部署在區塊鏈上,商業銀行可以直接通過區塊鏈完成征信,可有效克服現有模式下信息不完整、數據更新不及時、費用較高的缺點。
同時,隨著區塊鏈技術在資產認證領域發展,更多的資產信息和資產憑證將可能以區塊鏈的形式來管理,形成社會認可的數字化資產。該種模式下,商業銀行的融資抵押品核驗、押品管理、清收處置等都需要作出相應調整。
區塊鏈技術可促進征信體系由中心征信向網絡征信轉化,促進互聯網由信息網絡向價值網絡發展,對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業務處理流程、信息系統都可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對商業銀行的數據應用能力和互聯網應用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考驗。
較大程度提升金融機構中后臺運營效率。目前,金融機構中后臺部門存在大量人員從事著交易的賬目登記、結算等功能,甚至部分復雜的交易還需人工的記錄和操作,區塊鏈技術為這類中后臺部門提供了非常好的效率提升工具。例如,在許多復雜的交易項目中,往往涉及多個交易主體,交易的觸發條件也比較復雜,通過區塊鏈的多重簽名技術和智能合約技術可以大大提升交易、記賬等工作流的自動執行程度、提升各流程間的協同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金融領域內現有的IT系統開發和運維成本都非常高,通過使用區塊鏈架構體系可以有效縮短系統開發的周期,并大幅降低開發成本。在運維方面,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自維護的特點,部署在區塊鏈技術體系上的IT系統可有效降低運維成本。
金融物聯網可更加智能。物聯網無疑是互聯網技術的下一個大風口,也必然是金融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應用領域,區塊鏈對于物聯網的最大意義在于可以在大量的智能設備之間建立一個低成本的互相直接溝通的橋梁,同時又通過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私密性。通過區塊鏈技術,各種金融智能設備可以把金融信息同步到區塊鏈上,區塊鏈能起到一個統一信息管理的角色,可極大地提升金融智能設備的協調性,讓金融智能設備之間做到真正的互聯互通、高效協作。各金融智能設備能根據智能合約自動管理自己的處理流程,在保證信息安全性和隱私保護的同時,較好地實現各金融設備的自治性。在這個意義上說,區塊鏈技術可大大促進金融物聯網的落地,使金融領域的物聯網和區塊鏈形成相互促進的發展勢態。
弱化互聯網金融平臺功能。對于區塊鏈來說,大多數傳統的金融機構較為歡欣鼓舞, 紛紛加入探索陣營,而互聯網金融企業大多保持低調。我們很少看到BAT 公開談論區塊鏈應用發展,而經常看到花旗、瑞銀、摩根士丹利、各國央行等談論區塊鏈應用,這一定程度上也主要是因為區塊鏈技術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和沖擊會比傳統金融機構更大一些。
區塊鏈技術的去信任化機制直接動搖了第三方支付的根基,第三方支付的資金監管角色可由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技術自動代替,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會使第三方支付成為邊緣化服務。在P2P借貸和眾籌方面,現有P2P借貸和眾籌機構主要是起到一個平臺化的功能,區塊鏈技術本身就是完成點對點處理功能的,必然弱化現有機構的平臺功能。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讓傳統金融機構擁有很多互聯網企業的優勢,特別是像R3CEV 聯盟這樣的機構,如果真的可以實現全球市場的實時結算和清算,那么區塊鏈支付系統就會成為全球的支付寶, 而且廣度和深度也會遠遠超過支付寶。
(作者莊曄系中央財經大學在職高級研修班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