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君 劉尚俊 邢小寧
(1塔里木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 新疆 阿拉爾 843300)(2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新疆 阿拉爾 843300)
?
阿克蘇市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評價研究
劉 君1劉尚俊2邢小寧1
(1塔里木大學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院, 新疆 阿拉爾 843300)(2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新疆 阿拉爾 843300)
以近9年阿克蘇市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時間序列數據為基礎,建立了阿克蘇市居住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影響因子的權重,并逐年對阿克蘇市近9年的城市居住環境質量進行了評價。研究表明:自2006年至2010年間阿克蘇市的居住環境質量整體處于低水平,2010年甚至還出現了下降的情況,2011年以后的居住環境質量得到逐年提升和顯著改善。
居住環境; 阿克蘇市; 質量評價; 層次分析法
城市居住環境質量是衡量一個城市宜居性的主要指標。不論是英國學者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還是國內的生態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人居城市等的創建評選活動,都是為了引導城市科學建設,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提高居民居住質量。那么如何衡量城市居住環境質量,如何評價城市建設的成效,是擺在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間的城市自然和人文條件差距很大,一般來講,不能夠使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城市的居住質量。近年來關于特殊地域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研究有很多,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任平[1]對煤炭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的定量評價進行了研究,吸收了諸如非資源開發產業占GDP比重、礦山生態破壞治理率等特殊指標;蘆彩梅、郝永紅[2]以2002年為基期對山西省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進行了評估;朱曉華[3]等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江蘇省的生態環境質量動態變化的驅動機制進行了分析;孜比布拉·司馬義[4]等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喀什市的生態環境質量進行了評價。本文結合西北干旱地區的特點,從生態環境、居住環境、生活質量、經濟發展四個方面選定了15個指標,采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指標權重,并對近年阿克蘇市的居住環境質量進行了定量評價。
阿克蘇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邊緣,阿克蘇河沖積扇上。阿克蘇市城區坐落在多浪河畔,位于北緯40°10′,東經80°16′,市轄4鄉2鎮1場,市域總面積1. 82萬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37. 59平方公里。市轄 4鄉2鎮1場、7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2. 8萬人,由維、漢、回、哈等30個民族組成;是阿克蘇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阿克蘇市地處歐亞大陸深處,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全年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氣候干燥,無霜期較長。春季干旱多大風,伴有浮塵揚沙天氣;秋冬季節晝夜溫差大,雨雪天氣較少。由于干旱少雨,且靠近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塵天氣較多,阿克蘇市的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較低。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阿克蘇市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但城市生態環境依舊脆弱,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備受考驗。研究阿克蘇市的城市居住環境質量變化問題,一方面可以為城市環境承載力與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建議,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類似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變化的衡量提供參考。
研究的數據來源于《阿克蘇市年鑒》(2009~2014),《阿克蘇地區統計年鑒》(2006~2015),《新疆統計年鑒》(2006~2015),以及從阿克蘇環保部門、氣象部門、質監部門獲得的基礎資料,部分指標數據經過換算。
2.1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城市居住環境屬于人類環境,受到自然生態環境、居住環境、生活質量、經濟環境等幾個方面的影響,每一個方面都有相應的一些指標和數據來度量。而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城市每個方面采用的指標應有所區別,才能準確體現不同地域居民的真實體驗。本研究擬使用層次分析法構建阿克蘇市城市居住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體系包含目標層(A)、準則層(B)、指標層(X)三層結構。
指標選取原則:為了準確評價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可行性原則,參照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針對阿克蘇市的自然環境特點和氣候特點,結合數據的可得性,確定相應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的建立:目標層為阿克蘇市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A);準則層從影響居住質量的各方面因素里選取了自然環境(B1)、居住環境(B2)、生活質量(B3)和經濟發展(B4)四個準則,基本涵蓋了目標層的幾個主要方面。指標層分別從四個準則層因素里面選取了一共15個有代表性的指標,依次標記為X1~X15。具體見表1所示。

2.2 指標體系權重的確定
2.2.1 首先收集專家對各指標重要性的評價,方法為德爾菲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制作了五份兩兩比較表,第一份表考察:在生態居住環境質量方面,自然環境(B1)、居住環境(B2)、生活質量(B3)和經濟發展(B4)四個準則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比較函詢表,第二份表考察影響生態居住環境質量的自然因素方面,X1、X2、X3、X4、X5五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比較表,其余三張表分別從影響總目標的居住因素、生活質量、經濟發展三個方面考察各自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排序。
第二步,選擇5位該領域的專家和5位在阿克蘇居住時間較長的普通市民分別對五份函詢表進行詢問賦分,在詢問賦分時,隨時檢查填寫情況,確保個人填寫的比較表不出現邏輯矛盾和不一致的情況。
第三步,專家賦分和市民賦分我們認為重要性是一樣的。為此對10位受訪者的結果做平均值處理,得到目標層和準則層的判斷矩陣,以便下一步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權重計算。
2.2.2 其次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將經平均化處理得到的判斷矩陣利用方根法求出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即權重向量),然后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的檢驗數C.R.值分別為C.R.A=0. 031,C.R.B1=0. 080,C.R.B2=0. 019,C.R.B3=0. 013和C.R.B4=0。五個檢驗數C.R.均小于0. 1,因此認為各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求得的權重向量是合理的。求得的各指標權重如下表(保留三位小數):

表1 阿克蘇市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表2 阿克蘇市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各因子權重
2.3 利用指標體系對阿克蘇市的城市居住環境質量進行評價
將標準化后的指標數據與上述權重分別對應相乘并求和,得到最終的評價結果:

圖1 阿克蘇市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評價得分
對目標層數值設定評價標準如下:

評價等級差一般良好優秀目標層取值0~0.40.4~0.60.6~0.80.8以上
從評價結果來看,阿克蘇市近年來的生態居住環境質量雖然在部分年份有波動,但總體呈改善上升趨勢。
3.1 從2006年至2009年,阿克蘇市生態居住環境總評指標從0. 136逐年上升至0. 533,且年上升幅度每年都在0. 1以上,速度提升很快。這主要得益于阿克蘇市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人均收入、住房面積和GDP等指標增長較快,居民生活指標和經濟發展指標改善幅度較大。但是同時期的自然環境指標出現波動,說明由于城市化和工業化推進,污染物排放增加,部分環境出現惡化;說明阿克蘇市需要加強環境治理,加強生態建設。
3.2 2010年總評指標出現下降,原因歸咎于人口數量增加使得人均道路、綠化面積下降,而城市建成區面積迅速擴大使綠化覆蓋率降低,進而導致居住質量指標下降;同時環境污染沒有得到改善,自然指標出現了下降;兩個準則層指標下降拖累了總評指標。
3.3 2011年至2014年阿克蘇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總體處于良好,總評指標繼續上升,但上升速度減慢。這一時期各分指標維持了前幾年的波動上升趨勢,但增長幅度均有所放緩。
從自然環境分指標來看,阿克蘇市的自然環境狀況改善不大且有明顯的波動(07、10、12、14年均比上年有所回落),這一方面是因為阿克蘇市自然和氣候條件較差,環境脆弱,且近年來常有極端氣候出現,導致明顯波動;另一方面,隨著阿克蘇市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對環境造成了很大壓力,尤其是能源化工工業所占比重較大,使得阿克蘇市的空氣污染和廢水排放達標率等指標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說明阿克蘇市一方面需要加大環境污染監控和治理力度,減輕對環境的壓力,另一方面要繼續生態防護林建設工程和草原濕地保護工程,改善外圍生態環境。
從居住環境質量分指標來看,阿克蘇市的居住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受到限制。隨著2007年阿克蘇市開始了園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阿克蘇市的人均道路和綠地面積、生活垃圾處理等指標得到了改善,但隨著這些指標條件的滿足和人口數量快速增加,這些指標的增長空間不大。
從生活質量分指標來看,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均收入提高、住房面積擴大、人均汽車擁有量逐年增加,阿克蘇市的居民生活質量持續提高。
從經濟發展分指標來看,阿克蘇市GDP持續快速增加,但GDP增長的效率即單位GDP能耗改善不大;2013年阿克蘇市的萬元GDP能耗為2. 18噸標準煤,高于同期新疆自治區的萬元GDP能耗1. 91噸標準煤,也高于同期臨近的其它城市,說明阿克蘇市經濟發展效率指標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需要加大節能減排,轉變發展方式,改變對能源化工工業的長期依賴現狀。
本文建立了阿克蘇市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德爾菲法征集專家的意見,然后運用層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標的權重因子,最后逐年對2006—2014年阿克蘇市的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進行了評價。從評價結果來看,阿克蘇市的城市生態居住環境質量近年出現了較大改善,但在部分年份和部分指標上出現了較大的波動,持續改善的壓力加大。從各分指標數據來看,阿克蘇市的部分指標值改善空間不大,而部分指標尚有較大改善余地。
針對阿克蘇市生態居住環境脆弱、城市化率較低壓力較大、產業結構轉型壓力較大的現實情況,統籌考慮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結合層次分析法結果和各指標的改善空間大小,特提出如下改善建議:
4.1 繼續實施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保護周邊濕地和草原,以改善城市外圍生態環境。
4.2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積極爭取政府環保投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環保產業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各項優惠政策。
4.3 促進城市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鼓勵使用節能、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和重復利用水平,降低單位GDP能耗,提升城市環保能力。
4.4 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加強環保宣傳,促進居民提高環保意識。
[1] 任平. 煤炭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定量評價的初步研究[D]. 安徽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0.
[2] 蘆彩梅,郝永紅.山西省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研究[J]. 水土保持通報, 2004,24(5):71-73.
[3] 朱曉華,楊秀春,劉天科.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動態變化驅動機制研究[J].經濟地理,2004,24(4):473-476.
[4] 孜比布拉·司馬義,蘇力葉·木沙江,張泳福. 喀什市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2):218-223.
[5] 歐陽志云,朱春全,楊廣斌,等.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概念、核算方法與案例研究[J].生態學報,2013,33(21):6747-6761.
Urban Ecological Residenc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Aksu City
Liu Jun1Liu Shangjun2Xing Xiaoning1
(1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2 College of Ecomomics and Management, Tarim Univ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According to the nearly 9-year time series data in Aksu City, establishe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Aksu city.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s, we used the Delphi method and AHP analysis. And then year after year evaluated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for Aksu city. Studies show: from 2006 to 2010, the qua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verall at a low level, even appeared in decline at 2010, after 2011 the qua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get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iving environment; Aksu City; quality evaluati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1009-0568(2016)04-0046-06
2015-11-12
塔里木大學校長基金自科碩士項目(TDZKSSZD201405)。
劉君(1980-),女,漢族,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城市與區域規劃。 E-mail:464903591@qq.com
F119.9
A
10.3969/j.issn.1009-0568.2016.0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