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萍 歐陽金鳳 吳珍珠 王名潤
貴州農村物流發展模式——基于近郊農村和邊遠山區的比較
◎蔡靜萍 歐陽金鳳 吳珍珠 王名潤
“農村物流”在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應運而生,農村物流的發展已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課題,是推進城鄉一體化所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本項目旨在研究貴州近郊農村和邊遠山區的物流現狀并對貴州農村物流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和歸納,分析農村物流在不同的環境和經濟狀態下所呈現出的現狀和特點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內涵分析。 城市物流是指為城市服務的物流,它服務于城市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需要。貴州省的物流行業表現為起步晚,發展速度緩慢卻正逐漸加快的現存狀態。由于其發展影響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迫切成為發展熱點,所以貴州城市物流展現了一個方興未艾的發展態勢。
農村物流是一個相對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運輸、搬運、裝卸、包裝、加工、倉儲及其相關的一切活動的總稱。貴州獨特的地勢地形,使得農村分散而落后,制約了農村物流的發展。應中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的發展趨勢,貴州農村需要將農業生產領域轉向流通領域。
城市近郊農村物流是處在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的交界地帶的一種物流形式,它既服務于城市也為農村提供便利,所以它不僅兼具了城市物流和農村物流的特點,同時也具有自身特性。貴州的城郊農村物流是貴州城市物流發展較落后的狀態,也是農村物流需要改進的方向。
特征分析。貴州城市近郊農村物流的特點是涉及的領域較廣、物流的對象較多;規模大、流量較多,而且物流的形式和管理上理應多樣化。主要體現在節點數量更多、分布的范圍更廣上。
貴州偏遠農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節性、多樣性等特點。技術、基礎設施、專業化、市場化程度等方面跟不上近郊。主要流通品是農產品、農業相關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等,貴州山區人口分布特點和地區交通特點也增加了局限。
農村郵政物流模式。我國郵政以中心局體為框架的傳遞網絡,覆蓋面積很廣,在貴州甚至滲透到了偏遠山區,其中郵政局作為產品配送、技術服務和網點管理的配送中心。由于 在管理上的滯后性,導致在近郊農村的市場占有率嚴重受到其他物流公司的威脅,不過其完善的物流網絡渠道,使其在發展落后的貴州邊遠山區,成為農村主要的物流渠道。
交通運輸站點構成的運輸鏈網絡物流模式。目前在貴州近郊農村,隨著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逐漸健全便捷農村客運,很多地區都建立了一鄉鎮客運站為中心的貨源集散點。在貴州近郊農村主要以順豐、圓通、韻達、申通、中通、天天快遞等物流公司為主,是目前現代物流發展模式的新趨勢。一般為層級管理,類似郵政物流模式,只不過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上優勢于郵政。只是其物流渠道受到多種原因的限制,也沒有郵政廣,但卻逐漸改善但目前對貴州偏遠山區的滲透力還很薄弱,是近郊農村物流的主要發展模式。
契約式物流模式。在貴州近郊農村,大部分都是契約式的物流模式,由于合同約束力有限,這種物流模式的發展相當緩慢,主要體現于批發市場。公司和農戶或者農戶合作社通過合同契約關系的管理,將農戶或者農戶合作社提供的產品經過運銷企業、加工企業等公司進入各個市場的物流模式。對于貴州偏遠山區來說參透力欠缺,有些地區呈現局部壟斷,有些地區直接沒有,是農產品物流渠道的主要方式。
連鎖超市主導物流模式。在貴州近郊農村,大型中型連鎖超市都具備自己的物流鏈,物流渠道較為完善,例如“永輝超市”一般小型連鎖超市也具備自己的物流渠道,只是在物流鏈上,有時候也會借用其他物流模式的運輸渠道。然而在貴州邊遠山區,以小型連鎖超市為主,幾乎沒有大型連鎖超市。
以鄉鎮為集散中心的物流模式。在貴州邊遠山區,鄉鎮成為了農村物流的集散中心。交通不便,物資匱乏的邊遠山區其實也有自己的購物方式,這種方式歷久彌新,那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趕集日”,這一天鄉鎮附近村落的村民會去市集通過售賣自產品、采購必需品等方式來實現物的流通。雖然一些村鎮也設有連鎖超市,零售店等購物場所,但是非“趕集日”的經濟效益較低,圍繞這些鄉鎮為集散中心的物流模式總體雜亂低效,這與城市近郊的農村物流系統的物流方式差距明顯。
