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結算公司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
2015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互聯網金融風起云涌,債券市場打破剛兌,存貸款利率不斷下調,A股市場跌宕起伏,但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在這樣復雜的環境下穩定較快發展,并呈現出規模持續增長、投資結構保持穩定、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為客戶帶來豐厚回報及理財業務風險總體可控等突出特點。
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情況
(一)總體情況
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426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1,理財產品數60879只,賬面余額23.50萬億元,較2014年底增加8.48萬億元,增幅為56.46%。2015年,理財資金日均余額19.54萬億元,較去年增長5.79萬億元。
(二)不同運作模式產品余額情況
從運作模式看,截至2015年底,開放式理財產品存續4882只,資金余額10.32萬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為43.91%,占比提高了9個百分點,較2014年底增長5.08萬億元,增幅為96.95%。在全部開放式理財產品中,非凈值型理財產品資金余額8.95萬億元,較2014年底增長4.27萬億元;凈值型理財產品資金余額1.37萬億元,較2014年底增長0.81萬億元,增長幅度為144.64%。
(三)不同機構類型產品余額情況
截至2015年底,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存續余額9.91萬億元,較2014年底增長74.78%,市場占比42.17%,較2014年底增長4.43個百分點。自2015年3月份開始,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理財資金余額超過國有大型銀行,占據市場的主體地位。其次為國有大型銀行,存續余額8.67萬億元,較2014年底增長34.00%,市場占比36.89%,較2014年底下降6.17個百分點(見表1)。
(四)不同投資者類型產品余額情況
截至2015年底,一般個人類產品存續余額為11.64萬億元,占比49.53%,較2014年底下降10.05個百分點;機構專屬類產品存續余額為7.20萬億元,占比30.64%,較2014年底上升1.07個百分點;私人銀行類產品存續余額為1.66萬億元,占比7.06%,較2014年底下降0.54個百分點;銀行同業類產品存續余額為3.00萬億元,占比12.77%,較2014年底上升9.52個百分點(見表2)。
(五)不同收益類型產品余額情況
2015年,非保本型理財產品規模上升,保本型產品規模下降。截至2015年底,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的余額約17.43萬億元,占整個理財市場的比例為74.17%,較2014年底上升7個百分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的余額約3.64萬億元,占整個理財市場的比例為15.49%,較2014年底下降6.2個百分點;保證收益類產品的余額約2.43萬億元,占整個理財市場的比例為10.34%,較2014年底下降0.8個百分點。
(六)不同期限類型產品余額情況
從封閉式理財產品2來看,截至2015年底,3個月(含)以內的短期限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3.63萬億元,占封閉式理財產品規模的27.54%;3個月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產品余額為9.55萬億元,占比72.46%,較2014年底上升8.33個百分點。在3個月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產品中,3至6個月(含)期理財產品存續余額4.10萬億元,占封閉式理財產品規模的31.11%;6至12個月(含)期理財產品存續余額4.31萬億元,占比32.70%;1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存續余額1.14萬億元,占比8.65%。存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從2014年底的212天上升為218天。
銀行業理財產品發行情況
(一)總體情況
2015年,銀行業理財市場有46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了理財產品,共發行186792只,平均每月新發行產品15566只,累計募集資金158.41萬億元(包含開放式理財產品在2015年所有開放周期內的累計申購金額,下同),平均每月募集資金13.20萬億元,發行產品數和募集資金額分別比2014年提高3.48%和38.99%。從開放式理財產品來看,全年共新發行產品4162只,比2014年減少21.28%,累計募集資金115.55萬億元,比2014年增加59.03%;從封閉式產品來看,累計募集資金42.86萬億元,比2014年增加3.75%。
(二)不同投資者類型產品發行募集情況
2015年,一般個人類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101.49萬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為64.07%,比2014年下降6.44個百分點;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36.41萬億元,占比22.98%,比2014年上升1.48個百分點;銀行同業類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11.51萬億元,占比7.27%,比2014年上升4.82個百分點。
(三)不同期限類型產品發行募集情況
2015年,封閉式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42.86萬億元,加權平均期限為113天(以產品募集資金量對期限進行加權),比2014年增加約17天。其中,期限在3個月(含)以內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25.99萬億元,占比60.64%,比2014年下降9.03個百分點;期限在3個月以上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16.87萬億元,占比39.36%(見表3)。
(四)不同風險等級產品發行募集情況
從產品風險等級來看,2015年,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量為136.79萬億元,占全市場募集資金總量的86.35%,比2014年提高2.36個百分點。風險等級為“四級(中高)”和“五級(高)”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量為0.87萬億元,占比為0.55%,比2014年小幅下降(見表4)。
銀行業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情況
(一)總體情況
