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彩姣
老年群體更替對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發展的影響
◎陳彩姣
老年社會工作需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實際需求,不同的老年人在社會經歷、教育、經濟收入和養老需求等各個方面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老年社會工作受到老年群體更替的影響。本文將簡要分析老年社會工作與老年群體之間的關系,并分析近幾年來老年群體更替的變化情況以及其差異性,進而分析老年群體更替對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發展的影響,以期為老年社會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一點啟示。
根據近幾年來人口普查的數據可知,我國老年人的人口比例逐年增高,人口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按照政府數據和老年人人口增長率,我國人口正在步入老齡化,老年人問題成為社會工作的重要內容。老年社會工作狀況直接體現了社會對老年人的尊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社會責任感。
人口老年化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工作的模式,影響了經濟發展和各個企業的經濟活動方向,老年人市場將成為各個企業競相爭奪的內容。人口老年化同樣應該是老年社會工作的重心和內容,老年社會工作需要充分考慮老年群體更替因素,考慮不同老年群體對老年社會工作要素的要求和影響。從變化的老年群體更替角度研究老年社會工作的變化,將有利于加深社會工作者對老年群體更替問題的認識,也有利于推動老年社會工作的發展。
老年群體是老年社會工作的基礎和對象。老年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就是老年群體,因此老年群體是老年社會工作的主要對象。老年社會工作人員要充分考慮不同老年群體對社會工作的要求,要積極了解老年群體的生活背景,了解其經濟能力、文化教育水平、老年人思想觀念、權益意識和實際養老需求等重要內容,老年社會工作要從老年群體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科學合理的工作理念和服務模式,并要多樣化老年社會工作服務內容,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實際服務需求,以老年群體為老年社會工作的基礎和工作核心。
老年群體滿意度是衡量老年社會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老年社會工作就是要實現老年人安度晚年和歡度晚年這一重要目標。老年群體是具有差異化的,這種差異化不僅僅體現在經歷、需求、認知水平和經濟實力等方面,同樣也體現在社會心理和地區環境等方面。因此老年社會工作的成功和服務質量需要充分考慮這種差異性,并要根據老年群體滿意度對老年社會工作質量進行評價,促進老年社會工作個性化發展。
我們可以從理論角度和數據角度對老年群體的變化和差異化進行分析:
從理論角度來看,按照生命歷程理論,我們可以將老年群體按照生命歷程對其進行劃分,可以根據其生活的經濟背景和文化背景對其進行劃分,不同生命階段的老年群體是有差異的。按照動態老齡化理論,老年群體是一個動態的概念,老年群體成員的組成將會隨著時間不斷調整,并不斷的持續更新,因此老年群體的特征也在不斷變化中,無論是個體方面和群體方面都具有較大的異質性。
從數據角度來看,從2010年開始,出生于建國后的人群將逐步進入老年期。由于建國后,不同老年人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存在差異,因此不同年代的老年人具有完全不一樣的特點。根據2008年我國綜合社會調查研究數據分析可知,可以發現出生于1940~1949年、1950~1959年和1960~1969年三個年代人口群體的不同特征。從數據分析情況看, 40、50、60年代人群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呈現出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經濟收入、科技水平、參與意識等越來越高的趨勢。
老年社會工作理論基礎轉變到理念指標。老年群體更替直接影響到老年社會工作的要素和內容,對老年社會工作形成倒逼作用,促進老年社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近年來,老年群體規模不斷增大,社會和相關部門不得不重視老年社會工作的重要性,同時,由于老年群體性質的變化,要求老年社會工作模式和服務類型發生改變,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個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有亞文化理論、連續性理論、生理學基礎或者是社會學理論,這些理論構成了老年社會工作的基礎工作理論,但是隨著老年群體的更替,老年社會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工作理念指標,如發展大局理念、人的理念和需求定位理念等等,如人的理念指標認為,我國老年群體性質的變化表明老年人已經不是崇老時期的特殊群體,而是社會中的平等一員,老年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參與性日益增強,他們不再僅僅是邊緣化的群體,而是社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單一服務模式轉變為專業服務模式。以往,老年社會工作主要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的生存需求或者是基本生活需求,隨著老年人群體隊伍更替,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多元化,需求層次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將倒逼老年社會工作分工更加細致,對老年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社會工作者需要把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及社區工作綜合運用到老年服務到老年群體中。同時,老年群體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工作人員的對老年人的需求更加重視,老年社會工作服務從單一服務模式轉變為專業服務模式,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服務模式為老年社會工作的專業服務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到充分的滿足。
從傳統家庭式服務模式到社區化的現代化服務模式。老年社會服務工作原來只是提供一種類似于家庭子女照顧父母一般的服務,在老年人的認知上將老年人劃分為弱勢群體。隨著老年群體更替,老年人的文化水平、經濟能力、觀念和權益意識等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老年人不再僅僅是依附于子女照顧的弱勢群體,而是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偏愛的生活模式和行為習慣。因此,老年社會工作需要根據老年群體更替的特征變化提供服務,并充分重視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將老年社會服務工作體系化和規范化。同時,老年社會工作不斷整合社會服務資源,利用好政策、社區、志愿者及愛心企事業等社會資源,為老年群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重視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從政府主導的運行機制轉變為多元主體的運行機制,形成多元主體共同推動老年社會工作和服務的局面,進而實現了從傳統家庭式服務模式到社區化的現代化服務模式的轉變。
(工作單位:鎮江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