以私人車輛為運輸工具的物流模式。雖然現在農村物流的發展蒸蒸日上,但在邊遠山區農村,由于村落分散、閉塞,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從鄉鎮到各個村落的物流并不暢通,像圓通、中通等物流公司也都只有鄉鎮才設有分部。為了滿足農民在物流上的需求,村落的私人車輛就成為了物流運輸的主要工具,也因為主要運輸工具是私人的,也就避免不了運輸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現狀。與近郊農村物流的運輸方式相較而言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以商戶采購為主的物流模式。在邊遠山區農民的自產品因為物流受阻,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所以農產品銷售的主要方式各類商戶上門采購。這樣的銷售方式雖然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時農產品的銷售價格被極大的壓低,農民的經濟效益低下,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而近郊農村自產品在銷售采購方面受到的限制較小,近郊農村物流的發展效益和水平就比邊遠山區的農村物流要高的多。
我國農村物流起步遲,發展較慢,整體的發展水平較低,這無法與我國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相適應。而位于西部地區的貴州省農村物流的發展更是落后于全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為了謀求貴州農業物流的快速健康發展,也為建設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新農村,發達的農村物流是必不可少的。本小組根據當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結合貴州省所特有的政治經濟地理環境特點,為建造貴州特色的現代農村物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農民是農村物流發展的主體,農民對物流發展的認識決定著農村物流的發展狀態,為了加快農村物流的發展必須提高農民對現代物流的認識水平,而向農民宣傳現代物流知識,成為了首要任務。貴州在落后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水平都和全國的整體水平相差甚遠,而邊遠山區的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不高,缺乏必要的物流知識。所以發展農村物流的關鍵是培養物流人才,帶領農民樹立現代物流觀念。為提高貴州省農民對物流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利用“三下鄉”等形式,通過城市里的高素質人才和相關專家將現代物流知識、物流技術等送到農村,向廣大農村群眾普及現代物流知識。通過現代物流知識的宣傳,讓農民認識到現代物流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從而調動農村群眾發展農村現代物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農村道路、倉儲、信息系統等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所謂“要致富,先修路”,要想發展農村物流,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而偏遠的山區要想實現農村物流的發展不僅僅是開通道路,還需要建設農資及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農產品倉儲設施、發展和建設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設網絡信息平臺等。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家的財政支持尤其重要,中國農村現狀決定了光靠農村自身積累是無法完成現代農村物流建設這個大工程的,所以政府政策的鼓勵和財政資金的支持也是貴州能夠發展健康健全的農村物流的經濟基礎。
必須加強農村物流的系統化、標準化工作。現代物流發展的系統化、標準化能延長現代物流的生命,而發展農村物流也必須建立標準化的物流系統,特別是像貴州的農村物流所呈現的差異性特點,使的農村物流系統的標準化建設工作更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在發展貴州農村物流的伊始便將包裝、運輸和裝卸等環節調節為適應國內及國際貿易要求,符合國際化標準或通用國家標準,讓物流設施、物流工具標準和國際接軌,不斷改進農村的物流技術,能更大程度地保證貴州農村物流從一開始就規范有序,簡明高效。
加強引導貴州農民建立各種相關的經濟合作,推動貴州農業經濟發展,促使農村物流走上系統化、規模化的發展道路,同時為省內外民營企業進入農村,發展農村第三方物流創造各種有利條件。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管理學院)
貴州大學SRT項目資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