截至2015年底,全部理財產品投資各類資產余額323.67萬億元,涉及11大類72小類資產。從資產配置情況來看,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銀行存款、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是理財產品主要配置的前三大類資產,共占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89.10%,其中,債券資產配置比例為29.49%(見圖1)。
(二)理財資金投資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情況
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作為一種標準化的固定收益資產,是理財產品重點配置的資產之一。截至2015年底,理財產品投資于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的資金量占投資總額的50.99%,在理財資金投資的11大類資產中占比最高。其中,利率債(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債)占理財投資資產余額的4.07%,信用債占理財投資資產余額的25.42%。
進一步來看,理財產品直接投資的信用債,以高信用評級債券為主,整體信用風險相對較低。截至2015年底,在理財資金直接投資的信用債4中,53.49%為AAA債券,26.43%為AA+債券(見圖2)。
(三)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情況
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也是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投資的資產之一,截至2015年底,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資金占投資總額的15.73%。其中,收/受益權5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標資產29.35%(見表5)。
從理財產品所投資的非標資產的風險來看,整體信用風險相對較低。截至2015年底,理財資金投資的非標債權資產中,15.10%的資產評級6為AAA,16.13%的資產為AA+,25.75%的資產為AA,A-級以下的資產僅占6.33%(見圖3)。
(四)理財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情況
1.總體情況
理財產品在給投資者創造收益的同時,也通過合理配置各類資產直接或間接地進入實體經濟,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發展。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有15.88萬億元的理財資金通過配置債券、非標資產、權益類資產等方式投向了實體經濟,占理財資金投資各類資產余額的67.09%,比2014年增加5.17萬億元,增幅為48.27%。
2.理財資金投向行業分布情況
截至2015年底,投向實體經濟的理財資金涉及國民經濟90多個二級行業分類7,其中規模最大的五類行業為土木工程建筑業、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道路運輸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8,前五類行業總體占比為46.42%(見圖4)。
3.理財資金投向重點監控行業和領域的情況
截至2015年底,在監管部門的積極引導和監管下,理財資金投向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中重點監控行業和領域的資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額從2014年底的2125.4億元降到2015年底的1863.0億元,下降262.4億元,降幅12.35%。具體來看,涉及“兩高一?!毙袠I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非標資產規模都出現了一定的下降,分別較2014年末下降46.95%和22.84%(見表6)。
銀行業理財產品收益情況
(一)理財產品客戶收益兌付情況
1.總體情況
2015年,銀行理財市場共181646只產品發生兌付(其中有175643只產品終止到期),累計兌付客戶收益8651.0億元,比2014年增長1529.7 億元,增幅21.48%。
2015年,封閉式產品按募集資金額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69%。其中,封閉式非凈值型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68%,比2014年下降38個基點;封閉式凈值型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97%,比2014年下降10個基點。另外,開放式非凈值型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3.72%,比2014年下降17個基點(見表7)。
2015年,終止到期的理財產品中有44只產品出現了虧損,主要為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化理財產品,占全部終止到期產品的0.03%,虧損理財產品本金的平均償還率是89.24%。
2015年,封閉式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特別是下半年,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從上半年的平均4.8%左右下降至平均4.1%左右,這一趨勢與金融市場整體收益率的下行趨勢一致(見圖5)。
2.不同投資者類型的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情況
分投資者類型來看,2015年,一般個人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4696.9億元,占全市場兌付客戶收益的54.29%;機構專屬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2379.5億元,占比為27.51%;私人銀行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816.8億元,占比為9.44%;銀行同業類產品兌付客戶收益757.8億元,占比為8.76%。
不同投資者類型的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率也有所區別。在封閉式非凈值型理財產品中,私人銀行類產品因為承擔較高的風險,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最高,為5.53%;其次為一般個人類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為5.04%;而機構專屬類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最低,為4.11%。在開放式非凈值型理財產品中,私人銀行類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最高,為4.73%;銀行同業類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最低,為3.23%(見表7)。
3.不同期限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情況
不同期限的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情況差別明顯。在封閉式非凈值型理財產品中,1年期以上理財產品按照募集資金額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最高,為5.64%,兌付客戶收益732.6億元;3個月(含)以內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最低,為4.49%,兌付客戶收益為1786.5億元(見表8)。
