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盛鴻 吳倩楠
供給側改革視角下互聯網金融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可行性——以福建省為例
◎卓盛鴻吳倩楠
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由來已久,直到互聯網的出現才得以改善。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對我國的小微企業對國民實體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改善資金供給側質量,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本文將結合福建省情況,對互聯網金融助力小微企業發展進行可行性論證分析。
2015年來中國經濟跨入新常態階段,經濟動蕩加劇。社會資金運轉速度下滑,傳統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刺激效果日益減弱,中國經濟在低迷中充滿著矛盾與分化,社會資金的供給充裕但流向實體經濟效率卻不高,國家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核心在于提高供給質量,恰好與互聯網去中介化、精準配對相適應,此時融資難的小微企業能否乘著風口起飛,是經濟發展的重點。
在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互補問題上,余豐慧(2014)、吳俊英(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無需抵押擔保物,融資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能夠緩解和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王馨(2014)、徐潔等(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所能夠提供的資金有限,小微企業就將成為其盈利的最佳選擇;在供給側改革與互聯網金融的彼此關系上,賈康,徐林等(2013)認為從供給端出發可以促進增長方式轉變、供需平衡和結構優化;劉霞輝(2013)指出,供給側改革能夠有效重組生產和市場,提高產出效率,提高要素效率與質量,邵素軍(2015)認為“互聯網+”是供給側改革實現的保證,互聯網金融在產品創新和服務提升方面具有重大意義,黃震(2016)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且目前互聯網金融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可以解決技術創新不足的問題。
近年來福建省生產總值增長迅速,2015年人均GDP躍升至第七。福建實體經濟的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風口時期,福建省企業中小微企業占有90%以上的數量,對工業生產總值貢獻率超過50%。融資成本的增加、資金斷裂導致且利潤下降,使一部分有潛力的小微企業無法順利的成長壯大。從社會資金總量上看,市場上的資金流量并不緊缺,但受金融體制制約,資金融通體系建設相對不完善,未能充分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小微企業享受便捷信貸服務的能力十分有限。 造成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有很多:
銀行貸款門檻高,貸款體制不相適應。我國銀行對貸款普遍實行抵押或擔保制度,與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資金數額小,需求期限急,但貸款發放的過程對借款人一視同仁,風控指標基本相同,因此,對銀行來說小微企業的貸款單位成本高收益低、手續復雜,貸款收益率低。
融資體系存在制度缺陷、福建企業業結構加工業,具有資金高流動性、存貨周轉率高等特點,受宏觀經濟景氣影響程度也十分明顯。貸款審核、發放時間周期長,與小微企業高流動性、高資本周轉率需求不相適應。
融資渠道少。福建省小微企業的融資多以民間借貸和銀行貸款為主,目前我國的債券市場、股權市場并未針對小微企業開放的,小微企業融資的融資渠道非常有限,融資信息獲取的渠道少,信息嚴重不對稱。
小微企業自身因素導致融資受限。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信息不夠透明。又由于個體經營規模較小,投資風險較大,同時資產構成單一,信貸風險高,難以滿足抵押貸款條件,銀行也不愿意輕易貸款給小微企業。
正是由于小微企業傳統融資模式存在多種弊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以來難以得到根本解決,互聯網金融在風口上孕育而生。才能解決我國目前產業存在的結構矛盾,脫虛向實走向經濟新臺階。
福建省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政策鼓勵支持發展。福建省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起步較沿海其他沿海省份晚,但發展速度迅猛。在福建省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于2015年底成立了福建省互聯網金融協會,是福建省互聯網金融的行業性組織,推動福建省互聯網的創新發展,加強行業自律管理,服務福建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
金融技術創新待加強。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發展進入了新紀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藍海。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于其大數據云計算精確配對、去中間環節與供給側改革問題中提效率降成本的核心相吻合,解決了傳統融資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提高服務效率。就目前來看,福建省互聯網金融發展還待金融創新技術的支持。
市場發展空間巨大。福建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并不均衡,融資渠道差異大。在一些西部、北部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基礎條件欠發達的偏僻區域,福建民營企業多存在規模小、基礎弱、急需資金支持。雖然福建的互聯網金融仍在摸索中前行,卻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應該抓住機遇,完善互聯網金融公司在供給側發展中的不足,完善監管機制,進一步助動福建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
福建省互聯網金融成功案例
2011年福建省政府批準設立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與建設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相適應,為福建中小微企業和臺資企業創建一個高效、低成本的直接融資渠道,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和臺資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兩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除了傳統的風投、資產證券化、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外,還有基于大數據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方式,其低門檻、成本低的優勢使其逐漸成為小微企業的融資首選。盡管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依賴于企業自身的創新與發展,監管模式的缺失、監管制度的不健全對互聯網金融市場體系帶來的風險依舊存在,根本解決方法也應該從上而下,逐層遞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關鍵還在于金融企業自身,缺乏良好的風險控制能力,將造成虧損、甚至破產的后果。在現有的制度環境下,結合福建省自身特點,通過提升整個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激發科技創新,繼而推動市場發展。政府出面聯合金融機構推動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而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發展依然依賴于領路人——政府。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