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卡
(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 150030)
商業銀行欺詐風險管理
——以XYZ銀行為例
吉卡
(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150030)
銀行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戰略安全保障之一,也是國民生活交易金融場所,銀行的穩定對于國家金融安全及國民生活生都具有重要意義。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銀行業發展由來已久,最初的都是從典當行業發展而來,國家成立貨幣組織,承擔了部分銀行功能。隨著歷史發展,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銀行發展也較為迅猛,已經發展多家大型國有銀行及商業銀行,其中XYZ銀行就是最重要的銀行之一。銀行欺詐問題一直都是比較嚴重的,研究針對銀行欺詐的具體概念,簡述銀行欺詐存在幾種類型,再提出相關理論基礎。介紹目前吉爾吉斯斯坦XYZ銀行欺詐現狀,包括XYZ銀行業務領域,XYZ銀行組織結構。提出當前XYZ銀行欺詐存在一些問題,如貪污欺詐、財務報告舞弊、資產挪用等問題,并對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對策。
銀行欺詐;風險管理;公款挪用
1.1銀行欺詐概念
在銀行系統背景下,欺詐被定義為是一種行為,旨在“欺騙金融機構;或通過虛假的或欺騙性的借口、陳述或承諾來獲得金融機構所擁有的,或其保管的,或其控制的任何錢款、基金、信貸、資產、證券或其他財產”。
1.2銀行欺詐分類
銀行欺詐分類方式有多種,下面舉幾個常見的分類。
1.2.1貪污欺詐
貪污計劃被定義為“員工以違反他或她對其雇主義務的方式誤用他或她在商業交易中的影響來獲得直接或間接受益”,在此過程中會涉及到賄賂、利益沖突、非法贈品,以及經濟勒索(注冊舞弊檢查師協會,2012)。
1.2.2財務報告舞弊
財務報告舞弊可以被定義為“員工故意對組織財務報告中的實質性信息進行錯報或漏報”,使用的手段為高估資產(通過“緩沖”公司的財務業績來出售公司并吸引潛在的投資者),或低估公司的資產/收入 (以此來逃避納稅責任和其他相關費用)(注冊舞弊檢查師協會,2012)。
1.2.3資產挪用欺詐
最后一個,也是欺詐中最為復雜的一個,便是資產挪用,其可以被定義為“員工竊取或誤用組織的資源”(注冊舞弊檢查師協會,2012)。上述內容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現金和庫存/所有其他資產欺詐。
2.1存在貪污欺詐現象
XYZ銀行作為吉爾吉斯斯坦最重要的商業銀行之一,一舉一動都受到國民的關注,特別是XYZ銀行爆發的一系列銀行高管集體貪污的案例更是讓國民唏噓銀行的腐敗至極。其中最著名的是XYZ銀行進出口部總經理貪污銀行100萬美金的案例。該案例充分說明了XYZ銀行存在貪污欺詐現象,但這也只是XYZ銀行貪污的一個小案例,類似的案例在XYZ銀行中還有很多。這些對XYZ銀行來說是致命的,說明XYZ銀行存在較大的貪污欺詐現象,缺乏合理的約束貪污欺詐行為的監管。
2.2財務報告舞弊
XYZ銀行還存在內部財務報告舞弊行為,主要指XYZ銀行員工故意對XYZ銀行財務報告中的實質性信息進行錯報或漏報。使用的手段為高估資產或低估公司的資產,前者主要的目的是通過粉飾該部門業績賺取更多的業務獎金,對XYZ銀行的財務瞞報等等。
2.3資產挪用欺詐
XYZ銀行還存在資產挪用現象,具體XYZ銀行中資產挪用存在的現象包括手邊現金盜竊、非現金挪用。XYZ銀行員工從倉庫或庫房盜取現金,修改支票方式挪用,XYZ銀行員工盜取空白公司支票,自用或給其同犯,XYZ銀行員工盜取盜取即將到來的支票給賣主或存在他或個人賬戶。消費償還挪用方式,XYZ銀行員工列出欺騙性消費報告,聲稱個人旅行,不存在的餐費等,以上為資產挪用欺詐。
3.1建立健全的財務報告制度
XYZ銀行可以嘗試實行一級法人制,實行“統一計劃、集中管理、分級核算、統負盈虧、財政補貼、保本經營”的財務管理體制。統一計劃,是指XYZ銀行按照財政部核批的財務收支計劃和資產購建計劃對所屬分支機構財務收支實行計劃指標管理。XYZ銀行的財務管理權集中在總行,各級行在上級行的授權范圍內開展財務活動。
3.2加強XYZ銀行員工系統訪問權限管理
通過分析之前發生的欺詐案件,來分析一下XYZ銀行的風險漏洞,重要的是記住這一點:舞弊三角中的機會成分和人為因素是銀行內部欺詐發生的最有力預測因子。安全系統的完善:相機的重新安置;限制訪問觀測房間。
3.3加強吉爾吉斯斯坦客戶誠信體系建立
XYZ銀行擴充相關行業信息時,可依照數據量、數據質量等標準對行業信息提供單位予以費用補償。而商業銀行等單位在使用時也應支付相應的費用。這就可使得信息采集、使用能進入良性循環,支持征信體系建設的長遠發展,加強吉爾吉斯斯坦客戶誠信體系建立有利于建立一個完整的銀行欺詐防范體系,為后續創新業務模式及改革銀行風險管理提供良好對策。
本文在針對XYZ銀行業務的基礎理論上,根據研究的數據分析,分別從三條主線分析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銀行業發展狀況、XYZ銀行欺詐的問題及XYZ銀行欺詐對于吉爾吉斯斯坦國家銀行嚴重性,吉爾吉斯斯坦國內缺乏有效的金融防范管理機制,導致金融違法。最后在針對XYZ銀行欺詐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改進建議。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1.075
F830.33
A
1673-0194(2016)11-0128-02
2016-04-12