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叢蕊
社會工作職業化的困境與對策
◎段叢蕊
社會工作的職業化發展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社會工作者自身能力不足以及服務與需求之間存在矛盾這兩方面。本文根據具體的情況,從這些困境入手深入研究,擬從政府相關部門、高校教育、社會工作的相關機構以及工作者自身幾個大方面尋找解決對策,使這一問題能夠快速有效的解決。
目前,我國雖然建立了社會工作的教育體系,不斷的培養專業型的社會服務人才,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這些專業型的社會服務人才并沒有效力于社會工作,甚至不會從事與社會工作相關的行業。在社會工作中發揮作用的往往是一些未經過教育的社會工作人員,這就使得社會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面臨重大的挑戰。
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是從西方引入我國的,因此,在很多的社會工作的知識體系中都蘊含著西方的制度、價值觀,與中國社會的發展是不符的,這就需要對這些體系進行中國畫,形成符合中國發展的社會工作知識體系。
民眾缺乏社會工作意識,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需要社會服務的,但是很多的民眾認為社會服務離自己很遙遠,不能夠正確的認識和了解社會服務工作的本質內涵。
政府主導過剩。在實際的工作中,大部分的社會工作是由國家和政府主導的,社會工作是一種傳輸社會福利的體系,在一些領域,政府是社會服務工作的唯一提供和主導者。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社會工作的有效開展不能夠離開政府和國家的大理知道和幫助,政府主導會促進社會工作良好開展。但是,政府的主導會使得社會工作的工作模式單一化,社會服務的需求和供給之間產生較大的矛盾,如果這一矛盾得不到合理的解決,將導致社會工作的模式陷入僵化甚至崩潰的狀態。
社會工作者的專業認同和公眾需求存在矛盾。在社會工作中,社會服務者處于主導性的地位,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容易從自身實際出發來看待問題,而不是從公眾的需求出發,站在公眾的角度,換位思考問題,然后再開展相關的服務,這就使得服務的內容和公眾的需求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偏差,導致活動的效果不理想。
社會工作機構容易陷入兩難困境。在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的過程中,社會工作機構容易陷入兩難的困境,在現實和利益產生嚴重的沖突時,如果機構的專業精神缺失,將會對案主造成直接的傷害。
政府放權,加強管理工作。政府在對社會工作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適當的放權,加強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相對統一的完善的社會工作管理部門,在西方的社會工作中都設有專門的管理部門,負責社會工作的管理,如資格認定、職業規范、登記注冊等等。目前,我國的政府部門雖然設有管理的部門,但是都不完善和規范,因此,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專門的社會工作管理部門,加強社會工作的規范度;其次,政府要加強社會工作的宣傳工作,讓民眾了解社會工作并樹立社會工作意識。社會工作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民眾還不能夠真正的理解社會工作的價值與意義,因此,政府要通過宣傳讓民眾樹立起社會工作服務的理念,自覺主動地加入到社會服務工作當中。
高校要加強社會工作教育。社會工作教育是實踐和理論聯系較為密切的教育,目前的高校教育大都重視理論教育,實踐教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高校要加強社會工作的實踐性教育。這就需要高校和相關的社會工作機構或者是政府的相關部門建立聯系,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很好的實踐鍛煉,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這能夠為學生以后從事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提升社會工作者的素質。社會工作者是社會工作有效開展的關鍵,尤其是社會工作者的素質,對社會工作開展的效率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實際的社會工作中要提高社會工作者的素質,加強專業知識和道德的修養,兩者不可偏廢,不能夠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不重視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社會工作中道德水平有時比專業知識更重要。提升社會工作者的素質需要社會工作者自身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制定相關的政策促進社會工作者素質的提升。
完善社會工作機構的管理制度。社會工作機構是社會工作開展的重要載體和保障,因此,完善社會工作機構管理制度對社會機構的有效運轉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能夠促進機構內部人員素質的提升。社會工作機構是聯系服務對象和社會工作之間的橋梁,能夠促進社會工作的有效開展,這就需要社會工作機構根據社會的需求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完善機構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根據國家的宏觀政策,合理有效的制定相關的制度;其次,要根據機構運行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有效的管理員工和整個機構運行方法的制度。總之,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機構發展和社會工作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調整,直至能夠真正的發揮自身在社會工作中的價值。
總之,社會工作職業化是社會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工作職業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也不是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政府部門、高校、社會工作機構以及社會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進社會工作的職業化進程。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