4.不同類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情況
2015年,國有大型銀行兌付客戶收益3655.6億元,占市場兌付客戶收益的42.26%;其次是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兌付客戶收益3380.1億元,占比39.07%;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和外資銀行兌付客戶收益分別占12.32%、3.38%和1.82%(見表9)。
從封閉式非凈值型理財產品兌付客戶收益率情況來看,2015年,城市商業銀行加權平均兌付客戶收益率最高,為5.06%;其次為農村金融機構,為4.99%;國有大型銀行為4.71%;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為4.61%;外資銀行最低,為3.51%(見表10)。
(二)銀行通過理財業務實現收益情況
2015年,在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中,銀行實現收益9約1169.9億元。
1.銀行通過不同運作模式理財產品實現收益情況
2015年,封閉式非凈值型理財產品實現銀行收益645.2億元,占全部銀行實現收益的55.15%;開放式非凈值型理財產品實現銀行收益408.2億元,占比34.89%;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實現銀行收益91.6億元,占比7.83%;封閉式凈值型理財產品實現銀行收益24.9億元,占比2.13%。
2.銀行通過不同投資者類型理財產品實現收益情況
2015年,一般個人類產品實現銀行收益611.1億元,占全部銀行實現收益的52.24%;機構專屬類產品實現收益261.3億元,占比22.34%;私人銀行類產品實現收益157.6億元,占比13.47%;銀行同業類產品實現收益139.8億元,占比11.95%。
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工作情況
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59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理財業務,其中2015年新增66家。在銀監會的指導下,在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下,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工作制度更加完善,系統功能更加優化,信息登記更加準確,理財業務的透明度更高。主要情況如下:
一是大力提升理財登記工作的規范化程度。持續細化、完善《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數據元規范》并及時出臺各類登記指導意見,發布《關于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信息修改事項的通知》,對加快推進銀行理財業務標準化進程、幫助銀行業金融機構深入理解登記內容、提高理財登記質量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不斷優化理財登記系統。理財登記系統分別于2015年1月、8月完成了兩次升級上線:豐富了各類登記要素,增加了資管計劃底層資產按周、按月穿透登記的要求,實現了客戶端自主修改、查詢條件多選、批量刪除等一系列優化功能。升級后的系統更好地適應了理財業務發展迅速、創新變化較多以及監管部門監測分析要求不斷提高的現實情況。
三是全面改善理財登記系統數據質量。通過綜合采取相關措施,如不定期抽查與定期抽查相結合、發放提示函與監測報告相結合、電話了解與現場調研相結合、個案分析與通知辦法相結合等,提高理財登記質量。全年共進行12次定期抽查和3次大范圍專題抽查。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理財登記質量大幅提高,理財產品端登記質量的抽查合格率已接近99%,交易和資產端登記(不含底層持倉登記)的抽查合格率在95%以上。
四是組織形式多樣的業務培訓。2015年針對各銀行共開辦5期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培訓班,共有來自365家銀行的739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其中包括94家新機構的277名學員。這些培訓增強了相關銀行業從業人員對理財登記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深了相關人員對理財登記數據要素的理解,有效提高了理財登記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
五是優化中國理財網(www.chinawealth.com.cn)功能。作為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信息集中披露的門戶網站,2015年中國理財網不斷優化網站欄目設計和網站結構功能,全年進行了約10次功能性升級;為理財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廣大個人投資者可以隨時查詢在售、存續的一般個人類理財產品信息。每天瀏覽量約為3000~5500人次,最高日瀏覽量超1.5萬人次;每天頁面點擊量平均18~21萬人次,最高日點擊量超30萬人次。
六是進行日常監測。理財信息登記系統的大數據為理財市場的日常監測提供了支持,通過提供理財投資系列專題報告、研發理財產品相關統計指標、研究分析理財熱點問題、完成理財風險監測報表設計,為監管部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注:1.本報告所稱的理財產品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自主設計開發、在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以下簡稱理財登記系統)中登記,并有統一登記編碼的理財產品。理財登記系統是在銀監會指導下,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結算公司)依托于自身的業務與技術平臺,自主設計、開發建設和營運管理,供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理財產品報告、登記及相關業務操作的電子化系統。
2.由于開放式理財產品無確定的期限,不進行具體分析。
3.資產余額是指理財資金配置的各類資產在2015年底按市值法或成本法計算的資產總值。
4.僅統計未通過各類資產管理計劃投資且存在債項評級的債券。
5.收/受益權是指交易雙方通過訂立合同,享受基礎資產經過管理或者處理后的收/受益權利。
6.資產評級為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機構參照公開的外部評級機構評級標準對非標資產項目本身的評級結果。
7.根據《國家統計局行業分類》進行劃分。
8.部分理財資金所投資資產的融資人涉及多個行業,或無法將理財資金投向明確歸為某一行業,這部分理財資金不納入統計。
9.銀行實現收益是指理財產品從開始發行銷售到產品終止兌付為止銀行實現的累計凈收入,包括本行(含分支機構)自行托管產品而收取的托管費、本行(含分支機構)自行投資管理而收取的理財產品管理費、本行(含分支機構)自行銷售產品而收取的銷售手續費等。
執筆人:管圣義 舒辰 鄭澤 陳旭峰 果世恒
責任編輯:羅邦敏 鹿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