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有效政策帶動社會價值投資
積極而科學的價值投資理論在西方的發展不可小視,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標桿案例。比如從成本管理入手,就會發現,其他解決方案的成本低于基準成本,就存在社會價值投資機會,政府可以通過公共服務采購等方式,和社會投資者取得共贏。
經過細致的調查,英國政府公布了640個社會問題(如未成年人首次犯罪、家庭暴力、輟學、失業等)的基礎成本測算。盡管這樣的測算未必十分精確和完美,但這為社會價值投資相關主體的決策提供了對市場培育十分關鍵參考基準。
針對刑滿釋放人員再犯罪率高企這一突出的社會問題,2010年英國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支社會影響力債券,募集資金投資于“彼得伯勒項目”,通過開展實驗性干預來減少彼得伯勒地區刑滿釋放人員的再犯罪率。
根據項目設計,服刑人員被隨機分為三批,項目延續到2016年。項目的預期目標包括:(1)將每批刑滿釋放人員的再犯罪率降低10%以上;(2)如果任意一批未達到10%的目標,則三批人員的整體再犯率也要降低7.5%以上。只有實現至少其中一個目標,投資人才能夠收回投資并獲取投資收益,收益率在2.5%-13%之間,與再犯率的下降幅度掛鉤。
項目從17家基金會募集了500萬英鎊作為起始資金,交付項目執行方使用。項目執行方為具備專業犯罪干預經驗的公益組織圣吉爾斯信托,其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包括提供住房、戒酒戒毒、就業、育兒及心理輔導等,為他們出獄后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并幫助他們找到工作,以防止或減少再犯罪,同時也減少未來司法、監獄關押等相關成本,這些服務內容由當地社會組織訂制。
“彼得伯勒項目”項目,由格林威治大學和萊斯特大學組成團隊開展獨立評估,還款資金來自英國司法部和英國彩票基金。2014年8月項目組,公布了第一階段的試驗結果:首批參與試點的刑滿釋放人員中,再犯率降低了8.4%,同期英國再犯率則提高了10%。雖然未達到預期的10%以上的降幅,項目充分驗證了政府、投資人、公益組織三方合作的可能性和顯著成效,后來,該項目被提前終止,是因為2015年英國政府人性化地普及了出獄社會服務。
縱觀世界各國吸引價值投資的政策,政府支持性的制度和政策可以為社會價值投資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通過立法為社會價值投資市場的關鍵參與主體提供合法的身份,并規范其運作。典型的如英國關于社會企業的相關立法;(2)提供資金上的支持。譬如,日本政府提出“新公共性”政策,出資2.1億美元支持社會創新,其中8600萬美元用于支持800家創業型社會企業,包括支持能力建設和提供種子基金;法國頒布《2014社會與團結法案》,資助民間社會組織、公共投資銀行(國有銀行)和地方政府部門建立社會創新投資基金;英國政府立法撥出銀行休眠賬戶的資金,成立大社會資本,為社會價值投資提供批發投資;(3)加大政府對社會價值產品和服務的采購力度。譬如,美國政府連續幾年在預算中撥出3億美元,用于推動“績效給付”;(4)提供其他市場基礎設施,如英國政府公布各項社會問題的單項成本,為其他市場主體的投資決策提供參考;(5)財稅、金融等鼓勵政策和相關配套措施,如美國的《新市場稅收政策》、《聯邦社區再投資法案》等。對于各國社會價值政策的甄別與吸納,結合中國自身的探索,完善制度設計,減少公益稅負、增強積極評價,“以義為先”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深度聯手,推動社會價值的公益行為靠近曙光。
由于中國社會價值投資理念和知識傳播不夠,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認證、準則、評估工具和評估體系等市場基礎設施不足,一些重要的市場主體缺位或發展不足,金融市場發展滯后,法律和政策體系不完善,缺乏配套的政策和實施細節,購買方的意識還比較薄弱,目前,還受社會部門發展不充分等諸多因素制約,由表及里,吸納西方社會價值投資的精髓,友成基金表示,從短期政策來看,結合國際國內社會價值投資的案例,系統總結社會價值投資觀念、模式、優點和局限性、與其他社會投資的關系,通過出版知識手冊、媒體文章、公益廣告、教育培訓等方式,我們應加大在政府部門、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青年學生和一般社會公眾中的普及,積極推動對社會價值投資理念的正能量的傳播,支持相關行業形成社會采購評價指標體系,快速納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科學規范。就推動社會價值投資的.中長期政策而言,我們建議:
1、完善法律與政策體系。首先,國家需要加快推進與社會價值投資、社會企業以及公益慈善機構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相關立法,為創建關鍵的市場主體(如批發性社會價值投資機構)、證券交易市場(如社會證券交易所)、新的金融工具(如社會影響力債券)提供依據;其次,對現有涉及供給側、需求側以及慈善公益的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引入社會價值投資,并在社會價值投資的框架下進行銜接;第三,出臺政策引導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參與社會價值投資;第四,在政府有關扶貧、節能環保、養老、健康、教育、PPP等社會投資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制定中,全面納入社會價值投資的理念和做法;第五,出臺以績效給付為前提的稅收、補貼、金融等相關的配套政策;
2、發展市場主體和服務機構,完善生態體系。成立國家社會投資公司、社會投資銀行和投資基金,提供批發性社會價值投資資本。完善公益慈善組織和社會服務機構的注冊登記和評估制度,降低準入門檻,加強監管,促進社會組織蓬勃健康發展。將社會價值投資的審計、評估、研究、咨詢、法律服務機構或者相關業務列入免稅和金融支持范圍,促進投資服務機構的發展,出臺相關規劃引導和支持人才培養。
3、創辦“社會價值投資交易所”,或在上交所、深交所中建立社會價值投資板塊,發行社會價值投資債券,引導對社會投資有興趣,愿意推動社會價值投資的投資者參與和監督。
4、建立跨部門的社會價值投資發展指導委員會。建立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民政部、國資委、證監會等政府部門,以及金融投資機構、公益界、學術界以及國際專家共同組成社會價值投資發展指導委員會。
(本文摘編自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友成基金會撰寫的《中國社會價值投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