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正波
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運行態勢與展望
◎崔正波
“三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問題,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問題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廣大農村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更能夠促進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經過多年來的努力,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都呈現出良好的運行態勢。如何繼續保持這種繁榮的態勢,并對農村地區未來的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是當前必須重點關注的問題。
在大量強農、惠農政策的輔助下,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保持喜人的勢頭。不僅糧食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農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面貌煥然一新。但同時不可避免的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結合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對如何保持當前的運行態勢進行了分析,并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行了合理的展望。
眾所周知,我國的經濟發展增速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中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也保持了同樣的趨勢。但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業發展模式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整體發展更加重視發展質量,則經濟增速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下降。清楚的認識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現狀,有助于制定正確的發展策略。
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運行態勢分析。總體上來說,近年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運行態勢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具體表現為主要農產品持續增產,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并保持相對穩定的市場價格。農民群體的農業收入呈現出上漲的勢頭,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廣,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同時,一些現代化科技和電子信息技術的普遍利用也極大的豐富了農村地區與外界的聯系,不僅擴大了農村經濟增收的渠道,也積極拓展了大量的農業產品市場。
結合實際情況來說,首先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速穩中趨緩。正如上文所述,這是由我國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轉型所決定的,也實際市場自發的調節結果。盡管在各種氣象災害、農業災害的不利影響下,我國主要農產品的產量仍然保持了比較平穩的增速。盡管偶爾增速下滑,但是始終保持著增長的態勢。例如谷物、棉、油、糖等大宗的農產品基本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當然農作物的生長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自然天氣條件的影響。與此同時,畜牧業的發展也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豬肉、禽蛋等常見的生活物資都以不同的比例在增長。
其次,正是由于農業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貿易形勢也發生了喜人的轉變。在進出口總量緩慢增長的前提下,出口的增速明顯大于進口的增速。這就意味著,我國農產品的進口總量不斷下降,而出口的農作物比如谷類糧食卻在不斷增加,有望實現貿易逆差。
最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價格也不可避免的有所上漲。受到自然災害、動物疫病等外界因素的影響,特定農產品的價格會在一定時間內、一定幅度內進行波動。比如,禽流感病毒使得人們刻意避免雞鴨等家禽的購買與食用,導致該類產品的價格不斷下降。而在這一事件平息之后,家禽及其副產品的價格又會逐漸回升。主要來說農產品市場會根據真實的環境自行調節價格,加上國家和政府在必要時候進行的宏觀調控,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基本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不至于對市民的正常生活產生過大的影響。
農業與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同時,不得不注意到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尖銳的矛盾,嚴重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業的發展很多時候造成了大量的耕地污染,對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破壞了土地自身的生態系統,降低了土地的營養和自愈能力。農村經濟結構中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也產生了大量的污染物,而很多企業往往缺乏環保意識和環保技術,導致各種污染嚴重破壞了周邊的自然環境。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人口劇增的問題,這就對農村地區的空間資源、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等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市場供求關系也可能會因此發生改變。這種以付出昂貴代價的農村發展模式根本無法實現長遠健康的發展,最終必然會反過來制約農村地區的發展。
另一方面,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事故頻繁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已然成為我國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問題。農藥殘留超標、食品添加劑超量、重金屬超標、非法加工肉制品等等問題引發了人們對農業安全的擔憂,從而對農業生產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負面影響,可能會縮小農產品市場。這些問題的發生不得不追究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在農業經濟發展的轉型時期,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對于成功過渡到新的發展時期具有積極意義。而我國當前農業生產缺乏有效監督的現狀必須采取措施加以改變,其中發揮農業職能部門的作用和大眾的監管作用,建立完善的農業市場監管機制,并落實到實際操作中是必要的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正以平穩的增速發展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運行態勢。但是農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和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必須要作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考慮在內,這也就意味著:農業和農村經濟未來的發展將會更加重視質量,在經濟結構改革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資金,而不再執著于對增長速度的追求。中國將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同時,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也將更加重視市場的真實需求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市場調查,結合農業市場的實時變化定制符合客戶的發展計劃。例如,種植無公害綠色蔬菜,提供必要的質量安全檢測證明等等。另外,發展先進的農業科技也是重點之一。農業經濟結構的轉型必須依靠成熟的現代農業科技,比如自動化灌溉技術、大棚種植技術、恒溫控制系統等等。不斷創新的農業科技能夠為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
綜上所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國家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因此,必須將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作為戰略目標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這就要求對我國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態勢有清楚的認識,并能夠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善和提高,以促進農業朝著現代化發展模式轉變,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
(作者單位:湖北土老憨生態農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