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歷史不長,但是發展很快。從市場規模看,債券市場的債券托管量、發行量、交易量都保持快速增長,截至2015年末,債券市場托管量達到48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2015年,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2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債券現券及回購成交量為676萬億元,同比增長89%。從市場格局看,與國外成熟市場大體相同,中國市場已經形成了以場外市場為主、交易所市場為輔,分工互補的債券市場體系,具有多元化的投資結構、多樣性的債券產品和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從功能作用看,債券市場在支持宏觀調控、促進改革開放、改善社會融資結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市場開放有序推進,中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化特征逐步顯現。從引入境外發行人角度看,在境內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的主體,包括境外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國際開發機構及外國政府等;從引入境外投資人角度看,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清算行和結算行、保險公司、QFII、RQFII等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均可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2015年7月,對央行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市場投資推出了更為便利的政策,采用備案制,并取消了投資額度和交易品種的限制。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均需要債券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流動性,更好地提升市場功能。
在此背景下,探討建立完善債券市場價格指標體系,促進估值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推動中國債券市場估值體系建設過程中,中央結算公司借助其專業優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1999年,中國第一條人民幣國債收益率曲線就是由中央結算公司編制并發布的。目前中債價格指標產品已發展成為完整反映人民幣債券市場價格和風險狀況的指標體系,在金融市場宏觀分析和債券投資實務操作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并宣布以中債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曲線作為人民幣短期無風險債務代表性利率,意味著中債價格指標產品境外影響力也在不斷拓展。可以預見,隨著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穩步推進,債券價格指標作為債券市場配套基礎設施的作用,將更加凸顯,具有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
下一階段,中國將認真學習國際市場的成功經驗,繼續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積極支持包括編制債券價格指標體系、第三方估值在內的各類創新,促進市場效率不斷提高;同時堅持規范發展的理念,加強制度建設,促進市場更加規范和公平。
責任編輯:王超群 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